天天看点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作者:深蓝观察

昨早看到一篇虎嗅的报道,题目叫《锤子无人接盘》。

里面对最近盛传的头条接盘锤子进行了辟谣,头条只是看上了锤子的一些专利,而接盘锤子,只有负价值。

到现在,互联网观察家们终于能确信,锤子真的凉了。罗师傅最近一顿电子烟聊天宝的操作后,锤粉们失魂落魄,锤黑们欢天喜地。然而这一切其实对罗师傅来说都无所谓。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创业失业也好,做手机做成笑话也罢,罗师傅的奋斗史始终只是一个用尽办法努力让自己阶层上升的故事。

而早在罗师傅拿到手机行业门票那一天,他就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到年底了,互联网人都喜欢年底复盘,今天我们也来复盘一下罗师傅的成功史。

最近上映了一部讲创业的电影叫《燃点》,里面有罗师傅重量戏份,结果电影刚上映锤子就凉了,累得电影票房也不好,所以说这年头的情怀都不靠谱,不光不值手机钱,连个电影票都榨不出。

其实创业者真想找成功学参考的话,看这个电影肯定是没用的,到是回顾一下罗师傅从出道以来的奋斗史,会很有收获。一直以来,除了会讲相声能忽悠之外,罗师傅都是一个嗅觉极其敏锐的人,也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与斤两,并且有极强的求生欲。这几点品质都是绝大部分创业者所稀缺的。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这几年罗师傅开口创业闭口梦想,很多人都忘了他以前做的是公知生意。如果数一数中国互联网上古时代舆论圈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罗师傅肯定数得着。当时他的朋友这样评价他:

1996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有三个人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最广泛的影响,他们是韩乔生、万峰和罗永浩。——王小峰

看看这定位,这高度,可以说罗师傅堪称中国网络公知时代第一人。

互联网创业要讲风口,如果把新媒体单拿出来看的话,其实公知潮就是这个领域的第一波风口。当年罗师傅上课时的相声视频在网上火起来之后,嗅觉敏感的他马上就发现这一代的年轻网民需要什么,于是果断辞职创办了牛博网。这方面罗师傅是具有极高天赋的,不仅笔杆子有煽动力,还有组织能力,以他为核心,牛博网当时聚集了中国互联网最早一批公知,几乎是中国公知潮的缩影。南方周末当时如此评价:

罗永浩创办的牛博网正在成为一个意见领袖的聚集地,一个独立、客观且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意见平台。对公共事务的持续关注与公民意识的坚持表达,使牛博网迅速区别于其他博客网站,受到越来越多精英知识分子的支持。

我们都知道,常说的“公知”,“公共知识分子”,是一种传媒时代的需求产物,本身和知识领域并无什么关系,属于一种“意见领袖”,叫成“公共政治意见分子”其实更妥当。不光在中国,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生活中都有这样的角色存在。不过拜中国互联网的爆发和网民的活跃程度所赐,把公知发展成一门产业,中国算是独一无二。

由于国情的原因,中国的公知群体在政治光谱上整体处于低级右翼状态,因为普遍没多少干货和墨水,平常除了通过作秀表达自己有良心有担当之外,干的最多的事也就是吹捧一下胡适,怀念一下民国,抖落一点历史“真相 ”,玩一下政治波普,通过这些来显示自己的思想和水平。比如牛博网旗下曾获得德国之声最佳博客的冉云飞就精于此道。一但装逼过头,可能就出现哈维尔去世时五岳散人说为了纪念他看了两遍通往奴役之路这样的笑话。

在这样的群体里,罗师傅的业务能力无疑是极其突出的。罗师傅一开始就知道人设的重要性。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当年对牛博网比较熟悉又有基本的政治光谱识别能力的网友不难鉴别出。罗师傅的人设是一个极端右翼自由主义分子。这种人设是从理论到观点全方面的,理论上罗师傅能熟练运用波普尔奥威尔等知识分子的理论来证明国家和社会的万恶,观点上对于吸毒和色情业等的自由态度也让粉丝赞叹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担当。

