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看简·奥斯汀的书,觉得无非是写一些资产阶级的小浪漫。舞会,下午茶,连散个步,都能写上好几页。
当你了解了她终身未嫁的原因后,你就会知道她的作品,有一种舔舐伤口的真情流露。一个人对她的挚爱,一个时代对她的惩罚,使得她的作品风格清新真挚,又隐藏着一堵无形的墙。
这部《成为简·奥斯汀》讲述了简和汤姆的爱情故事。没看之前,总以为这样的大作家之所以一生未婚,一定是被男人辜负了。原来不是,一个叫汤姆的男人愿意为了她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前途和家人。▼

如果简自私一点,真的接受了汤姆的付出,他们可能跟很多平淡的夫妻一样,她不会成为大作家,汤姆也不会成为大律师。
一个好的作家,要具备三个能力,敏锐的感受力、博大的胸襟还有深厚的情感。在遇到汤姆之前,简只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这大概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天赋。
电影中出现四次简写作的场景,展现了简从一个天真少女到为爱疯狂,从失恋迷茫到“向内求”的转变。内心世界的层次,反映了一个作家的水平层次。
我们结合电影的环境和氛围营造,一起来回顾这四个场景。
天真少女
在遇到汤姆之前,简的世界很简单,她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这个时期的她,还没什么太多思想,为了寻找形容词,仰天凝视、搜肠刮肚。▼
你看,她一句话里有“炽热”、“谄媚”两个形容词,但没有表达什么思想。说白了,就是堆砌。
这时,她周围的背景是一些日常的钟表杯盘。甚至,她衣服的颜色和钟框的颜色是一样的,透露出她这时的写作水平只是对日常的再现。▼
热恋
简是一个自信的女人,喜欢的就大胆表达。她跟汤姆的初吻,就是她主动的。▼
就在她以为快要跟汤姆结婚的前夜,她再次拿起笔。
这时的背景是炽热的烛火,她沉浸在美妙的爱情中,写作的主题只有一个,心上人。▼
失恋
那时的他们还是太年轻,以为一个小伎俩就能骗过当法官的舅舅。这一次,汤姆软弱了。他还没有想好,如果没有舅舅的支助,他该如何生活。
简回到家中,对着新寡的姐姐,一脸茫然。
前景和背景都是冷冷的白色,表现了简内心的苍白无力。不久,她就向现实妥协了,接受了富有的卫斯理的求婚。▼
向内求
女人需要被爱。汤姆终于决定放弃舅舅的供养,放弃对原生家庭的责任,不顾一切跟她私奔,简获得了无比的价值感和能量。
她最终没有选择私奔。她清醒地认识到,她跟汤姆吃点苦尚可忍受,可如果汤姆的弟弟妹妹都因为他们的爱情,而没有饭吃,她承受不起。
她选择了终身不婚来忠于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笔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她的文字不再局限在某一个人,而是塑造一个爱情的理想世界。在她的文字里,每个人都是鲜活的。每一段爱情,都是值得歌颂的。她说,她的故事一定要替她圆满。
这时的环境是铁窗、枯树,窗象征内心世界。跟片头那个仰天搜肠刮肚的少女不一样。她不再向外求,而是走进自己的内心,寻找最真实的感受和想象。▼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作家,简·奥斯汀拥有天赋,也有运气。
在敏锐的感受力之下,汤姆的爱情给了她最高的肯定,从而使她情感深厚。那个年代对于女性的限制,跟她的自由意志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使得她的爱情小说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她的六部名著(《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我只看过两部,《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但看得出来,汤姆就是达西的原型。在作品中,她让她的汤姆变得富有,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婚姻。
电影中,两人多年后重逢。汤姆给女儿取名为简,这一个字就是他挚爱一生的证明。
曾经的贫穷拉开了两人的距离,但没有毁灭真正的爱情。那份义无反顾,那份委曲求全,为相爱的人储存了抵抗岁月的丰富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