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鲜、撸串、烧烤、小龙虾、零食小摊……
说到这些,相信大家都不自觉留下了口水。
但你不知道是,胃和心情虽然爽了,同时也会导致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致病寄生虫进入人体。
前不久就有新闻报道,一位4岁的男童的肚子里,取出了1000多毫升的含寄生虫液体,看完令人不寒而栗。
不过是吃顿饭而已,怎么会肚子里长了虫?
在人体里兴风作浪的虫子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进入人体的?今天,就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一、猪肉、小龙虾、海鲜里的“害虫”</h1>
“肚子里的蛔虫”这句话,相信每个人都听过,这是用来比喻对别人的心里活动知道得十分清楚。
可生活里,蛔虫寄生在人的肚子中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蛔虫的危害,在农村长大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人时常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营养不良,有些人甚至会腹痛、便血、出现荨麻疹。
这种情况,大多是感染了蛔虫,需要定期去防疫站吃打虫药,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蛔虫。
蛔虫,仅仅是寄生虫一种。
根据估计,这种寄居在人体的具有致病性的生物,在地球上770万种已知的动物物种里,有超过50%是它们的同类。
而人类,更是100多种寄生虫的温床和宿主。
根据这些寄生虫寄生的环境不同,我们可以大致分为:
消化道内寄生虫、腔道内寄生虫、肝内寄生虫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4种:蛔虫、绦虫、蛲虫和钩虫。
虫子那么明显的生物,它们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呢?
俗话说病从口入,寄生虫之所以能有幸在我们身体里生存,最大的原因是没管住嘴。
因为大多数寄生虫都是被我们吃进去的……
虾和蟹,大概是最受我们欢迎的食物了。
刚出炉的小龙虾和大闸蟹,经过老师傅的烧焖煮炸烹到了餐桌上,香辣、麻辣、酸辣各种滋味在嘴里轮番上阵。
相信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抵挡一年不吃小龙虾、大闸蟹的诱惑!
但你知道吗,不卫生的虾和蟹可能含有肺吸虫这种寄生虫!
一般的清洗,或用酒、醋、开水浸泡都不一定能杀死它们。
肺吸虫主要寄居在肺部,感染后会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和脓胸等并发症。
所以在吃小龙虾、大闸蟹的时候,一定一定不要去卫生环境脏乱差的地方!!!
大多数人有喜欢吃大排档的习惯,其中有一道菜是每个人都点过的:田螺。
田螺因其特有的味道,小饭馆里,地摊上以至于饭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捏着牙签大吃田螺。
但这道人人都爱的食物,也寄居着一种叫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虫。而且麻烦的是,由于拥有坚硬的外壳,田螺里面的寄生虫更难被杀死。
广州管圆线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会侵犯人的神经。
如果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轻者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的可致残致死。
所以吃田螺尽量自购,用盐水浸泡2~3天后清洗,保证卫生安全。
近年来,日本的料理大受欢迎,中国不少城市售卖刺身和寿司的日料店也越来越常见。
生鱼片作为日料必不可缺的一道菜,受到许多人的钟爱。但你不知道的是,生鱼片中也可能携带一种叫肝吸虫的寄生虫。
这种虫会寄居在肝脏引起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区隐痛、肝脏肿大、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痛等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能发生肝硬化甚至死亡。
肝吸虫的成虫可寄生在胆管中长达 20-25年。当虫体过多时,死亡的虫体、 虫卵及黏蛋白长期阻塞胆管,还会引起胆汁性肝硬化、细菌感染等。
已经有研究证明,肝吸虫感染者发生胆管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4.5~6.1倍。
所以听小编一句劝:吃生鱼片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美味里,到底有没有一条蠕动的寄生虫。
还有一种食物也有寄生虫,那就是我们每天都会吃的猪肉。
猪肉中可能含有猪肉绦虫,曾经被新闻报道的“米猪肉”就是指含有囊尾蚴(猪肉绦虫的幼虫)的猪肉。
猪肉绦虫寿命较长,可达20余年,常年寄居在人体内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明、乏力等危险,也会影响儿童正常发育,患上绦虫病。
所以在挑选猪肉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超市,也不要贪小便宜买那些低价猪肉!
如果在猪肉的表面发现了一些类似于白色米粒的东西,千万不要买,直接投诉报警!
现在看来,美食虽然多,我们稍不注意,就被“寄生虫”趁虚而入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6">二、艰苦卓绝的“软饭”之路</h1>
俗话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新青年,更是应当以奋斗为荣。
但寄生虫这种软骨头,偏偏以“吃软饭”为荣,奋斗为耻!
根据研究,寄生虫这种寄居在别人体内吃喝的白嫖行为,已经持续了数亿年!