牛博时代,罗师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他是一个受过严格逻辑训练的人。虽然这些年做手机吹过的牛逼让他显得很没有逻辑,然而这只是业务需要,当年他那套理论总能把当时姿势水平还普遍低幼的网络反对者怼的无话可说。而当年跟方舟子的互相唱和又让罗师傅懂科学讲逻辑的光环更加鲜明。

光有自由主义者的人设,高度是够了,广度还是不够的,在中国受众面还不算广,还要能接地气。当年网民情绪的一大痛点是什么?反日情结。这面大旗罗师傅也是当仁不让。罗师傅曾经说过“我不是反日,我是仇日”、“不幸跟这样豺狼般的民族做了邻居”、“一个精神变态的民族”。这样的言论也为他赢得了很多支持者。所以这两年罗师傅被骂精日是真的冤枉,现在的地气变了,观点当然要改改。说实在的,能把极端右翼自由主义者和激进民族主义者这两种人设平衡拿捏好,罗师傅的水平确实不是那些战五渣公知能比的。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设水平,在发表观点之余罗师傅还要找理论权威给自己背书。学者徐友渔就提供了这样的作用。牛博网时期,徐友渔和罗师傅的互动很活跃。虽然由于资源所限,找了像徐友渔这样本来是研究分析哲学出身,结果代表性研究成果是文革武斗史,最后又嗷的一声变成中国知识界自由良心代表的学者,有多大的权威性有待商榷,然而在这个群体里,罗师傅的确是少数意识到要把自己的人设往真知识上联系的公知之一。

有了组织,有了笔杆子,有了人设还不能保证成功,在关键节点和资源上还要有强力的助推才行。这点罗师傅又一次展现了惊人的嗅觉。我们知道罗师傅网上发迹是在03年以后,当时正是我国第一代网民成长期,罗师傅能影响的群体年龄普遍在大学往上。当时85后群体还很难接触到他。

同样的,早年也还有其他一些叱咤网落江湖的人物,然而由于毕竟是6070后一代,当新一代网民成长起来以后,这些老江湖很容易就因为粉丝断档被遗忘了。然而罗师傅毕竟不是一般人,作为当时的公知第一人,罗永浩向80后代表人物,社会影响力比自己大几倍的韩寒伸出了橄榄枝。

韩寒做为少年作家成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社会的现象级话题,影响力远不是当年的网络公知大V可比。不过早年很长一段时间韩寒的人设都很单纯,叛逆少年,天才作家,赛车手。熟悉韩寒的老粉丝都知道,韩寒言论开始公知化,“公民韩寒”人设形成 ,其实是06-07年以后的事情。

在那之前的某一天,韩寒在博客上透露以前未有交集的罗永浩给他发短信,邀请他参加聚会,韩寒当时表示不熟没有应承(大概如此,细节可能有出入,韩寒早年的博文后来删掉了很多),不过从那之后没多久,韩寒和罗师傅两人的互动也开始密切起来。随之而来的,罗师傅的牛博网在韩寒的新浪博客上获得了一个链接入口,而韩寒也正式开始经营“公民韩寒”人设。虽然这两者可能没什么关系,但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很多85以后的网民是从韩寒这里知道了罗永浩 ,并由于这种互动中,罗师傅微妙的扮演了一种“导师”的角色,所以很多粉丝对韩寒的信任也相应转移到了罗师傅身上。

总之,这两人的互动最终起到了互相成就的效果,韩寒通过几年的经营,甩掉了叛逆少年的形象,并在11年声望达到了顶峰,罗师傅也借着对年轻粉丝群体的拓展,把自己的影响力延续到了再次创业之后。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其实,虽然身为中国互联网1.0时代公知第一人,但罗师傅其实是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熟悉牛博网的老网民都知道,当年其旗下博主动不动就能获得个德国之声最佳博客奖不是没有原因的,很多言论放今天,待遇恐怕不是封号,而是要翻墙见面了。比如连岳在08年时对年初边疆暴乱的支持,汶川地震时对救灾抹黑的那些言论,还有冉云飞后来在推特上那些日常的表演,都是当年牛博网常规内容之一。

