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横(1878-1936),原名连雅堂,著名史学家和爱国诗人,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连横祖籍福建省龙泠市,出生于台湾。其子连震东(曾任台湾内政部长),其孙连战(台湾前中国国民党主席),其曾孙连胜文(现任台湾国民党智库副董事长)。在战乱动荡的年代,作为文人的连横一腔热血为中华,他的爱国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①写史卫国。连横秉持“国可亡而史不可灭”之信念撰《台湾通史》和《台湾诗乘》等著作,铸造台湾同胞的爱国心,企望全体台湾同胞不忘自已是中国人。《台湾通史》是台湾首部仿《史记》体例史书,内容包括隋朝至1895年共1290年台湾史。1920年在台湾分三册出版,当时日本殖民台湾,该书发行量极小,直到台湾光复以后才大量发行。
②返乡建国。连横曾对儿子连震东说“欲求台湾之解放须先建设祖国”,要求儿子日本留学后回国建设。连震东毕业回国,不久加入国民党。日本投降后,作为接受日本投降的国府官员来到台湾。晚年连横也从台湾返回大陆。
③改名救国。连横1919 年归国寓居北京,向国民政府内务部递送请求恢复中国国籍的呈文,在领到中国国籍证书的第二天又向内务部递交申请改名为连横(档案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36年连横病逝前,告诉儿子连震东,将来中日必有一战,你孩子出生,若是男孩起名“连战”,这就是连战名字的来历。这正是:
台湾通史倚芳丛,华夏沧桑话东风。
呕心沥血言史事,秉笔直书纪群雄。
中日交恶必有战,绝代豪儒万世功。
司马回眸应笑慰,而今家国运亨通。

连横、连震东、连战
1960年代,连震东夫妇与连战,方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