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作者:白话百科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破碎的家庭,延期的母爱—伊丽莎白女王往事(上)

直到1544年,文献里终于出现了伊丽莎白女王对其母亲安妮·博林的评论。

历史学家艾莉森·威尔(在她的几本书中)也都提到了伊丽莎白与已故母亲结下纽带的证据及其意义。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事实上,伊丽莎白(Elizabeth)在11岁-12岁的青少年时期,常会戴着一款“A”字型吊坠。尽管吊坠在都铎时代是很常见的饰品,但伊丽莎白这款却与众不同。

因为它是安妮·博林亲手打造的。

我们知道安妮皇后在位期间,至少制造了三枚吊坠,分别是上述的“ A”,著名的“ B”项链和她在Nidd Hall肖像中佩戴的“ AB” 。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左为玛丽·都铎,右为伊丽莎白。我们需特别留意伊丽莎白脖子上的“ A”形吊坠,因为它曾经属于她的母亲安妮·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图为安妮·博林的B吊坠

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伊丽莎白似乎想通过佩戴吊坠的方式来公开展示她与母亲的联系,这不仅是一种沉默的反抗行为(亨利八世始终想让伊丽莎白承认其私生子的身份),更在某种程度上传达了伊丽莎白继承母亲意志的决心。

到1548年,年轻的伊丽莎白(Elizabeth)已经成长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少年了,这还要归功于其慈爱的继母凯瑟琳·帕尔皇后(Queen Katherine Parr)对她的教育和关注。

后来,伊丽莎白把自己翻译的文学作品当做礼物送给了凯瑟琳·帕尔(Katherine Parr),这可能是伊丽莎白对其生母安妮·博林抱有好感的另一条线索。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Margaret of Navarre

因为安妮·博林(Anne Boleyn)曾和法国文学家,纳瓦拉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Navarre)交好,有时人们甚至会称呼安妮为盎格鲁·玛格丽特(Margaret of Angloume)。

因此伊丽莎白(Elizabeth)选择翻译纳瓦拉(Marvaret)的书籍《玛格丽特》很可能是在缅怀生母的同时,再次向宫廷之人重申自己的立场。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伊丽莎白·都铎(Elizabeth Tudor)译《罪恶之镜》(The Mirror of the Sinful Soul)的封面是在1548年送给

1554年,当伊丽莎白(Elizabeth)20岁时,她几乎迈向了与母亲相同的命运——伊丽莎白因涉嫌叛国罪而被姐姐玛丽女王囚禁在伦敦塔长达三个月。

尽管作为“贵族囚犯”,伊丽莎白获得了一些特权,这让她得以在卫兵的注视下于伦敦塔内散步。但不幸的是,她每次都必须经过军械库前那曾经斩落生母头颅的脚手架。

而她或许也会在这里迎来生命的终点。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多年后,当伊丽莎白(Elizabeth)艰难地加冕为女王,她向一位法国贵族透露,自己曾以为会死在塔楼中,她无法逃避自己被斧头砍掉脖子的恶梦。

她甚至还下定决心要请法国最好的刽子手来执行处决。这样,她就可以像母亲一样“死得利落干脆”。

(注:伊丽莎白的母亲,安妮·博林在处决前曾聘请过法国剑客来执行死刑,当时人们相信,经验丰富的刽子手在行刑时可以让罪犯感受不到任何痛苦)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我们已经看到,已经有大量且充分的证据表明,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对她的母亲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

但是,学术界却仍有许多人在尝试反驳这一论据。

一些历史学家,例如大卫·史塔基(David Starkey),认为伊丽莎白(Elizabeth)实际和其父亲亨利八世的关系更为密切。

史塔基是研究都铎王朝历史的著名学者,他之所以判断“伊丽莎白不认可其生母的原因”大概源于以下这些问题:

“首先,许多人想知道为什么伊丽莎白会不断强调她是“狮子的幼崽”以及“父王的女儿”等等;其次,如果她认为父亲因大肆指控而非法结束了其亲生母亲的生命,为什么伊丽莎白一世不像她的姐姐玛丽女王一样,在登基后努力恢复母亲的名声,宣布其父母的婚姻合法呢?”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其实,想要回答史塔基的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即伊丽莎白是都铎宫斗的幸存者,她选择强调自己与父亲的关系而不是与生母的关系绝对是故意为之的。

事实上,在安妮·博林死后,伊丽莎白的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宫廷之上不断有传言称,亨利八世也想对这位“可能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下手。

所以,一直对外强调自己的身份,是伊丽莎白仅有的避险手段,她也想通过释放这些信号,来乞求亨利八世的宽恕。而且,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的确帮到了少年时期的伊丽莎白。

不过,尽管伊丽莎白不断强调了自己的父亲身份,但她却并没有掩饰自己作为安妮·博林女儿的骄傲,有时她甚至会公开标榜自己的母亲。

例如,伊丽莎白(Elizabeth)在1559年加冕典礼的途中,曾穿过格雷斯彻奇(Gracechurch)街的凯旋门。

人们在队伍中留意到了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的一座真人大小的雕像。

“摆在亨利八世国王面前的是一朵白色和红色相间的玫瑰(都铎式玫瑰),上面还印有有石榴(象征着他们的生育力,导致伊丽莎白出生),而现任女王的母亲安妮·博林皇后(Queen Anne Boleyn)的头上,则有一个金色的王冠和一个镀金的权杖。

有直接证据表明,伊丽莎白女王加冕后佩戴的皇冠也可能是1533年最初为其生母制造的。

(注:为巩固婚姻成果,1533年6月1日安妮·博林曾史无前例地被亨利八世加冕为英格兰女王)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一生都不结婚?缺失母爱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中)

在回答了史塔基的第一个问题后,我们还面临着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既然伊丽莎白女王反复强调自己的父亲身份是可以理解的,那她为什么不像玛丽女王那样,在上任后就极力证明自己父母婚姻的合法性呢?这难道不会更有利于女王的统治吗?

(注:玛丽女王为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姐姐,其母阿拉贡的凯瑟琳为亨利八世第一任妻子,也同样像安妮·博林一样被废黜了)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