也是由于我国90年代以来的发展磕磕绊绊,世纪初以后经济才开始腾飞,导致当年真有不少公知以为自己做的不是生意而是事业,上位那天很快就来了,所以做事也没什么顾忌。罗师傅则不一样,虽然是牛博网的创始人,但罗师傅在维持自己极端自由主义者形象的同时,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越过红线的作死言论。

罗师傅从10年开始逐渐从公知界退出并突然转型成一个明星科技创业者曾令很多人不解。有人因为牛博网关闭认为罗师傅是受到压力不得不转型。其实从时间线上看,10年随着微博开启中文互联网2.0之后,才是公知群体影响力真正达到顶峰的时代。所谓的压力根本管不住市场的爆发,公知群体的影响力随着温州直通车事件的全民狂欢达到顶峰。

就像大航海时代开启一样,一大堆开了窍的人踏着罗师傅的脚步进入了这个领域,后起之辈名利双收者层出不穷。比如每天在微博上批阅奏折的薛蛮子,想着当大总统的于建荣和张鸣等等。并且这个市场的从业者素质已经低到让前辈们叹息,不管什么阿猫阿狗会发140字就可以把自己打扮成公知。

直到15年之后草根自媒体时代彻底兴起,瓦解了互联网原有意见中心,并伴随着国家层面对网络环境负责人的最终清算,公知时代才算暂告一段落。可以说跟微博时代只会140字和转发的低素质从业者比起来,凭罗师傅的声望和才能,当时想继续在公知界独领风骚并非难事。

然而做为公知教父,罗师傅的敏锐毕竟不是其他模仿者能比的。公知这门生意,名气远大于实质财富,虽然完全可以凭此过上普通人不能及的优渥生活,比如李大眼当了几年之后也门都有保镖跟着,但他们这些人终究是和大资本是无缘的。彼时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能量就已经显现,创业项目融资数额,资金经手量已经不是公知那点收入可比。

而且当年不比现在,风投们也没经受过太多市场教育,资本容忍度高,买单的财主多,有很多创业者连续创业失败,本人生活水平却越来越好的例子。说白了在中国社会,一个单纯的网络公知,其能达到的社会高度和阶层远远无法跟进入资本一级市场的成功创业者相比。今日最成功的自媒体,也早已都是大资本包装运作的工业化项目。

用现在的话说,以罗师傅身上的流量红利,创业水到渠成。

而且罗师傅草根出身,比其他公知想的清楚,中国式公知现象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早早变现,甩掉公共舆论润滑剂的身份,进入资本一级市场,实现真正的阶层飞跃才是正道。

对此有同样认知的还是韩寒,在11年公知影响力如日中天的时候,韩寒突然抛出了《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的“韩三篇”,虽然社会反响不一,但最终效果是与公知群体做了切割。从此韩寒逐渐告别公知人设,转而投身更有资本回报价值的电影和娱乐市场,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而很多邯郸学步的后来者,要么没这认知水平,要么没有转身的出路 ,铁了心在公知路上跑到黑。比如牛博网一些博主后期已经混到了臭名昭著的地步,最后淡出国内舆论视线。有的被迫转型成情感咨询等等,影响力大不如前。在微博公知大航海时代的佼佼者李大眼,当年苦心积虑跟在韩寒后面打造人设,最后因为收钱没数混到肉身出国。还有张鸣这种体制内出来当公知的,反应比别人慢几拍,当年就混的不怎么样,现在偶尔出来找一下存在感还要被网民打脸。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说到底,如今的中文互联网已经是草根自媒体的天下,讲的是野蛮进化,看的是流量,谈的是十万加和方法论,这些上个时代的公知在如今又想赚钱又想立牌坊比别人高人一等,既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符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说到这大家都体会到了罗师傅激流勇退的魄力和高瞻远瞩。打定主意开始创业以后,罗师傅就淡忘了公知人设,变成了一个怀揣梦想的奋斗者。

