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利玛窦:站在中国近代史起点上的耶稣会士

16世纪行将结束,一位远道而来的西洋人,和他的顶头上司几经波折,在岭南湿热的空气中抵达彼时两广总督府肇庆。这一天,是1583年9月10日。他就是年仅31岁的Matero Ricci,也就是为中国熟知的利玛窦。

我们都知道利玛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和罗明坚在肇庆立足,得到了时任肇庆知府王泮的批准。其实呢,是两广总督陈瑞授意王泮。细数下来,在肇庆期间,利玛窦所做的在他眼里的“小事”中,有两件是相当重要的,其重要性甚至被严重低估了。

一是他呈送给王泮的世界地图,在王的支持(不如说是要求)下,利玛窦根据官员们建议,按照中国人长期思维习惯,用中文标注刻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张近代意义的中文世界地图。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以近代的而且是科学的眼光审视世界,获得了完全不同雨传统中国文化的空间观念。

二是他不仅从澳门带了中国人从未见过的自鸣钟,而且还组织印度工匠与肇庆当地能工巧匠合作,制造了中国的第一只自鸣钟。我们认为,机械钟不能简单视为计时器,从本质上讲,它是近代机械时间观的最直观表达,时间从此被分割,是一种新哲学的时间观。这种时间观是直接与近代社会联系挂钩的。

仅仅从这两个方面看,我们似可有足够的理由做出如下判断:这位异质文化的传播者,何尝不可以看着是一位站在中国近代史起点上的孤独者。中国近代史从此开始缓缓启航,开始卷入世界历史的浪潮之中。可惜的是,平等的中西文化交流,还是在故步自封的满清王朝无知而粗暴的抗拒下效果不彰。最终,乾隆皇帝的极端自大,终于埋下了1840年苦涩之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