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杰专栏,是马拉松助手正式推出的第三位名家跑步专栏。在这里,多位跑坛名家将与跑友们交流跑步技巧、训练、恢复等话题。本期,女子马拉松全国纪录保持者、世界冠军孙英杰的首期专栏,不谈跑步的技术问题,她想和大家聊聊她的跑步创业之路。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跑步方面的问题,欢迎在文尾留言,我们将邀请孙英杰抽空予以回复。
马拉松助手专栏作家

孙英杰
世界冠军
中国女子马拉松纪录保持者
2009年退役之后,我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了家庭上面,先后在老家沈阳和青海西宁举办了婚礼,没多久就怀上了孩子。第二年,孩子出生,这个时候我也没想过退役后要做什么事情。而我们双方的父母都没法帮我们照顾孩子,所以我只能全心全力的来照顾孩子,可以说完全脱不开身。
那个时候,我丈夫汪成荣还在青海体工队工作,我也跟丈夫一起,所以生活基本上跟退役之前没什么区别,还在体育圈里面。要说区别的话就是不用每天训练了。
1
生活陷入困境,
需要挣钱养家。
后来我丈夫因为奖金问题,被青海体工大队停职了。而我退役后,一直处于待业的状态。这突然来的打击让我们一家生活陷入了困境。虽说在西宁生活,成本没有在北上广这种大城市高,但抚养儿子还是需要不少的钱,所以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这个时候,挣钱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再想想自己前半生过得挺丰富,下半生也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相夫教子的过完一辈子,总该折腾点事出来。于是我找到我的教练陶绍明,他建议我办一个跑步训练营,毕竟跑步运动在中国越来越火,用你的专长去教别人如何正确的跑步,肯定是有市场的。
听完陶教练的话之后,我觉得这个方向很适合我,但那个时候我根本不清楚跑步俱乐部是什么样的,跑步人群有哪些需求我也不知道。
2
用两年时间去各地跑比赛,
与跑友进行线上交流与分享。
当运动员期间,每次比赛都是在最前面起跑,根本不了解业余跑者是怎么跑的。算是做市场调查吧,从2012年开始,我就以业余跑者的身份全国各地参加一些马拉松比赛,北京的,上海的,还有国外的。
自己亲身体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想跟参赛者、组织者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每次比赛都会被很多人认出来,然后就问我一些问题,比如我膝盖受伤了,该怎么办?我的跑步姿势对不对啊,等等。通过交流我发现,很多长跑爱好者根本不会“跑”,一方面是成绩提高得慢,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当时想的是,这么多人有需求,而我有20多年的跑步经验,是否可以传授一些科学训练的方法给他们?喜欢跑步的人很多,但是会跑步的不多。这是在参加多次比赛之后我脑海中形成的一个想法。
一开始是建立了一个线上交流群,定期与跑友线上进行交流,想看看效果如何。那个时候微信群还不发达,就通过QQ群与广大跑友交流。
每周三,是与跑友交流与分享的固定日子,经常是一上线就下不来,都是跑友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聊就几个小时。渐渐地,加入群聊的跑友越来越多,QQ群都建了好几个,人数发展到上千人。再后来,微信群也流行起来,就通过微信群与跑友交流,因为可以直接发语音,所以很方便。
除了解跑友的需求之外,我也跟自己曾经的队友与朋友,就自己创业的想法跟他们进行交流。
去上海参赛的时候,师姐王军霞帮了我很多忙。她不仅回答了我很多创业的问题,还帮我联系了赞助厂商。好友邢慧娜和白雪也都在各个方面帮助我,我从心里感激她们。
3
孙英杰长跑俱乐部成立,
但难题也出现了。
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与跑友交流,与朋友探讨,自己创业的思路慢慢清晰了。也是时候展开线下教学了。
2014年5月11日,孙英杰长跑俱乐部正式成立,并注册成立了北京孙英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全力做跑步文化的推广。我们所倡导的理念是:科学,无伤害,健康跑。
万事开头难,俱乐部算是成立了,但是怎么开展教学和运营,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北京跑步的人群喜欢在奥森跑,我们为何不把上课的地点设在那里,而且场地不用花钱。为了离上课的地方近一些,我在奥森附近的永泰庄租了房,但代价是房租比较贵。
训练营的地点选好后,我又想给学员定做统一的跑步T恤。就和丈夫满北京城转,第一次给这么多人挑衣服,不同的材质、版型、面料、颜色、价格,看到眼睛都花了。最终定下一款,从面料到颜色,我特别喜欢,也符合我们健康跑的主题——健康和绿色。
衣服上的LOGO也是专门找人设计的,印一件T恤衫也要二三十元,所有花费算下来,创业成本就有好几万。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第一堂训练课在5月17日开课,免费的。当天北京下起了大雨,原本报名了60多人,最后来了40多人,在这种天气情况下还来了这么多人,这让我非常感动。