然而真创业的话,就要干实事。牛博网后期,罗师傅开始准备创业。一般人创业,肯定是选择自己擅长的或有资源的,罗师傅一开始也是这样,选择了老本行创办了英语培训学校,并声称自己用理想主义管理着这份事业。这确实是实打实的创业,而且先天条件够好,有经验有资源有名声,可惜现实残酷,长期亏损最终倒闭,同现在一样,干不下去的罗师傅将学校转手给其他人并开始着手锤子的创业工作。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通过这次创业罗师傅也清楚了自己的能力边界。虽然罗师傅公知方面的才能很强,但在干实事上有明显的能力短板,很难扎实的从头做一件实业,光有所谓的理想和偏执是不能成事的。

虽然罗师傅的自由主义者是个人设,但从罗师傅早年的成长履历以及锤子成立后不断爆出的内闻,也能看出罗师傅确实也沾上了右翼自由主义者的通病。

右翼自由主义者们通常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接受能力差,凡事过于理想化和盲动,喜欢一蹴而就,以自我意识为中心演绎世界,不接地气,小聪明多,自我道德感极端良好,善于煽动但不善于管理,对口号和姿态的热爱远大于行动。

从近现代史上就能看出来,给社会带来变革的政治推动者,要么是真左翼的革命实践者,要么是右翼的实用主义政治家。嘴炮是从来不行的。国内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虽然天天有人谈理想谈情怀,但能立得住的无一不是实用主义资本家。

虽然实干能力有问题,但罗师傅的嗅觉又发挥了作用。根据之前的经验,罗师傅再创业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无所谓,罗师傅需要的只是一张门票,一个敲门砖。进了这个圈子之后有的是办法让自己旱涝保收。那么选什么项目进行创业能最大化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考量了。今天马后炮的来看,手机行业也是确实最能满足罗师傅需求的标的。

乔布斯和雷军这两个人给了罗师傅足够的信心,他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不是手机项目如何成功,而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敲开手机行业的门。

拜乔帮主所赐,手机这种本来是集高精尖制造业大成的消费电子产品在当年嬗变成了一种极需个人魅力加持的艺术品。行外人往往只能看到X布斯们用天才和灵感对手机进行的颠覆和打磨,看不到一台手机背后复杂的供应链和体系建设,自称自己对美和设计有偏执追求的罗师傅在这方面耍耍小聪明包装一下不是难事。苹果的教书式发布会又让X布斯们的个人魅力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样的表演舞台再适合罗师傅不过。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至于后端供应链和生产流程虽然罗师傅不懂,但彼时中国的手机代工系统就已经相当成熟,以锤1发布当年只卖了24万台这种入门都不到的规模,只要有投资大概都是可以应付的,小米也是发展到后期才下力气整顿供应链。罗师傅自己就说了,大家都是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还装什么孙子?

所以重要的还是先弄来投资。

而雷军让罗师傅看到的则是粉丝营销能转化成多大的能量。如果真说个人魅力,雷总在B站上火起来之前应该是不如罗师傅的。而且的罗师傅也看不上当时小米的产品。但雷军的互联网手机模式和粉丝运营方法是开创性的。比粉丝,那罗师傅真不是针对在座的各位。所以我们也看到,虽然罗师傅跟雷军见面之后声称和雷军对手机的理念不合而没有一起合作,但从锤子OS开始一直到锤1发布,罗师傅基本复制了雷军的道路。

现在,我们把前置条件综合一下,罗师傅想获得手机行业敲门砖,他完全没有行业背景和经验,实干能力也差并不指望项目最终能成功,但是有名气有粉丝有能把自己包装成东方乔布斯的点子和营销方案,那么怎么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并把自己的流量红利最大化?

