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援疆心语:徐玮
援疆,是一种付出和责任,是一种收获和情怀,更是一种使命和精神。感谢援疆之旅,我收获了新朋友,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我要成为“搬运工”,把福建的水土保持管理技术和经验带过来,把昌吉地下水水资源管理工作经验带回去,实现两地水利建设信息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今天各测站水位、水温监测正常”“今天老龙河区聚龙农场2020-2测站数据缺测2次”……每天一到单位,徐玮就打开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认真记录地下水动态监测情况。
徐玮,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四级主任科员,主要承担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现挂职于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局。
2021年4月,徐玮主动请缨参加福建省农业技术智力援疆工作。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单位、新的工作,刚到昌吉的她常常自己一个人发呆:“我的专业优势能发挥出来吗?我到底能为受援单位做些什么?”
从温湿的南方突然来到干冷的大西北,刚开始,无论是气候、饮食、生活,还是语言习惯和工作方式,都有着诸多不适应,她的同事——园区农业科技创新局水利科科长沈朝阳仿佛看穿了她的心事,乐呵呵地说:“非常欢迎你的到来!现在我们农业春播春灌刚开始,用水需求量大,工作任务重,你的到来真是及时雨啊!”在工作上,沈科长给予了徐玮充分的信任:“放心大胆地干!正好利用我们地下水管理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争取新疆之行不留遗憾!”科室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工作就这样交到了她手上。
带着这份信任,在科室同事的帮助下,徐玮迅速熟悉了园区水资源现状,掌握了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很快就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援疆历程或许没有轰轰烈烈,但决不能碌碌无为。”徐玮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维护中,她主动与同事巡视地下水自动监测站,测量地下水水位埋深,校测复核设备基准数据等。在地下水水质检测中,她多次奔赴园区农场、企业调研用水情况,现场指导协调解决农牧民用水难题,积极宣传推广使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在管理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过程中,她广泛收集数据和资料,查找文献,撰写《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与监测管理工作思考》,为园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案提供了科学技术依据。
“徐姐,这个问题能帮我看一下吗?”“徐姐,这个系统怎么安装不上啊?”“徐姐,这个数据异常是什么原因?”……在园区,有个名叫苏哈尔的哈萨克小伙子几乎每天都追着徐玮问这问那。苏哈尔主要负责园区水土保持工作,面对全新的领域难免力不从心,对此,徐玮主动上网查询自学相关业务,并联系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同学,远程协助苏哈尔安装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系统,有力推动了园区严厉打击违反水土保持法规行为“清零”行动进展,促成了双方资源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
援疆工作期间,徐玮时刻关注受援单位的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水利精神。为发挥井电双控“以水定电、以电控水”的作用,徐玮主动承担起545眼机电井的精确匹配、准确计量的核对工作,她根据机电井基本信息和昌吉市供电公司提供的用户编号与电能表号逐一核对、逐一排查、逐一整改,最终实现545眼机电井用户编号、变压器号、电能表号等信息一一对应、准确无误,为后续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来源:福建省援疆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