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作者:v几GVv

公元前295年,仍处于盛年的赵武灵王面对沙丘宫外,由自己的亲叔叔率领的叛军,不免回忆起自己从先前纵横驰骋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年少得国,几乎凭着一己之力将孱弱的赵国从二三流国家,一举成为战国中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正面抗衡的军事强国。随着庙堂与战场上的嘶喊声逐渐趋于沉寂,原本美好的一切却像镜面一般,无数道裂痕开始出现,再也无法愈合,而这都源于自己错误的决定。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对执掌一国都君主而言,犯错的成本太高了。他的错误影响到的不仅是自身,而是牵动着整个赵国,乃至牵动着整个战国,整个华夏古文明的历史进程。

赵武灵王最为人所熟知的恐怕就是“胡服骑射”了,随着秦国的崛起、国与国的兼并愈演愈烈,原本还能起到战略缓冲的小国大部分已经灭亡。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战争的规模也大幅度提高。此时再想对国家体制进行深刻改革,且不论如何抵挡国内保守势力的反扑,从外交层面也不再允许长达几十年的休战。无奈,赵武灵王决定对全国进行一场后世称为“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

其实早在胡服骑射前,赵氏、赵国就早已以强悍的军事能力著称,正是凭借着其强悍的军事能力,赵氏先祖才能成为晋国六卿之一,掌握着晋国的实际权力,甚至后期独自灭掉同样位列六卿的范氏、中行氏,再到后来的联合魏、韩,联合绞杀实力最强的智氏,最终达成限“三家分晋”。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同时,赵国领土在大部分时间里,可以根据分为四个部分:被太行山所分割的东部,适合耕种的河北平原;太行山西部包含大量山脉、丘陵的山西高原;拥有大量山地的冀北、冀西;由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度的大量山地、盆地组成的山区。

作为农耕文明的赵国,适合耕种的领土却并不多,而相较于适合农耕、富庶的中原地区国家,在残酷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再加上与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的游牧民族部落、国家接壤,长期的民族融合使得赵国社会上下充斥着彪悍尚武的风气,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便是如此。

而这股彪悍尚武的社会风气,正是赵国以武立国,以军事能力著称的基础。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临终前把大好江山交给了年仅15岁的赵雍,也就是后来的赵武灵王。

15岁的赵雍人在家中坐,国从天上来,然而此时国家之间的兼并讨伐已到白热化阶段,彼此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消弱、消灭对手的机会。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赵肃侯尸骨还未寒,秦、楚、燕、齐、魏这五个国家就不请自来,想趁着赵国政局不稳,主少国疑,来占一把便宜,万一成了呢?于是他们借着吊唁的名义,各自派出了豪华的代表团,团内几乎每个人都武装到牙齿。

摆明了是欺负赵雍年纪小,作为一名刚死了父亲的少年,悲痛之余一不留神可能下一个办葬礼的就是整个赵国。

关键时刻赵肃侯的托孤重臣,也是赵武灵王的近臣肥义果断站了出来,告诉年轻的赵雍应该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态势,于是,赵国宣布进入了戒严状态,全国上下能动的兵几乎倾巢出动,一副“反正大家都知道我手中都牌是什么,但是我梭哈了,有胆你就来。”的架势。

而就像六国屡屡合纵攻秦却各怀鬼胎,出工不出力一样,此时希望瓜分赵国都其他五国也在相互忌惮、猜疑,谁也不愿意倾尽全力。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再加上赵武灵王的胆大心细,一番合纵连横之后,悄然化解了此次可能亡国的危机,而各自打小算盘的五国使者,也只能陪同赵国老实厚葬赵肃侯后,悻悻离去了。

即位第一天就碰上这么刺激的事,虽说大多是肥义等老臣的功劳,但年轻的赵雍也颇有一副“泰山本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魄。

这是赵雍的一大步,却只是整个国家的一小步,当他真正作为统治者准备治理国家时,却发现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国家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差。

处在这个位置,北方的蛮夷部落时不时地南下骚扰一下,若是放他们进来那国家则有灭亡的危险,但次次打退敌人似乎也充当了南方国家的挡箭牌,很明显南方诸侯不会因此而感谢,反而会乘机发难。

更恶心的是赵国内部还包了个小国家——中山国,中山国本就是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疆域不大不小,正好把赵国四方的重镇代郡、邯郸、上党郡与晋阳给割裂开来,往前几代国君都是被中山国坑的霸业落空。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周围一圈还都是强国,毕竟到了这会基本上剩的国家也不多了,西边的秦国,东边的燕、齐,南边的魏国,没一个省油的灯,处在这种环境下,刚刚接手的赵雍前途简直是一片黑暗。

不过要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呢,大佬就是大佬,理论与实际结合,文能沙盘推演,武能带兵出击,针对国家的情况,赵雍意识到,恶心了几代赵国人的中山一时半会是死不了,周围大国更是虎视眈眈,因此向北扩张,才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然而北方游牧民族本就居无定所,对方的骑兵机动性又高,既无法成建制的消灭,又时不时地被骚扰,贸然向北进军恐怕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即位之后赵武灵王也没闲着,一有机会便亲自带兵与北方游牧部落交战,一来二去之下赵军的弱点以及对方的优势,也渐渐清晰明了。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胡人的服饰袖窄,衣服也短,无论是生活起居还是狩猎作战都很方便,打仗时骑着马,带着弓,简直是来去自如,而赵国乃至整个中原国家的兵车,长矛则是相对笨拙,于是他意识到以骑射的方式武装军队才是强兵之道.

