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进秦岭,走进朱鹮之乡春夏秋冬

作者:征程Crested

朋友,你去过秦岭吗?你知道朱鹮之乡吗?那是一个名叫洋县的小县城,位于陕西南部秦岭南麓的汉中盆地东侧,2000年前,蔡伦在这里发明了造纸术;1000年前,苏东坡的表兄文同在这里演绎了“胸有成竹”;36年前,中国科学院刘荫增研究员在这里找到了世界上最后的7只野生朱鹮。

朋友,碧波荡漾、翠绿微澜的汉江从这里穿流而过,朦胧着梦幻的神韵;那清澈的河水,犹如镶嵌在汉中盆地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辉;近看绿水盈盈,花香扑鼻,远看轻舟漫过,朱鹮起舞;一路前行,花香鸟鸣相伴;一路走来,莺歌燕舞相和。

朋友,请你跟随我的脚步,踏着四季的步伐,走进秦岭,走进朱鹮之乡,去看,去听,去想,去闻,这里有你想象不到的美,这里你将收获不一样的好心情。

<h1>春</h1>

阳春三月,来到画卷般的陕西洋县,这个季节,油菜花开、朱鹮飞舞、百花争艳、百鸟争鸣。这个美丽的地方像上帝打翻了颜料盒,处处是美景,不负好春光。

如果说油菜花是春天赋予汉水流域最华彩的乐章,那么朱鹮则是这篇乐章上最灵动的音符,在花海中奏响春的序曲,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把最美好的记忆留在最美丽的地方,留在最难忘的季节。

走进秦岭,走进朱鹮之乡春夏秋冬

36年前,当全世界都认为朱鹮这一物种将要从地球上永远消失的时候,世间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却在这片土地上被发现了。发现之时,它比大熊猫还稀少,因此也被誉为国宝,人称“东方宝石”。

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任何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三十多年来,这里的人们为了保护这一珍稀濒危鸟儿,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朱鹮已发展为两千多只,它们时而从我身边飞过,时而在我头顶的天空自由翱翔。这种场景,有着与众不同的美,美的有气质,美的有内涵,美的让我流连忘返。

这里保护朱鹮,也保护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秦岭四宝在这片属于它们的家园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这里是它们的乐土;这片乐土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里也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乐土。

洋县我是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洋县的,漫山遍野的郁郁青青和汉江两岸的油菜花海相得益彰,流连于这里一个又一个的景点,仿佛误入了一个又一个画卷,欣赏、赞叹、拍照、留念,满是欢喜。

走进秦岭,走进朱鹮之乡春夏秋冬

这里的春天不单单只有油菜花,也不单单只有桃红柳绿梨花白,还有那东方宝石朱鹮的身影——在金黄色的油菜花海中寻觅朱鹮那灵动的一抹红,有着别样的趣味;在这春天的画卷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超凡脱俗的感觉。

放眼望去,遍地金黄,唯独朱鹮,才是我走进这片土地徜徉花海的缘由。

这里是朱鹮之乡,陕西洋县。这个春天带给我的记忆美好而难忘!

<h1>夏</h1>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们对于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于是,就有了“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生态趣味。其实,在大山深处的丛林之中还有另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宁静。现在,就请跟着我的脚步去看看吧。

我是在六月中旬和朋友进的朱鹮保护区,那时,路边火红的剪秋萝、山丹花、萱草一朵朵的尽情绽放,就像一个个朱鹮的倩影;金黄色的蟹甲草、过路黄、天名精一个个也不甘示弱,花骨朵一朵一朵地绽放开来,显得分外夺目。沿途的植物争先恐后地拥在路的两旁,像是围观的群众,又像是穿着盛装的乡亲们,欢迎着他们陌生而又熟悉的客人。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爬山对我来说是一种追求,追求向上,追求更高。当然,也是一种修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找到了一棵八九十年代的朱鹮巢树,站在树下仔细观看,树干上还能看清楚当年悬挂的锈迹斑斑的铭牌,历史不会忘记第一代朱鹮保护工作者,他们当年就在这里白手起家艰苦奋斗,这两颗老树就是最有力的见证者,而如今,他们的努力结出了果实。

翻过一个山梁,下到另一个山沟,溪流从沟底缓缓流出。“下见小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柳宗元笔下的潭水,在秦岭深处随处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大自然也是很宽容的,它包容万象,允许各种生命的自由生长,不论何种姿态,也不一定循规蹈矩,正因为如此,自然界才能如此多姿多彩。

在山梁上的一个树洞中,雨水充盈其中,那树洞中的一潭,也似天上虹,把周围的世界倒映其中。在枯树枝的下面还可以看到正在晒太阳的爬行动物,它叫石龙子,见了我一动也不动,我也没好意思打扰它的清静,人和动物本来就应该和谐相处。

