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常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意思就是我们要牢牢掌控住自己的人生方向,这座大船自己做好舵手。有些时候自己就像大海中的一片树叶,只能随波逐流,不知哪里是它的尽头。我们尽头介绍的李承嗣这位后唐时代的将领,就像体育比赛的上下半场,上半场上天给予机会,救驾有功,赐号迎銮功臣;下半场执行军令出兵淮南,可是没有了回家的路,一直客居他乡23年,临死也没有再踏上家乡的土地,没有呼吸到家乡的空气。
崭露头角
李承嗣出身于沙陀军队活动区域之一的雁门关,自己虽然是汉人,可是骨子里尚武的他从年幼就跟随沙陀人玩耍、练武,心中种下了驰骋沙场的梦想。882年年仅16岁的李承嗣放弃了唐朝公务员的铁饭碗,毅然投身李克用麾下,参加了剿灭黄巢军的队伍中,去追逐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在战场上让年少习武、勇猛过人的他获得了表现自己能力的舞台,在接连不断的战斗中,逐渐崭露头角,进入了李克用的视野,李克用让他开路先锋,在一次战斗中擒获了黄巢的大将王汀。884年,平定黄巢后,任命他为榆次镇将(县级军队主管)。
听命晋国
李克用被授予节度使以后,看到李克用是乱世英雄,是自己可以依靠的大树,死心塌地的为他效命。甚至在884年5月14日上源驿之变后,朝廷还是通过李承嗣向李克用表示了调解之意。886年唐僖宗流亡陕西,李克用任命李承嗣勤王,经过精心调兵遣将,擒获伪宰相裴彻、郑昌图,并将伪皇帝李煴杀死,首级献给唐僖宗。888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后,李承嗣被赐号迎銮功臣,此时他达到了人生的高峰,这是人生得意马蹄尽,一夜看通长安花。此时的长安还不稳定,匪患盛行,为了皇帝的安宁,李承嗣带兵在外围肃清了匪军,从而保证了皇帝能睡个安稳觉。10月李克用任命他驻守陕西富县,谁知当即就碰到了奚忠信叛乱,李承嗣在榆社设伏,生擒奚忠信,李承嗣也因此功任命为刺史,官升一级。
890年,坐稳帝位的唐僖宗接受宰相张濬的建议,削掉李克用的官爵出兵讨伐。在这场征战中,李承嗣依然与李克用站在了一起,在山西临汾、霍州接连大败唐军,并配合大军攻取晋州。891年,唐朝讨伐失利,与李克用讲和并恢复其官职,李承嗣军中任教练使。
效力南吴
山东郓州、兖州的藩王朱瑄、朱瑾是李克用的部下,895年、896年李克用先后两次派李承嗣与史俨,救援被朱温攻打的朱氏兄弟,都因为实力悬殊,最终郓州、兖州落入朱温之手。897年,李承嗣在朱温大军压迫下,渡过淮河,投靠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开始了自己客居淮南的流浪生涯。
杨行密面对中原到来的两位大将,让只喜欢水战的南吴军力大增。对他两个高接远迎,待遇优厚,还心无旁骛地任命他两个为主将。李承嗣和史俨在自己居无定所时,杨行密能对自己这么高看一眼,也心存感激,尽心竭力为南吴训练骑兵,没有立即回归家乡。当年9月,当杨行密允许他两个回归的时刻,恰好碰到了朱温大将庞师古准备入侵淮南,这真是人不留人天留人,既然人家对你这么好,你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梁军占领南吴吧。通过详细的分析战局,李承嗣向杨行密献计说:“清口是战役的关键点,只要打败清口的庞师古梁军,就能改变战役的形势”。杨行密遵照执行,11月在清口之战中,李承嗣率三万大军大破梁军,并斩杀梁军大将庞师古,乘胜追击又打败葛从周,朱温再也无力组织有效的进攻,无奈退兵,杨行密转危为安,在李承嗣的帮助下,雄霸淮南。经此一战,杨行密知道了李承嗣的重要性,对于再返回家乡的请求,杨行密不置可否,但是给他两个的待遇异常丰厚,金碧辉煌的豪宅、数不清的美女、花不完的金银财宝,还有宰相级别的高官,从此李承嗣与史俨也安心留在淮南,为杨行密效死力。兼并江西钟传、武昌杜洪等割据势力、削弱两浙钱镠中,都立下了不朽的战功,为南吴奠定了坚定的基础。直到920年7月在楚州病逝。只不过此时已经物是人非,杨行密已经去世,南吴是杨行密的儿子杨渥、杨隆演在位。
李承嗣的一生,在官职、地位和待遇上,可谓之高官厚禄,特别是在南吴待遇好得让人眼红,一生可谓之顺风顺水、好运连连。只不过在他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在静静的深夜,肯定想叶落归根的他,对表面上的荣耀更多的是无奈和落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