现在看起来,组织这样的训练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时还是显得手忙脚乱,从准备水,吃的,服装,队旗,到训练营的课程安排等等,都要自己一手操办,好在有自己的丈夫在帮忙。
第一堂课主要教他们如何热身,如何拉伸,以及纠正跑姿。这堂课结束之后,很多学员就跟我说,原来他们自己之前的压腿都是错的。
其实,这堂训练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俱乐部招收学员,当天就招了十几个学员,三个月的课程(每个月四课时,每课时为两个小时),收费是3000元。
为什么收费3000元呢?我经过考察,有以针对白领为主,一个月四节课收费1600元的,也有针对体育考试的学生的训练营。最后决定把自己的收费档次定在中档,在北京算是比较低的,一年四期,每期三个月,收费3000元。
经过第一堂课之后,我对自己跑步俱乐部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信心。因为跑友们对我都很认可,我所教的知识,都是自己几十年长跑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积累,我的长处是用大白话把专业理论知识讲明白。我将自己的小步快频跑法归纳为“孙氏跑法”。
4
通过口碑传播,
俱乐部发展的很快。
慢慢地,口碑就出来了,俱乐部的队伍逐渐在壮大,学员人数很快就增加到100多人。
我发现来我这里80%的学员都曾受过伤。跟他们交流最多的就是怎样避免受伤。对于这些学员,我会给他们制定单周的训练计划。也就是进行一对一的私教课,那些跟我跑了半年的,都没有再受伤。
还有一些学员要想提高成绩,他们都有很明确的目标,比如要跑进什么成绩。对此,我们还专门组织了相应的训练营,比如北马训练营,上马训练营等等,一般是赛前两个月开始训练。
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随着学员人数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教练来带队训练。就开始招教练,很多教练都是我以前的队友,开始教课之前,我也对他们进行培训。
随着跑步俱乐部的日益壮大,我们逐渐在沈阳,上海等地开了分部,吸收了很多跑友加入进来。
5
自己能力有短板,
需要学习更多东西。
我也深深感到自己能力上的短板。对于跑步这件事,单纯教学的话,我完全能够胜任,但是对于一个俱乐部,一个公司如何发展和管理,对我们这类退役运动员来说,非常吃力。以前都是封闭式训练,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对于运营、管理、执行、媒体对接、协作、策划这些方面完全不懂。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现在,我主要负责公司的培训(企业的跑步培训,学校的跑步指导,部队里面的跑步指导等等),赛事,各类活动,至于日常的学员训练主要交给其他教练员来带。
除了公司事情之外,我还经常被邀请去给一些马拉松比赛发枪,还有代言。我们还跟一些旅行社合作,做马拉松旅行,已经带队跑过雅典马拉松,新西兰的马拉松。
6
创业三年来,
收支基本持平。
去年开始,我与教练陶绍明共同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英陶国际体育赛事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专门组织跑步赛事的。
第一场运营的比赛是辽宁盘锦红海滩马拉松。很多城市想举办马拉松,如果我们去跟他们谈,他们对于一个新公司是有顾虑的,但是由我和陶绍明教练出面,会让他们觉得我们在经验、能力和品牌方面比其他公司有优势。
今年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赛事,名字叫“百城百景”,都是在景区里面举办。第一站的比赛已经在贵州遵义举行,参与人数上千人。第二站的比赛,下个月初将在贵州正安县举行,距离为10公里,属于欢乐跑。
创业这三年来,公司的收入与支出基本上是持平的。收入有三大块:一个是俱乐部的学员费用,但是除去各种训练时的水、食物、服装的花费,还有教练员的费用,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盈利。第二块是赛事的收入,执行找的是第三方公司,所以要跟他们分成,他们占的多一些,刨去各种物料的支出,也没有太多的盈利。第三块是培训的收入,这一块的收入大部分给到教练员,剩余的费用算是孙英杰品牌的授权使用费。
公司毕竟才刚刚起步没多久,虽然没有什么盈利,但还是从事自己喜爱的运动,所以并没有什么不适应,不过压力大肯定是有的。
退役后到现在,我仍然保持跑步的习惯,每隔一天就早上5点半起床,跑10公里或者1个小时,7点半之前结束,周末会跑长距离。如果是出差去外地的话,都会早起跑步。
现在不管是自己跑,还是带学员跑,都是非常快乐的。不像以前当运动员那会儿,是被逼着跑的,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曾经的那段日子压得我透不过气,现在虽然一样很苦、很累、很焦灼,但是,我非常享受这种忙碌的创业生活,充实,且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