走进秦岭,走进朱鹮之乡春夏秋冬

攀登的最后,就是万般景色尽收眼底,古人说的好,无限风光在险峰。远眺群山,才能感觉到秦岭的巍峨与延绵,而此刻,胸怀也变得宽广而又博大。

极目远眺,远处的云漂浮在山间,仿佛天兵下凡,也似天马奔驰而来。其实,身边的美无处不在,不一定非得去流浪,寻找诗和远方。留心观察,生活处处都有惊奇;细心体会,生活处处充满诗意。

愿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h1>秋</h1>

寂静的秋天,山林被重新装扮。持续的降雨骤然驱走了炎热的夏天,枯黄的树叶告诉我秋天已经到来。

我背起行囊,再次走进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走到树林间,万物像是被大自然重新上了色彩,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站在山顶远望,风景自然也与别时不同,寥廓而又苍茫。

走进秦岭,走进朱鹮之乡春夏秋冬

蓝天白云依旧,阳光下的秦岭山脉还是那么迷人,褶皱纵横,包容万物。太阳东升西落,住在山区的人们没有感觉到房前屋后悄然发生的变化,只是落叶满阶红不扫。时间像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见证着这里的秋收冬藏,同时也伴随着山间溪流缓缓地流逝。

带上观察朱鹮的望远镜,踏着枯黄的落叶一路寻踪,自然还有新的发现。在树林深处抬头望去,红色、黄色的树叶把丛林绿色的外套点缀的色彩斑斓。

树荫下的一汪清水倒映出另一番与众不同的美,诉说着这里的宁静。青石上翠绿的苔藓让人仿佛走进了春天;金黄色的花朵灿烂地开着,诉说着秋日的韵味;火红的山荆子果实也用沉甸甸事实告诉我丰收的喜悦。

山间野味自然不会少,随处可见的悬钩子,质软如浆,酸甜可口,甘美无比,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入药称为“覆盆子”;隐藏在树干上的桦尺蠖,不知道你看到它了没有,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大自然奥秘的真实写照;闲庭信步的红腹锦鸡让我感觉到它才是这里的真正主人、原始居民,而我只不过是匆匆过客。

这里保护朱鹮及其栖息环境,对于生长在这片区域的野生动植物来说是个福音,它们伴着朱鹮的生长也得到了庇护。物种的保护是以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的,这条路,还很长。

五彩缤纷的朱鹮自然保护区,还有更多的美等着被发现。

走进秦岭,走进朱鹮之乡春夏秋冬

<h1>冬</h1>

大雪,在初冬的日子里相遇,是欣喜,更是惊奇。未及时告知,便在酝酿了许久之后,悄悄降临。

秦岭巍峨的身躯把冷空气阻隔在北边,南麓的汉中盆地大雪纷飞的场景很少见,朱鹮也得以在这里平安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

在大雪初下的日子里,这惊喜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一片片,一簇簇,像翩翩起舞的少女,在漫天飞舞的黎明前后,惊扰了这个世界。在汉江边的树林上空,朱鹮展开它粉红的双翅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飞舞。秋意在寒风中渐渐褪色,几近零落的枯叶还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着,像是在招手准备迎接这入冬的第一场雪。树林旁的山坡上,片片雪花在空气的阻力下缓缓降落,在落地的一瞬间同雨水融合,化作成一潭潭清泉,汇聚成了小河,再汩汩流入汉江之中,这是因为雪的追求?还是大地的不挽留?放眼四周,朱鹮之乡银装素裹,远远望去,雾霭茫茫的秦岭忽隐忽现。

也许是对雪景的留恋,也许是对秦岭的挂念,我再次向山里进发了。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缓慢前行,凛冽的寒风带来的阵阵寒意,渐渐的凝结成了车窗上那一层薄薄的露水,窗外已渐渐朦胧。雪,依旧在持续着。透过车窗,隐隐约约的看到山路边的草丛中、树上、田地里,都留下了雪的印记,我心里不由得暗暗自喜“秦岭深处的雪一定很美”。

当下车的那一刹那我被这美景所吸引了。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几缕炊烟,流水潺潺,宛若世外桃源。是意外,是惊喜,更是收获。意外的是,这么偏僻的地方还有朱鹮的栖息;惊喜的是,有朱鹮的地方就有默默无闻的守护者;收获的是,我们在保护朱鹮和它的栖息地的同时,也保护了绿水和青山。

在下雪的季节里,有他们的坚守,寒风也冻不到那颗热忱的心;朱鹮,有他们的坚守,这个冬季,不会再有寒冷;生态环境,有他们的坚守,我国的绿色版图才得以长青。

走进秦岭,走进朱鹮之乡春夏秋冬

在秦岭深处,在朱鹮之乡,绿色是最丰富的色彩,朱鹮是最灵动的音符。悠悠汉江,粼粼江水,倒映着秦岭秀气的身姿,倒映着朱鹮灵气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