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作者:虹膜

文丨赛人

1961年,北京电影学院来了两位来自东北的大学生,一个是导演系的肖桂云,另一个是美术系的李前宽。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李前宽肖桂云与原红岩办事处主任童小鹏(中)

肖桂云是导演系里不多的女生,才貌双全,这引起了李前宽的注意。两人先后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文革后,李前宽先是给长影厂著名导演赵心水当副导演,肖桂云已经开始独立执导了一些戏曲电影。两人正式合作是《佩剑将军》,影片的背景是淮海战役,讲述的是深入国民党军队高层的地下党员何基澧、张克侠临阵起义的故事。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佩剑将军》(1982)

这部影片是我看到擅演反角的项堃,第一次以正面形象示人。也让我知道所谓佩剑即蒋介石给有功部署所颁发的中正剑。现在看来,这部影片奠定了李前宽、肖桂云夫妇其后执导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方向。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把目光还是投向了那片辽阔而富有生机的冻土。

一部是《甜女》,一部是《田野又是青纱帐》。前者温婉,后者热烈。《甜女》展现时间的跨度,反映那个动乱的年代,所给予人的更为润物细无声的人格塑造。借一个上海女知青的眼睛去看待那片冰天雪地所特有的晶莹,以及这晶莹所带来的温度。那是洪学敏少有的担任大女主的角色,她也表现上佳。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甜女》(1983) 《甜女》(1983)

《田野又是青纱帐》则是通过一家乡镇酒店的开张,疏密有致地编织了一张人情之网,一窥人情之渊。全片是极纯正的东北电影,声势、作派都地道的黑土地风情。影片的现实意味,自然是农村经济改革,所谓的「打开了窗子,阳光照进来了,苍蝇也飞进来了」。这是李、肖二位执导的影片里,真正具社会批判意识的一部影片。相较他们后来的《鬼仙沟》,更为深入,更有扑面而来的气息感。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田野又是青纱帐》(1986)

这部影片之所以有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弹奏出了人与土地所必然会鸣响出的生活协奏曲。狡黠与豪爽共舞、怯懦与硬气并行,无奈成为认命的包装,高调成为低调的前奏。《田野又是青纱帐》和谢铁骊执导的《暴风骤雨》形成了有效的呼应,都指涉了发生在东北的具革命性的土地政策,都给这片向来乐观的土地带来了别样的色彩。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暴风骤雨》(1961)

两部影片,都是群像式的描写,极其考验导演功底。我想这部影片才是为李前宽、肖桂云后来去描摹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风云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部影片,都是全明星阵容。不说《暴风骤雨》,单讲《田野又是青纱帐》,就有赵丽蓉、宋丹丹、方青卓、黄宗洛、颜彼得、李纬、吕晓禾、韩月乔、洪学敏等。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我是很想再看看李前宽、肖桂云再去拍摄他们故乡的风、故乡的云。看来,我这个想法注定是落空了。1989年,正值建国40周年,李前宽、肖桂云的结婚纪念日就是十月一日。他们在这一年推出了给他们带来巨大声誉和反响的影片《开国大典》。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开国大典》(1989)

这部影片是典型的第四代所最为醉心的,诗意与现实的共冶于一炉,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述的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历史,而进入历史的却是那些一闪而过的细节。如毛泽东吃饭时忘带现金,又比如蒋介石在哀痛之余给孙儿去取食物。

决定性的战役可能是因为一场牌局而决意负隅顽抗,而一个旧政权的倒台,是一个士兵走在空荡荡的总统府里。一桌饭没吃好,就掉了人头。报告捷报时,听报告的人已沉沉地睡去。这诚然是秋风与落叶的对决,而李前宽和肖桂云的琴瑟和鸣,却将这种荡涤感弹奏得异常舒展、从容。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历史在这部影片里,不再是教科书里生硬的数字,而是具体的人在时空里的运动。它当然有大刀阔斧,但更有枝叶关情。在影像上,它是黑白向彩色的递进,靠此来喻指时代的更替。它也是纪录片资料与实时拍摄的过渡,是历史真实与心理现实的呼应。

《开国大典》在当年的金鸡奖上是以横扫的姿态,包揽了众多重要奖项。李前宽和肖桂云也一跃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夫妻档导演。在分工上,和我们惯常的想像不同。肖桂云主要完成场面调度,美工出身的李前宽负责选景、选人和分镜头的谋划。李前宽说起话来,是声情并茂的,想来他在表演指导上,也自有心得。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开国大典》后,这对夫妇一度成为重大历史题材电影的扛鼎级人物,但其后的《重庆谈判》《七七事变》《决战之后》在总体成就上和影响力上都不如《开国大典》。都有就事说事,就事论事之嫌,不及《开国大典》那样能荡漾开来,那样能在山抹微云中见云开日出。

这其中,《重庆谈判》是最想延续这种气韵的,其风格也最为接近。注重两大阵营的对仗,追求历史向前翻滚时那不易觉察的伟力。一些慢镜的处理,好像历史不愿就此定格的苍茫来。但还是缺乏细节,少了人在历史当中,非决定性的元素。也就是说,因指向性过于明确,历史在这里,因太好定义而变得不再丰富。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重庆谈判》(1993)

《七七事变》更是缺乏守土国之外的另一些情感振幅,我们确实要听一听被迫发出的怒吼、看一看那血肉筑成的长城。但一部只有热血的电影,还是单薄了一些。《决战之后》讲的是战犯管理所的故事,同样的题材,严寄洲就拍过《再生之地》。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决战之后》(1991)

严寄洲的那部要冷冽些,更强调历史的必然。李前宽和肖桂云要活泼些,温暖些,环境与人物并不构成强硬的因果关系。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再生之地》(1983)

也就是说,那些战功显赫的阶下囚,虽然倒驴不倒架,或者说失去了一份快乐,马上又能因陋就简的去谋得另一份快乐。我其实更喜欢李前宽和肖桂云的创作态度,不是每一座监狱都是风从虎、云从龙的。也许在这个没有人身自由之所在,反而能谋得另一番静谧。只是这类题材要想拍到位,拍出品质来,所要应对的方方面面都太过芜杂。在这里,只能说二位导演辛苦了。

主旋律电影第一人,走了

《决战之后》(1991) 《决战之后》(1991)

中国电影里,有很多夫妻档的导演。如张婉婷和罗启锐、罗卓瑶和方令正。这两对伉俪,基本都是夫君成全妻子,起码在导演署名上可以这么去理解。而大陆这边,则是夫妻共同担当,如于彦夫和张圆、塞夫和麦丽丝,还有就是李前宽和肖桂云。于彦夫和张圆都先后过世了,塞夫走得早了一点。而李前宽,和他曾经执导的历史影片一样,现在都成为了历史,也都同样值得铭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