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会观察 | 开在心田的那朵栀子花

两会观察 | 开在心田的那朵栀子花

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忙碌一天的杨莉代表是在晚上接受的采访。特殊的采访让素未谋面的记者从言语间就被她的热情感染,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声,就像盛开的栀子花,在阳光下绽放出光彩。

两会观察 | 开在心田的那朵栀子花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凤凰乡河伯潭村村主任杨莉

“我拿自己当小白鼠!”

除了人大代表,杨莉还有一个身份,她是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伯潭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这个身份让她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如何带着乡亲们致富。“种铁皮石斛、种食用百合、种蓝莓……现在种栀子树。我就先拿自己当小白鼠,试验成功了,再让乡亲们投入。”杨莉说起这些过往虽有艰辛,却很坚定。

都知道蓝莓的价值高,杨莉当然也想试试。没错,她先自己投资试验种植,看看到底能不能种好。起初很顺利,但很遗憾,到了夏天,她种植的蓝莓没有扛住湖南的高温。为了保护成熟的果实不被鸟吃掉,还要在树上搭防鸟网,这又是一笔投入,会增加农民的种植成本。可见,这种适合在北方种植的高价值经济作物,并不适合在湖南种植。这只是杨莉把自己当小白鼠来实验的一个缩影。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

就在2011年,杨莉参加了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食品安全执法检查。让她了解到天然色素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而专家的讲解让提取天然色素的理想原料——黄栀子走进了她的视野。栀子花正是岳阳市的市花,这对于杨莉来说恰似天时、地利、人和。

“我愿意帮你!”

没错,杨莉还是先拿自己做“实验”。为了筹集资金,她停掉了多年经营的超市。在中国林科院遗传学首席专家齐力旺教授的支持下,2012年,杨莉自掏腰包创办了集引种、科研、育苗、培训、展示于一体的实验室——海泰博农。这也是湖南第一个由农民创办、建在乡村并直接服务农民的高科技农业实验室。改良成功的种苗出来了,杨莉先在自己流转的1000多亩山地示范种植黄栀子。一年后,看到了满意的效果,她才敢向乡亲们推广种植。

只是种出作为初级原料的黄栀子果不是杨莉的初衷,她的目标是天然色素——藏花素。可这种出黄栀子果里到底有多少藏花素?她没底。没有底就去验证它。杨莉带着自己种植的黄栀子果去专业机构检测,令她兴奋的是,由海泰博农培育出的种苗种出的栀子果,藏花素的含量在2.2%,是普通栀子果藏花素含量的4倍!她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下一步是提取再深加工,比起搞好种植,这不是她的专长,甚至是外行。

“我愿意帮你!”这位杨莉的贵人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遗传学首席专家刘仲华。刘仲华说出这句话,不是为别的,就是因为杨莉的执著。国家级实验室的建立先不说申请的条件的严格,就是选址也多在大城市,而杨莉却把它建在了农村。也因为这样的一颗为农之心,刘仲华院士决定帮助杨莉一起完成她的目标。刘仲华院士带着资金、技术、科研团队来了,与杨莉合作,一起成立了金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藏花素。之后,杨莉还办起了深加工工厂,开发出以栀子果、藏花素为基础的特色产品。

如今,杨莉在家乡打造了一条“生物工程实验平台--种苗培育--示范种植--合作社--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的栀子全产业链,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可追溯的健康养生体系。

“不学习可不行!”

致富路不是一个人的康庄大道,杨莉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在国家大力倡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的背景下,杨莉牵头创办了海泰栀子专业合作社,专注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带领乡亲们种树致富。合作社标准化的生产,带来栀子果的高质量,稳定的质量也让完整的产业链得以良性发展。

做了这么多,杨莉感触,从一个门外汉到门门通的专家,不学习可不行!杨莉对记者讲道,曾经一家台湾的肥料企业来作技术指导,她才知道肥料要分苗期用肥、花期用肥、果期用肥,甚至还要分春、夏、秋、冬四季用肥。不学习怎么进步?她不但自己学,还要让社员一起学。

专家请来了,社员却请不动,怎么办?接触新鲜事物不多,理念落后,社员很难转变思想,杨莉就挨家挨户做工作,甚至车接车送,又是请吃饭,又是发红包,临走还送礼物。拉着拽着来学习,让社员们尝到了甜头,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更从中赚到了收益。杨丽说:“现在不用请吃请喝又送礼了,只要专家到场,社员们自己就来学习。”

杨莉是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也少不了被人误会。有人说,“你是人大代表,国家一定给了优惠政策吧,要么就是给了资金。”杨莉说,“政策可能有,可我没时间去申请。”今年的两会上,杨莉带来了10条建议,每一条都是她亲自调研走访,认真研究后才提出的。

一朵栀子花,开在了杨莉的心田,更开在了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杨莉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

本文系种植大户参考微信订阅号发布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种植大户参考

作者:翟怡婷

本期编辑:zzz

小麦“降温”!多地收购价开始下跌

收购价格集体上涨!小麦“脱缰”了?

警报!小麦条锈病为近十年来最重,也将大流行!(附防控技术方案)

两会观察 | 开在心田的那朵栀子花
两会观察 | 开在心田的那朵栀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