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城是哪?余华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是信念还是敷衍?“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主要内容情节人物性格文城指的啥?

作者:文无敌

《文城》| 余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h1>

文城又在哪?这只是阿强留下的一句谎言

一个地方,因为寻找而存在,却也因为寻找未果而沦为泡影,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地名;又再一次地因为唤醒和期待,一个假的地方取代了从未存在的地名,这就是余华笔下的文城。当然,也是人生命运中一直寻找的精神家园和感情归宿。

文城是哪?余华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是信念还是敷衍?“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主要内容情节人物性格文城指的啥?

江南水镇——溪镇可能就是余华的“乌镇”

小说开篇就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述说主人公的背景,但是主人公的故事以及感情经历、品质描写都会逐渐展开。这让我想起了熟悉的“富贵”式感觉,富贵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中也是透过下乡民谣收集者的描述。

主人公名为林祥福,仅看名字表面很容易让我想起“祥林嫂”一角,看完后不觉一惊,两人同为悲惨世界的苦命人,但是两者面对现实的态度又是截然相反,想必这也是作者刻意的安排吧。

悲惨的人,还有悲惨的时代。文城以动荡的北伐时期为背景,混乱不堪,匪患四起,封建迷信仍存。天灾人祸,主人公在北方老家有冰雹,前往溪镇的第一站就遇到了龙卷风,随后经历过军阀和匪患,林祥福的人生都贯穿着悲观,同样也愈显悲壮,也为余华进一步探索着命运、人生以及时代的深刻主题。

文城是哪?余华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是信念还是敷衍?“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主要内容情节人物性格文城指的啥?

祥林嫂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主要内容情节</h1>

主人公林祥福是一名上进的富二代,十几根金鱼和大把大把的钞票也让林祥福成为北方老家的富户。不仅是祖产雄厚,更是因为林祥福本身品质极其优秀,“纵有家财万贯在手,不如有一薄技在身世”是过世母亲留给他的精神财富。他也不负众望,吃苦耐劳肯学肯干,学得一身好手艺,吃喝嫖赌一样都不沾染,唯独对自己的婚姻发愁,母亲至死也没有见到他成家,也正是这一遗憾改变了林祥福的后半生。

突然一天来了两位南方人,一男一女,看似一对却自称兄妹,说是投亲借宿,结果阿强留下了纪小美。林祥福只晓得他们来自江南水镇文城,说话极快且有一定的方言口音,也正是因为小美的“小人”让林祥福找到了真正的“文城”溪镇。但是林祥福连结婚都不知道小美的生辰八字和姓氏,这也是林祥福寻妻未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自己的婚姻为何如此不谨慎,难道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吗?小美走后竟然懊悔以及之前没有把握住刘家的小姐。林祥福对于爱情婚姻是迷糊还是清醒呢。

文城是哪?余华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是信念还是敷衍?“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主要内容情节人物性格文城指的啥?

《活着》的福贵

林祥福和小美最终结为夫妻,这终究是一场骗局,唯一没有欺骗也只有那个“小人”。两人在一个屋头生活半年,日久生情。林家管家被冰雹砸死的当天晚上,林祥福钻进了小美的被窝里,之后便在年后顺理成章地结了婚。

小美因为阿强音讯全无才与林祥福结婚,而后因为结婚当天见到了身穿阿强布衫的村民,对于阿强的挂念死灰复燃。决定前去寻找阿强,还带走了林祥福的一半家产。林祥福也是抑郁了很久。然而小美回来给他生下了孩子,林祥福只能原谅小美,而且一个月好生伺候着,忧心忡忡,害怕小美又跑了,还特意补办了一场婚礼。可是该来的还是来了,这一次如同上次一样突然,生完孩子又跑了!

林祥福面对孩子,觉得应该找回小美。于是林祥福开始了寻妻的旅程。这也就是文章开篇的印象介绍,“一个身上披戴着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出现在了溪镇之中。家家户户为女儿讨奶水,后来也是依靠自己的手艺成功拥有了大批田产和木器社,并结识了陈永良一起创业,得到了溪镇首富顾益民的赏识。这花了林祥福整整十年,可是林祥福也是苦苦寻了十年终究还是没能见到小美。

文城是哪?余华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是信念还是敷衍?“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主要内容情节人物性格文城指的啥?

被十天大雪覆盖的溪镇

在美丽幻想即将来临时,总是以最不合理的方式将两人分离。窃以为这是文城没能处理好的细节。为什么小美没能与林祥福父女相认?其一,林祥福雪夜里为孩子敲门觅食,难道就没有敲开溪镇大户沈家的门?其二,补文部分中提到顾益民是知道纪小美和沈祖强冻死的事情,可就为什么没有向林祥福谈说过呢?而且林祥福在溪镇询问“阿强小美”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溪镇的人对于大户沈家的童养媳也没有印象了吗!这剧情方面的疏忽却也给溪镇人蒙上了一层麻木的色彩。

