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勃的两首送别诗,情感真切,出语厚重,人到中年才能体会

作者:云水心语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难以预料,很多愿望更难以实现。虽然大家都知道凡事没有圆满,只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情感上有时却难以接受。比如好友间的分别,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加上社会动荡、盗匪出没,生离经常就演变成死别,怎能令人放心?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顾虑重重,却又脚步匆匆。稳重,其实也是进退两难的说辞;成熟,更是因为曾经伤痕累累。初唐一位才子也因为年轻而付出过代价,以至于二十出头就如一位中年人。下面介绍王勃的两首送别诗,情感真切,出语厚重,人到中年才能体会。

王勃的两首送别诗,情感真切,出语厚重,人到中年才能体会

别薛华

初唐: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薛华即薛曜,字曜华,薛王两家为累世交好,这位薛公子也是才华横溢,更是王勃的至交好友。对方要启程远行,诗人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于是在分别之际,王勃赋诗赠送。

王勃的两首送别诗,情感真切,出语厚重,人到中年才能体会

首联就表达了自己的千愁万绪,“多穷路”一语双关,既展现了诗人一直送到很远,也暗喻世途艰难,彼此的命运都非常坎坷。而“遑遑”二字,也传达出对方匆忙离开的模样。当友人踽踽独去,因为人生地不熟,还要沿途不断询问,诗人设想对方的心情一定是既不安又愁闷。

接下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一步描写,朋友此去行程千里,彼此也不知何时才能重聚。人生短短百年,却聚散不定,也难以预料其间会发生多少惊心动魄的事情。作者用“悲凉、凄断”,表达出内心的焦虑和愁苦,令人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窘迫处境。

王勃的两首送别诗,情感真切,出语厚重,人到中年才能体会

颈联更显凄凉,诗人与薛公子从小在一起长大,他们不仅情同手足,而且还是惺惺相惜。所以无论谁在羁旅漂泊,都让对方牵挂;不管谁生活艰辛,也会使另一人担忧。正可谓,风雨同舟,有难共当。

所以好友如今独自远行,诗人不仅放心不下,也一定会在夜间经常梦到薛公子。诗人担心他前途未卜,对方在途中也会惴惴不安,必然更时常挂念诗人。“俱是梦中人”,出语厚重,唯有满腔深情,才能想出如此感人的诗句。

王勃的两首送别诗,情感真切,出语厚重,人到中年才能体会

秋日别王长史

别路余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诗人年少有才,却因为一篇檄文而被迫四处流浪。一年的秋天,作者与王长史在巴蜀偶遇,但很快又要分别。对方曾有恩于诗人,王勃一直没有机会表达感激之情,此时客中送客、聚散匆匆,诗人愁情满怀,不能自已,于是借助诗行,表达真挚情感。

王勃的两首送别诗,情感真切,出语厚重,人到中年才能体会

开篇就直抒胸臆,此处一别、相隔千里,恩重情深、终生难忘。“千里、百年”,同样是采用夸张的语言,却并不让人感到言过其实,反而增强了情感的厚重,让人们立刻就能感受诗人的感激之意。

接下来继续抒写感慨,诗人羁旅艰辛,他乡思亲,秋天的肃杀本来就让才子感怀,又面临分别的时刻,年轻才子的内心更是波涛汹涌。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将秋日称为西候。北梁,本指北边的桥梁,这里指送别的地点。西候日、北梁篇,对仗工整、用语巧妙,尽显才子的诗歌功底。

王勃的两首送别诗,情感真切,出语厚重,人到中年才能体会

诗人心情沉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无限感慨。颈联转而通过渲染凄凉氛围,抒写愁闷心境。夕阳西下、暮烟四起,阵阵寒雾笼罩了广阔的田野,山林里的光线也逐渐变暗。眼看就要分手,却后会难期,诗人的内心也像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烟雾,却挥之不去。

诗人知道自己也许再也没有机会侍奉王长史,于是潸然泪下,更是黯然神伤,令人唏嘘不已。此后王勃因为溺水而死,年仅27岁,如此一语成谶,岂能不使人悲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