来自西北大学的张志飞团队曾在云南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化石,距今有5.12亿年,里面的腕足类动物化石外壳上附着了一些管状结构。
通过研究和推测,团队发现这些管状结构并非动物本身,而是一种未知的寄生虫。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固然好过,但这也是一代又一代寄生虫拼命的后果。
我们人类,每天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触到大量的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比如不干净的食物、水源等等。
当它们进入到人体后,需要经过整整4道难关,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寄生虫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宿主的体温。
恒温动物的体温对寄生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不用说虫卵的适应性很差。
能过上吃软饭生活的寄生虫,必须提前适应高温的生活环境。
第二个挑战,是宿主肠胃消化道的活动。
我们的肠胃,会根据进食的多少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酶,一些寄生虫就会被消灭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蠕动的肠道,也会将一些寄生虫排出体外。
所以寄生虫还需要进化出强大的运动能力或吸盘、小钩这类装备,不让自己被赶出去。
比如猪绦虫就是通过吸盘和小钩附着在宿主的肠道内,让自己的地位稳固无忧!
第三个挑战是宿主体内的低氧或无氧环境。
肠道中的氧气含量很低,寄生虫需要厌氧呼吸来维持生存,一旦适应不了,就会被活生生闷死。
第四个挑战,是地狱难度的宿主免疫系统。
作为外来物,停留在宿主的体内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直接被杀死或通过身体预警方式驱除。
不过有些寄生虫可以分泌一些物质干扰宿主的免疫识别,把自己伪装成宿主身体的一部分,剩下的就是为所欲为了。
寄生虫寄生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仅仅是体内寄生。
还有一种方法叫粪口传播,这种方法并不是指人类直接接触粪便,再接触嘴巴。
而是指被寄生的粪便接触到食物或者水源之后,这些受污染的食物以及水源再进入到人体时,就会造成人类感染寄生虫。
在过去,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很多人会使用粪便作为肥料施肥,造成农产品受寄生虫污染。
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如果未经彻底清洗就被食用的话,就会导致感染蛔虫。
不过现在条件好了,农产品很少出现这种现象,反倒是因为食材不新鲜的原因导致我们感染寄生虫的概率急剧增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7">三、我们可以消灭寄生虫吗?</h1>
寄生虫,给人类与动物带来了一系列疾病。
更何况,光是想想一条虫子在我们的胃里钻来钻去,就令人难以接受了。
但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人却认为寄生虫消失是坏事!
一项研究表明:实际上寄生虫中只有4%会感染人类,而大多数寄生虫,对生态系统起着不为人所知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狼在没有寄生虫的情况下,比同一地区的野生郊狼和狐狸更容易受到病毒的影响。
动物也罢了,一些人大胆求证,认为寄生虫还可以治病。
1989 年,来自英国的流行病学专家大卫·斯特罗恩首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医学概念——「卫生假说」。
大卫认为:如果接触各式各样的病毒和寄生虫,人类的免疫系统会得到锻炼,生病的概率也因此会降低。
不过疫情爆发的时候,英国人也抱着全民免疫的想法,现在看看每天的确诊和死亡人数,还是听听就好。
大卫·斯特罗恩
那么,寄生虫到底能不能治病呢?
在美国,就有一名叫莫伊塞斯的人为了治疗自己的脱发,尝试过这样的疗法。
他驱车几千公里,支付了15000人民币的费用,只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药物」——30 只美洲钩虫。
莫伊塞斯
那他成功了吗?莫伊塞斯表示:在接种了 30 个美洲钩虫后,只长出了一点点绒毛样的头发。
“像桃子的表面那样的绒毛,如果把从秃头到茂密的过程用 0~10 来表示,我当时应该是 0.05。”
更为不幸的是,美洲钩虫在他体内引发了强烈的反应:
接种后的第三周,他的腹部开始绞痛,伴随轻微的头晕;后来腹痛越来越厉害,伴随着严重腹泻,肠道的翻腾让他几乎崩溃。
最终,莫伊塞斯选择服用抗寄生虫药物来告别了这些他花重金请来的良药。
不过,寄生虫治病的证明研究的确有一些科学证明。
2003 年起至今,全球范围已经开展了 19 项关于寄生虫病的 I/II 期试验。
治疗范围包括多种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肠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这些研究选取的寄生虫主要为猪鞭虫和美洲钩虫或叫美洲板口线虫。
但遗憾的是,仅仅在早期的临床试验中,寄生虫的治疗效果与药物相比,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在随后的一系列对照试验中,再也没有出现过有力证据,来证实寄生虫治病的有效性。
人们对于寄生虫治病的「幻想」会终结吗?相信依旧会有一些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摸索。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只需要做到的是:吃美食的时候保证卫生、干净、不感染寄生虫就行了。
小编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好吃好喝的时候牢记这几点:
有句话说:美味的食物很可能是一座“虫窟”。
但小编也想说:美食那么多,因噎废食岂不是很可惜?
所以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把本文转发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注意就是啦!
多个在看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