伴随着女儿的长大,地方军阀匪患也开始逐渐猖狂。安宁的溪镇被打破,期间林耀武为救林百家失去了左耳,也认识了“好土匪”和尚。之后的土匪更是耍起了智谋,将溪镇头脑顾益民给抓了去,也正是因为这次绑票,林祥福失去了生命。林祥福只身冒险进匪窝未能救走顾,最后被土匪残忍杀害。陈永良救走顾益民土匪屠村,加上林祥福被害,陈永良走上了抗匪之路。其实在阅读到顾益民被绑后便翻到了最后一页,想看看结局如何:陈永良在打匪,林祥福被田家兄弟抬回了北方。不禁让我猜想,是陈耀武死于土匪手中,激起了民愤,于是林祥福和陈永良一起剿匪,林祥福剿匪途中被杀害。可是剧情不按套路来,后面给予林祥福的笔墨太少,基本“土匪来了”之后的林祥福,只有一次高潮那便是英勇就义。

文城是哪?余华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是信念还是敷衍?“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主要内容情节人物性格文城指的啥?

抗匪的民兵团

对于主人公的描写不是一以贯之,主人公不仅有十年的空白,而且后期的描写开始转移到土匪和陈、顾众人之间,补充部分则是从小美和阿强视角开始叙述。只能说余华将所有人都视为平等的个体,在那个乱世难等可贵的是平等。不止林祥福、小美,还有陈永良、翠萍、顾益民和和尚等,都是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人物性格</h1>

对于各种人物的形象刻画都是比较温顺的,都是善良之人,除了纨绔子弟顾同年和心狠手辣的张一斧。其他人都是淳朴善良之人,和尚虽然为匪那是年代所迫,但从不赶尽杀绝,做土匪也要有好心肠;沈家家母虽然平时严苛对待小美,但暗地里也是偷偷心酸落泪,为小美的离去感到遗憾和自责;陈永良夫妇也是菩萨心肠,懂得知恩图报,在林祥福刚来溪镇时,两家亲如一家,悉心照料林百家当做自家女儿看待。当林百家被土匪拐走后还让亲生儿子耀武去换回百家,然而耀武和百家的爱情也被夫妇俩排斥,决定迁移溪镇远离,希望耀武不再骚扰百家。因曾经受过顾益民恩惠冒死救出顾益民,并且结尾还为林祥福复仇;当然还有亲民的乡绅顾益民,老实敦厚的田家兄弟,善良的渔家妇人翠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文城指的啥?</h1>

“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一句话打破了林祥福稳定平和的生活。小美的到来和离去,带给林祥福的是幸福和愤怒,再次归来和离去,林祥福有的只是期待和决心。看完后面的补集后,悲剧色彩与《活着》相比不遑多让,林祥福落脚之后,便是小美离去之时,擦肩而过的悲惨。这让我想起“人世间最为痛苦的事,莫过于生死别离。”

文城是哪?余华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是信念还是敷衍?“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主要内容情节人物性格文城指的啥?

他一生都在寻找爱情,是一种反封建的现代式爱情,身为地主阶层却没有纳妾,没有另娶妻生子。为了女儿,为了家庭,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小美重组家庭选择了离开自己的故土。同样阿强也是带着小美离开了自己的故土,想要让自己和小美摆脱封建压抑的家庭。可是两者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林祥福正直宽容,待人真诚,无论是在北方还是溪镇的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反观阿强,一时心血来潮,不知何时又会萎靡不振,而且自家的布艺活并不是很精通甚至还不如入门晚的小美。小美和沈家的悲惨命运可以说是阿强出走直接导致的恶果。可是两人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区别,都没有实现自己的追求,林祥福到死都不知道小美一直埋在溪镇的西山,阿强也没有让小美过上幸福的生活,反倒是给小美增加了更多的负担。

两人映射现实中的价值,就好比两种不同的态度。一人是时而激进时而迷茫,一路心烦意燥坎坷不平;一人又是找到了真正的去向,殊不知归宿就在身边,选择坦然接受一切。

文城是哪?余华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是信念还是敷衍?“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主要内容情节人物性格文城指的啥?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寻妻故事,其中的感情色彩需要在剧情背后才能体现出来。单从字里行间来看,没有《活着》一般直接让你潸然泪下,反而《文城》的一般描写竟会抑制住你内心的痛苦和哭泣。令我怒形于色的章节还是那惨无人道的匪徒杀人屠村,使我感到恐惧,恐惧那个鲁莽的年代,害怕那个悲剧的时代,读后心中也时常会显露出一丝丝侥幸。

当讨论及小说主题,通篇读下来觉得主题还是处于空白,作品深层次里的东西我可能触摸不到。因此我只能从一个角度开始探析,那就是主人公的感情。林祥福失去父母后获得了短暂的爱情,小美在他心中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使得林祥福一生都在寻找情感的寄托,直到遇见了友情(陈永良和李美莲夫妇)、忠贞不二的主仆感情(田家兄弟)以及相依为命的父女情,甚至临死前的思乡托付“叶落该归根,人故当还乡”。这也是林祥福的英勇,直面悲剧,并且坚信文城就在这个溪镇。也许文城的存在与否在林祥福的心中已无意义,因为感情的归宿点已然在十年前落在了溪镇这个地方。

文城是哪?余华说“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是信念还是敷衍?“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主要内容情节人物性格文城指的啥?

余华——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