强了兵自然会富国,到时一代霸业也不在话下,于是赵武灵王在邯郸正式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

不过历朝历代这种有着先进性的改革总是会遇到保守势力的阻碍,这次也不例外,其中反对声较大的便是赵武灵王的亲叔叔——公子成。

不过赵武灵王态度坚定,甚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用箭射穿门楼上的枕木,说:“谁再敢阻挠变法,下此我就射穿他的胸膛!”公子成等人意识到,再反对下去估计小命不保,只好同意。

改革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赵国的军事实力稳中有升,之后赵武灵王西攻胡地,到达榆中,灭娄烦,吞掉中山,他甚至亲自前往秦国勘探地形,摆出一副早晚要灭亡秦国的架势,就这样赵武灵王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亮的星,隐隐有一统天下之势。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国家富强了,百姓安稳了,但童年的阴影似乎依旧挥之不去,兴许是为了不让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赵武灵王灵机一动搞起了禅让,在其壮年之时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小儿子赵何,如此一来没有国事的打扰,一向喜爱带兵打仗的他也能够专心军事,开疆拓土,简直就是两全其美。

至于原本的太子赵章,只能说他母亲韩夫人去世得早,无法像赵何生母吴娃一样为赵武灵王带来无尽欢乐,到手的王位丢了,他也无可奈何,不过他也没有因此郁郁寡欢,而是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侍奉赵武灵王。

赵何年纪虽小,可也不是什么庸人,再加上三朝老臣肥义的辅佐,也把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几年下来赵何赵国的统治力也越来越大。

事情似乎在顺利地朝着计划方向发展,但一向杀伐果断的赵武灵王终究是逃不过儿女情长,在看到同样出色的大儿子赵章,明明没犯什么错,却因为自己的偏心就被废除。

细想之下又于心不忍,他又想出了一个补救办法,把赵章封为安阳君,再派田不礼过去给公子章当相,并且在吃穿用度和礼乐上与国军无异。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立储君绝对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误,一番操作下来,本来就让众大臣摸不清头脑,年富力强的赵武灵王这还没一统天下呢,就直接让位给小儿子,还顺便把太子给废了,结果现在又突然想要一碗水端平,难道一个国家要有两个国君么?

两个权力中心外加一个“太上皇”,赵武灵王犹犹豫豫之下,给赵国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有两朝天子自然是有两朝臣,文武百官就这么拉帮结派,分别依附两派,外加赵武灵王本人此时依旧有影响力,于是上层混乱之下整个赵国也开始动荡。

赵武灵王让位一定是有自己的考虑,无论是战国各诸侯国,还是赵国自己,都一直处于动乱和变革之中,各大国之间做缓冲的小国差不多都被吞并完了。

合纵连横在当时一度成为重要趋势,因此对于赵国来说,就算胡服骑射改革成功,也只是单纯的军事改革,政治、经济等领域若是没有更深入地变革,那么国家连连征战之下早晚会耗尽国力。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此外,农耕文明为主的赵地和游牧文明为主的代地在方方面面上都互相看不上对方,赵武灵王也许是想把赵国分为两个部分,由大儿子赵章掌管代地,小儿子赵何接任赵君,自己作为主君在两地的交界处——沙丘宫居住,并在此地统治全国,起到统筹兼顾的主导作用。

这种国中国的模式十分激进,若是行之有效的话,的确既能够有效地缓解两地子民的代沟,也能更好地凝聚整个国家的力量。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一方面过于激进的改革很可能会起反效果,另一方面,人心都是肉长的,也许这两个儿子在儿时能够念及父子,兄弟之情,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人性的幽暗便会发展壮大。

尤其是代地和赵国双方背后的势力,此时赵章和赵成的个人命运早已和背后站着的利益集团裹挟在一起,两股势力彼此争斗之下,有时已经由不得个人决定了,甚至赵章起了暗杀弟弟的心思,和田不礼一起诈称主父要召见赵成,肥义自觉有诈,代赵成而去,结果被杀,由此赵国陷入内乱。

在内乱中,手握兵权的赵成和李兑最终诛杀了田不礼,赵章逃到赵武灵王宫中,父子情深之下,竟然又接纳了赵章,但赵成等人已然算是以下犯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率兵包围赵武灵王住处,最终杀死赵章。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许可以提前统一六国,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赵成和李兑害怕赵武灵王对他们的报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包围宫殿,还对宫中的人表示:“后出来的人灭族”,宫人能逃,可赵武灵王逃不出来,弹尽粮绝之下连树上的小鸟都掏来食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最终饿死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成为自己乃至赵国的掘墓人,让人不禁感叹一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赵国的内乱在赵成的努力下被镇压,赵成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赵国的丞相,他反手以君主年幼为名,把持朝政。

经此叛乱,赵国国力大损,胡服等改革措施慢慢地也推行不下去,原本有望结束百年战国,统一全国的赵国,彻底沦落了。

赵武灵王的一生,是纵横捭阖,锐意进取的一生,但他作为一代帝王,在关键时刻心慈手软,拿得起却放不下,一手好牌打地稀碎,最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距千古一帝,也差了最后一步,实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