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越国君”的银盒上邮票了

作者:蔡斯 说
“南越国君”的银盒上邮票了
“南越国君”的银盒上邮票了
“南越国君”的银盒上邮票了
“南越国君”的银盒上邮票了

2021年6月12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丝绸之路文物(二)》特种邮票一套4枚,邮票图案内容分别为汉·凸瓣纹银盒、唐·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执壶、五代十国·波斯孔雀蓝釉陶瓶、宋·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盘,全套邮票面值为4.80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图: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提供

均是“海丝”珍贵文物

这4枚邮票选取了海上丝绸之路4件珍贵的文物(如配图)。其中,汉·凸瓣纹银盒为广东省出土的代表性“海丝”文物,出土于广州市南越文王墓,现藏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银盒为扁球状,盖与身捶出蒜瓣形凸纹,盖身相合处各饰一匝穗状纹带,纹带表面有极薄的鎏金。其造型、纹饰和制作工艺与中国传统风格迥异,类同于西亚波斯帝国的金、银器,是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属舶来品。

此外,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执壶现藏于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波斯孔雀蓝釉陶瓶现藏于福建博物院、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邮票图案以文物为主要元素,背景为海浪、古代帆船及主要航线,充分体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所承载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进一步弘扬“海丝”文化。邮票在全国指定邮政网点、集邮网厅、中国邮政手机客户端等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

“特种邮票”中有三枚与广州关系密切

获知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

吴凌云介绍,《丝绸之路文物(二)》特种邮票中有三枚与广州关系密切,银盒自不必言,作为岭南地区最早的“舶来品”,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海外舶来品之一,这只列瓣纹银盒的造型和纹饰都和中国汉代器物风格迥异,而与伊朗波斯帝国时期的器物类似。银盒的蒜瓣形花纹是用捶揲法压制而成,这种制法的金银器一般被认为起源于波斯文化。

长沙窑瓷器在当时主要是通过广州和宁波两个口岸行销世界,宁波面对朝鲜、日本地区,广州面向东南亚、阿拉伯地区、非洲东海岸等地。

另一件孔雀蓝釉瓶是出自福州,墓主刘华是五代南汉国公主,南越王国宫署遗址也出土了同类器物。这件东西也非常重要,有些专家就认为它是南汉国君给公主的嫁妆。

吴凌云告诉记者,银盒登上邮票的消息传出后,已经有集邮爱好者致电馆里,希望得到馆长签名的信封。“这说明咱们的集邮爱好者对南越王墓,对南越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也说明了他们对‘海丝’文化的认同,这实际就是对广州文化的认同”,吴凌云说,“我觉得应该支持,我给他签了5个。”

有“国家名片”美誉的邮票因其题材广泛,包罗万象,被形象地比喻为“方寸天地,大千世界”。它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人文发展的生动缩影,是国家形象、城市形象宣传的重要载体。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发行过与广州有极高关联度的相关题材邮票共有21套,其中重大事件纪念类10套,政治经济建设类4套,历史人文类4套,民俗民风类3套,有效地宣传了广州城市形象,提升了广州城市知名度。但吴凌云说,广州出土的珍贵文物直接登上邮票的还非常少。包括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在内的广州海丝遗迹,正在与兄弟城市联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越王博物馆藏银盒上邮票,充分体现了广州在“海丝”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