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综述</h1>
1931年至1946年,这漫长的十四年中,满是日本侵略者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回忆。外强入侵,群民奋起,一波又一波的抗日战士在战场上留下了鲜红的热血,唱出了一首首激昂的反抗乐章。
赵一曼,一位家喻户晓的抗战女英雄,她为了民族大义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直到今日都让人记忆深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赵一曼</h1>
1905年,赵一曼在四川宜宾,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八岁那年,赵一曼踏入私塾开始了学习之旅。
13岁那年,赵一曼的父亲不幸去世了,赵一曼便辗转被父亲的哥哥抚养。
赵佑之是赵一曼的姐夫,也是一位革命者,赵一曼受到影响便加入了社会主义共青团,后来她凭借不错的成绩考入了宜宾女子学校。
由于表现良好成绩优秀,思想觉悟很高,党组织便同意了赵一曼的入党请求,还给了她联党团书记的职务。
21岁那年,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拿到了留学的名额,被派去莫斯科的中山大学交流学习。在国外留学期间,赵一曼认识了自己的恋人陈达邦,顺利的结婚生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回国工作</h1>
1928年,国内革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环节,赵一曼回国后,便被安排到了上海和华中地区进行地下工作。
虽然每天工作繁忙,但为初为人母的赵一曼也想陪伴着孩子长大。只是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赵一曼很怕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工作和家庭之间实在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无奈之下,赵一曼只能将孩子送到丈夫的哥哥家帮忙照看。
从那一刻开始,赵一曼不仅将全身心的精力都献给了事业,就连自己的生命也置之度外。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赵一曼接到任务来到东北,组织当地的武装工作。工会、县委,赵一曼辗转于各个组织之间进行工作指导。
除此之外,赵一曼还在上级的支持下,建立了农民游击队,向当地猖狂的日军捣乱,破坏计划。
日军对这支队伍早已咬牙切齿,屡屡派人抓捕,但赵一曼总能提前洞察敌人的动向,面对敌人的突袭也总能以巧制胜。
虽然这条抗争的路上充满着危险,赵一曼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直到将日军赶出国门外,不然誓不罢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不幸被捕</h1>
1935年11月,东北革命军再次与日军交战,就在赵一曼掩护撤退的时候,不幸受伤。
因为腿部失血过多,赵一曼昏迷在地,醒来的时候,她已经在敌人的监牢里了。
看到赵一曼奄奄一息的样子,日军长官先是叫来军医对她的伤势进行了处理,勉强保住了性命,随后便对她进行了一系列的审问工作。
其中有一名负责审讯的长官名叫大野泰治,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极度张狂的军国主义者,最讨厌的就是像赵一曼这样的爱国分子。
他极其享受折磨人的过程,在侵华一战中,他还将自己杀死的俘虏一一记录在案,就他亲自杀害的东北人民就有654人,更不用说他部下了。
日本的什么“三光”政策,他更是无一例外全权参与,基本他所到之处,就没留下过什么活口,行径简直残暴到令人可怖。他甚至将此视为自己的“战功”,肆无忌惮地写在报纸上,一度受到广大人民的痛恨和唾弃。
大野泰治在看到赵一曼的极重伤势后,并无半点同情。他特地命令手下专找赵一曼伤口的地方下手,打完之后,还要泼上辣椒水。
见赵一曼还是没有开口,他又叫人,一根一根的拔掉她的指甲。什么老虎凳、皮鞭子,我们知道的以及不知道的审讯手段,敌人统统在她身上试了一遍。
但赵一曼从来没有向敌人图露出半个字来,牢房里,赵一曼惨烈的尖叫声和呐喊声久久回荡就没有停歇过。
许多年后,大野泰治曾公开坦白说,自己的确对赵一曼用了不太人道的方式。他当时觉得赵一曼在自己发明的酷刑面前,最多撑不过一两天。
结果经过了足足一个月的严刑拷打,仍旧一无所获。大野泰治在她身上,听到了自己终身都忘不了的惨叫声。
看着浑身是血的她,扬起了高昂的头颅,露出坚定痛恨的眼神,一时也没有了对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逃跑又被抓</h1>
继续拷打下去,赵一曼可能就会面临生命危险,日军决定先救活她的命,再作拷问。
赵一曼就趁着这个机会,对着身边的医护人员做思想工作,竟然成功说服一名护士和一位警察帮助她逃离这里。
六月,护士韩勇义将赵一曼伪装成了别的病人,将她送到了事先准备在医院门口的车子中,带出了医院。但是不幸的是,敌军竟然中途发现,再一次将赵一曼抓了回来。
逃跑的计划无疑惹怒了日本士官,他们暴跳如雷,对赵一曼再次进行了审讯工作,仍旧一无所获,他们的耐心已经耗尽,决定处理掉赵一曼。
处死前,大野泰治给赵一曼递了一张招供纸,赵一曼在就义前写下了这样一首荡气回肠的《滨江述怀》
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在赵一曼死后,大野泰治反复的品读这首诗,心中不断的回忆关于赵一曼的一切,心中是困惑和不解,难道她就没有害怕的东西吗?难道她就没有弱点吗?
但大野泰治又怎么会明白,那些革命烈士的气节和爱国热血,怎么会明白中国人民那一股子和命运和敌人抗争到底的倔强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小结</h1>
赵一曼死前,曾为自己的孩子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绝笔信,其中包含了深深的爱意和不舍。
这一生,她对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有太多的愧疚,但是面对国家,她绝对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