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水务街
杨延斌
我的老家在平原县王凤楼镇水务街。我不喜欢许多人叫水务街村,因为水务街是个千年古村落,在古代,街就是城的意思,那么,水务街在古代就是个商埠古城街,现在人们叫它水务街村,岂不是人为把我的出生地降级啦?所以呀,不知者不为怪,但以后再有人在我面前叫水务街村,我就跟他“豁出去啦”!当然,若是有人叫它大水务,我得感谢他八辈祖宗!
2021年10月1日中午一点,我走出平原东站,一抬眼就看到迎面而来的杨秀兰,习称兰子姐姐和姐夫牟书会。虽然已经五十三年不见,但相互之间却没有一点儿生疏感。听到兰子姐姐叫我一声小名,仿佛一瞬间就唤醒了儿时的记忆。
我的父亲是单传,他只有一个叔伯妹妹,我叫她蓝竿子姑,且这个姑姑已不在人世,和姑姑家的几个弟兄妹妹没有联系。虽然济南和水务街只有一袋烟的高铁距离,但我处于想家乡却没个恰当的落脚处,不回家乡又经常想念家乡的复杂心境。

1,红色作家牟书会在邓友梅故居前留影
我叫做姐夫的牟书会,是个挺有名气的红色文化作家,他9月24日在网上搜索逮住了我。家乡的文化底蕴都装在牟书会的脑子里,多年来他在报刊杂志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家乡的红色故事或历史故事的文章。我到水务街他的家落脚,算是秉性相投,以文会友,避免产生远近厚薄的唾液纷争。
牟书会陪我转遍了水务街,那些远去的街景印记,渐渐回到我脑子里。牢记在儿时记忆里的院落和熟悉面孔,一个个像电影画面一样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到很亲切,很感动。那个小西湾,苇子湾,东沙河,老合作社,东大坡,西大坡,十字街,老校舍,我的两处老宅基,那一条条老夹道,一棵棵老古槐,贯通南北的老集,尤其是修建于明代的杨家观,驻守过日本鬼子的北大寺,一切都基本还是五十多年前老样子。因为水务街基本保持了我儿时记忆的轮廓,所以就忽然产生时光倒流的迷幻感觉。我的想法是,既然水务街是个古村落嘛,越保持旧容颜就越能凸显水务街存在的价值。而且有必要修旧立旧。
正在和姐夫喝茶稍作歇息的时候,兰子姐姐领进一个叫彩凤的妹妹,她就像我蓝竿子姑姑的盗版,娘儿俩的面相和举止言行相似度极高,我就恍如一眼看到了两个人。我1968年离家去北大荒时,彩凤妹妹还是个抹着鼻涕泡的七岁娃娃,如今却也摸到六十岁的边了。从血缘远近角度说,彩凤和她的兄弟是我最近的人。正在和采凤叙到亲情热闹处,兰子姐姐又领进屋一个妹妹。
几个人让我猜猜她是谁,我一眼就看出她是七叔的闺女东凤,她不仅仅长得酷似七婶子,也因为只比我小一岁,一下子就想起她是真正的光腚娃娃。东凤从小就手快嘴快腿快,活活像个假小子,淘气也能淘出花样来,整天和我们小子们打尜碰拐,爬墙上树,摔洼坞,摸鱼虾。我就是忘了自己,也忘不了东凤妹妹。另外还有一种不能忘的情谊:我家里只剩孤苦伶仃的小姐姐时,是东凤妹妹陪伴姐姐熬过一个个清冷孤寂的黑夜。
听书会姐夫说,几里之外的张士府,有座埋葬着八十多个八路军将士的无名烈士墓,我却不记得。他是红色文化的积极宣扬者和传承者。他开着电动四轮把我拉到烈士墓前。我拜谒墓碑上的解说词,深深地缅怀着感动着。我为家乡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一千六百多个英烈而自豪骄傲。书会姐夫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着1943年1月那场惨烈的战斗,讲述着面前这座无名烈士墓的来龙去脉。我很荣幸地知道了自己的出生地是红色根据地,是个英雄辈出的红色故乡。
回来的路上,我们又路经距水务只有两公里的著名作家邓友梅的家乡邓庄。我们怀着敬意,参观了邓老故居,探望邓老八十八的弟弟。其间有个小插曲。在牟书会开车路径文友邓元洪家打探邓友梅弟弟家时,他指指我反问牟书会“这是哪来的客人?”
“他是济南的,家就在水务。他和大作家邓友梅很熟,这不,想看看邓老师故居。他不是客人,是回家!”牟书会说。
“那你认识杨延斌吗?”邓元洪笑看着我问。
牟书会笑了,是那种心里乐开花似的笑。他指着我说:“他就是杨延斌。”他又看着我说,“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邓元洪,小散文写得不错!”
“哈哈,原来咱们是山东散文群的文友啊。我就是站在你面前活着的杨延斌。”一句玩笑两手一握,感受到家乡人的亲切。
2,本文作者杨延斌和院中大婶子合影。牟书会摄影
回到水务街,在十字街口巧遇到院里的大婶子。她家大叔和我父亲是同宗弟兄,已经过世。大婶子现在住的就是我家的老宅子。这个大婶子有恩于我们姐弟几个人。我见到大婶子感觉到特别温暖亲近。
3,本文作者杨延斌和院中四叔杨元章合影。牟书会摄影
牟书会不愧当过教师和多年的领导,也不愧是个当地出了名的秀才,他安排事情很周到全面。水务街没有饭店,晚上他和兰子姐姐在邓庄的饭馆设宴,把父母官村支书牟书勇,长辈杨元章,蓝竿子姑姑家的延波世杰和彩凤都请到场作陪。那个杨元章我叫四叔,他父亲杨世卿是水务街的老大夫,我叫他大爷爷。我小时候闹中耳炎,几乎天天都让大爷爷上药或者打针。四叔杨元章平时在重庆,轻易不回来一趟。这次在水务街相遇,算是一种缘分,也留下个美好念想。
左 院中姐姐杨秀兰,姑家妹妹牟彩凤,小哥牟世杰,杨延斌,牟书会,支书牟书勇,大哥杨延波,彩凤丈夫牟书林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1956年2月18日生于山东省平原县王凤楼镇水务街。1968年投亲北大荒。1973年在黑龙江参加工作。1991年调德州化肥厂,2016年退休后定居济南。1990年加入北大荒作家协会。德州作协会员,济南作家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数次获省级以上奖励,五次入选全国年度选本。著有长篇《神鬼河畔》,《少年游击队》,《商海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