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国时期,可谓是英雄辈出,很多人都在关注那些骁勇善战的武将,比如,温酒斩华雄的关羽,七进七出的赵云,再比如一人吓退曹操军队的张飞。如果把武将比作手足。那么谋士就是头脑,他们的战略思维其实更是决定战争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就有很多的谋士出在河北。</h1>
1.田丰

田丰(?-200)字元皓,钜鹿(今邢台巨鹿平乡一带)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著名谋臣,官至冀州别驾,为三国河北最著名的谋士。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田丰之谋:
1、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袁绍不采纳,后曹操采用)
2、用田丰谋,袁绍灭公孙瓒,平定河北
3、提出论持久战(袁绍不采纳)
4、提出奇袭许都计划(袁绍不采纳)
5、官渡之战提出“据险固守,分兵抄掠”计谋
2.简雍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
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
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与刘备同坐时,亦盘腿而坐,不理威仪。与除诸葛亮外的人相处时,他都独占一榻,卧姿对话,从不屈就于人。
3.沮授
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的监军。
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曾为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后来又当韩馥别驾,被韩馥表为骑都尉。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
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不但没有被袁绍采纳,反而被削弱兵权。
在官渡之战中,沮授提出缓进战术,不被采纳。在乌巢被烧前夕,沮授提出外表护粮,又不被采纳。在袁绍大败后,沮授被俘获,拒绝投降。后来,沮授欲回河北,事败被杀。曹操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