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龙岭迷窟》中的“牛人”李淳风,在历史上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作者:四川袁载誉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马靖红

最近这几年,盗墓一类题材的影视剧都很火,今年上映的网剧《龙岭迷窟》就是其中之一。在山西一个闭塞的小地方——古蓝县,主角三人踏上了进入墓穴寻找雮尘珠的艰险路途。而这座墓穴的主人正是唐代的李淳风。

在剧中,李淳风的形象是一位颇有风骨又精通风水的大师。从主角们历经层层艰险,九死一生才找到雮尘珠的关键线索这一点,咱们就可以看出这墓穴有多危险,也可以看出墓穴的主人绝非常人。那么,历史上的李淳风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聪颖好学

在《龙岭迷窟》中,主角胡八一曾说李淳风是个五品官。历史上的李淳风出生于隋唐年间,家里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唯一在朝为官的父亲也不过是个县衙里跑腿的,后来还辞了官做起了道士。就是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人家,出了一个五品官。虽然五品不是什么大官,但是对于平头老百姓来讲,五品也是很厉害的了。

《龙岭迷窟》中的“牛人”李淳风,在历史上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而官至太史令的李淳风从小就是个聪颖好学的好苗子,年纪轻轻的他就熟读各类书籍。《旧唐书》记载,“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因为父亲是道士还在道法上颇有成就的缘故,李淳风也对此道心向往之,并且在此道上展现出高于常人的天赋。还未成年的他,就能深入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天文字符、算术难题等等。和他一个年纪的小孩还在认字,他就已经在研读如此高深的书籍了,赞他一句天才实在不为过。

为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不满十岁的他就独自一人千里迢迢地赶往南陀山求道,这份好学的劲头确实非常人所能及。长大以后,即便做了官,他也没有放下这股劲头,反而更加深入地专研,从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生性沉静

作为一个修道之人,李淳风从小性子就很沉静。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嬉戏打闹,上蹿下跳的时候,他就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原地细细地读一本书了。他不理会外界的吵嚷,也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枯燥无聊,反而是沉下心,好奇地去探求书中记载的各种奥妙。或许他天生就适合做这些。

《龙岭迷窟》中的“牛人”李淳风,在历史上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等到他在朝为官,成日里和那些古籍作伴的时候,他也不觉得乏味。这些关于天文历法的古籍向来就是晦涩难懂,叫人一见便头昏脑胀,直犯困的东西。但他总是静得下心研读,更能得到其中精髓。

在太史局为官时,他还受命编撰了《晋书》等史书。编撰史书可不是什么小事,需要查阅大量典籍,并做整理收集。若是还碰上典籍的遗失或者记录不明等问题,那才是叫人头疼。总之,这不仅需要耗费无数精力,更需要人沉得下心,才能好好完成,一般人可干不了这个活儿。而李淳风做得就很好,他资料搜集很全面,整理也很到位。

推陈出新

李淳风聪颖好学,静得下心潜心钻研的性子使得他在天文、历法和算术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在研读前人留下的经验与成就时,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水平,另一方面他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发现了前人的错误和不足,大胆地做出了创新和改变。

《旧唐书》就有言,说他“以驳傅仁均历议”,还有“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等等。

《龙岭迷窟》中的“牛人”李淳风,在历史上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他上书给皇帝,说原来的《戊寅元历》有许多错误,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仅如此,他还自己请命改进浑仪。与此同时,他和他的同僚们还一起对传世的十部算经进行了编撰,使其更通俗更易理解,甚至还将其中错误的地方进行了修改,这对后世算术的学习与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李淳风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敢于推陈出新的魄力确实令人佩服。

李淳风这一辈子,其实很纯粹,就是单纯地致力于天文、算术、历法方面的研究,研究历代先贤在这方面的成就,并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创新。从他读书识字开始,再到他离开人世,他这一辈子都在专研这些东西。正是他的勤奋刻苦,正是他的潜心深究,才有了他后来的诸多成就。

这样专心,甚至醉心于一样事物的人真的不多见。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所有心思都花在研究与学习上,他的官职才会只是五品吧。而《龙岭迷窟》将他刻画为一个精通风水的大师,确实有迹可循。

参考资料:百科词条“李淳风”

电视剧《龙岭迷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