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消息网
台湾联合新闻网3月7日发表文章称,台湾海基会“而立之年”面临窘境。全文摘编如下:
台湾海基会即将成立届满30周年。对个人而言,“三十而立”的意思是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并有所成就,但海基会在当前的两岸关系下,业务和功能大幅萎缩,正面临何去何从的窘境。
30年来,台湾地区政治环境大变,民进党两次执政,海基会所扮演角色与功能也随之起落。
1987年,台当局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后,两岸民间交流扩大。因此台当局决定设立一个民间中介团体,作为两岸沟通的桥梁。1991年3月9日,海基会正式挂牌运作,辜振甫出任董事长。
辜振甫的夫人辜严倬云回忆,辜老是个地地道道的台湾人,娶了外省女孩,但他一生并没有台湾与外省之分。他认为两岸应朝和平、安居乐业的方向迈进。因此海基会成立时,辜老很乐意接受挑战。
大陆方面则在1991年底成立海协会,由汪道涵出任首任会长。自1993年“辜汪会谈”为两岸关系打开新一页后,至1999年7月,海基会海协会共进行数次协商及对话,并签署多项协议,海基会海协会协商交流也成为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晴雨表。
2000年民进党当局第一次执政,因两岸政治僵局无解,海基会海协会协商中断整整8年,交出白卷。幸好,辜汪二老之间仍有“私人热线管道”。
2008年国民党再次执政,海基会海协会在“九二共识”下迅速恢复协商交流。
2016年民进党当局再次执政,同样因政治僵局导致海基会海协会间的协商中断。
海基会接受台当局授权与委托,执行协商、交流、服务三大任务,如今三大任务的前两大任务已停摆5年。见证两岸关系30年来的跌宕起伏,迈入“而立之年”后,海基会迎来的是美丽,还是哀愁?(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