答案只能是一个,往死了炒作和忽悠,把自己身上的争议和光环人设极端放大,并以此吸引投资者和用户买单。

也就有了你们后来看到的罗师傅各种经典言论和表演。

罗师傅并不脑残也不怕被打脸嘲笑,这种炒作方式是罗师傅手里的牌能打出的最优方案。而且这效果也确实显著,锤子虽然一直没能革了友商的命,但这几年也一直有投资人和消费者买单。

最重要的是,罗师傅拿到了这张进入资本市场的门票。从成立锤子那天起,罗师傅就凭自己的奋斗实现了阶层跃升。此后的一切,做好了是貂尾续狗,做不好也能套现甩锅走人再次融资创业,美哉。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当然了,就算已经达到目的,那么收尾过程本来也可以漂亮点,最后经营不善闹到股权被冻结确实不太好看。这方面罗师傅实在能力所限没有办法,经营锤子的表现不过是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些右翼自由主义者的性格缺陷的重复体现。

不过不要因为罗师傅曝出股权被冻结的新闻就以为罗师傅赔了,先不说外界并不清楚罗师傅手持的股权构成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际做锤子这么多年,该拿的早已经拿到了。罗师傅虽然是个满怀理想和情操的自由主义者,但他也深谙资本市场的套路。

华尔街之狼里面说过,有钱人的钱其实恰恰不难骗。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同样创业失败,有人物质财富飞跃,有人倾家荡产。真创业者逼到绝境卖房卖车都是小事,而我们罗师傅前年才在成都购置房产,说明离绝境还早得很。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我们对比一下另一个明星创业者,和罗师傅一起演过电影的戴威的情况。戴威是真正的偏执型人物,一直不跟巨头妥协到现在,创业接近失败的戴威被列为失信人,限制消费和出行。而罗师傅现在继续电子烟聊天宝还能正面怼疼讯,谁过的更好一目了解然。

创业者失败之后面临的不同境遇其实涉及到一个选择投资金主的重要区别。上面提到早年风投们也没经受过太多市场教育,普遍有狂热心理,对失败容忍度高,买单的财主也多,创业者们往往面临较宽松的环境。后来几轮风口破灭,由其15年股灾之后,主流风投们开始小心谨慎,对创业者的风控,担保,连带责任要求越来越高。像OFO这种明星项目,当年背后的十几家风投全是国内顶级投资机构,这也导致了如今戴威个人的窘境。

然而如今中国市场太大了,市面上除了主流风投机构,还有各种跟风的业余玩家,以及为了其他目的进行投资的财主。总有资本急着赚钱,总有后来人会被忽悠。罗师傅找的这些投资机构,基本都是业余玩家。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最高能的还是罗师傅从成都市一家国有资方那拿到了六亿投资。虽然这一行为让很多相信罗师傅是个自由主义者的锤粉无法接受,但罗师傅毕竟是关键时刻能放下身段的人物,为了理想牺牲下原则也无妨。至于锤子怎么拿到的投资,网上的猜测很多,这里就不多讨论了。

虽然最后锤子还是凉了,但罗师傅还是行业舆论里的风云人物。最重要的是,罗师傅完美抛弃了十年前的自己,实现了阶层跃升。

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笔者咨询了一位业内某投资机构人士,他向我透露,虽然锤子目前失败了,但还是有不少投资方在观望着罗永浩下一步动向。如今市场上好的投资标的很稀缺,且不同级别的投资机构之间的信息并不对等,罗永浩身上的光环对不少资方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

“本质上,罗永浩的成功代表的是投资行业的疯狂,潮退了却不需要自己买单,是这个行业最为扭曲的地方。”这位投资人说道。

然而不管行业多扭曲,罗师傅总是成功的。

来源:新潮沉思录 授权深蓝观察头条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