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桑黄化型萎缩病对桑树有何危害?其传播路径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一、什么是桑黄化型萎缩病?二、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侵染路径有哪些?三、桑黄化型萎缩病该如何有效防治?

作者:余一斗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桑树病害有100多种,其中能够造成较大危害的就有40多种。所以在桑树栽培过程中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原则上来讲,在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充分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情况下,积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加以控制,以确保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桑叶的高产优质。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桑黄化型萎缩病会给桑树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应该如何进行防治?希望给有需要的桑农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桑黄化型萎缩病对桑树有何危害?其传播路径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一、什么是桑黄化型萎缩病?二、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侵染路径有哪些?三、桑黄化型萎缩病该如何有效防治?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什么是桑黄化型萎缩病?</h1>

黄化型萎缩病也可以直接叫做萎缩病,因得病后的桑叶会卷曲萎缩,所以有些桑农又将其形象地称之为猫耳朵。这是一种对桑树全株都有危害的病害,在我国所有种植桑树的区域都有可能发生。一般情况下,黄化型萎缩病会在桑树夏伐之后发生,时间在5月至8月左右,其中从5月上旬开始出现病症,而进入到6月份之后会逐渐发病,进入高峰期,一直可以持续到8月。如果桑树患了该病,正常情况下2~3年之后就会死亡。更为可怕的是,如果一块桑田有桑树患病,很有可能传染导致整个桑田60%以上的桑树患病严重的话,甚至可能达到90%,使得整个桑园完全损毁,必须重新栽种。

桑黄化型萎缩病症状比较典型,一开始发病时,桑树的顶端嫩叶会缩小变薄,叶脉很细,叶片会向背面卷曲萎缩,颜色发黄。等到了发病中期,叶片缩小变得更为明显,而且先后卷曲也更为严重,节间缩短,叶序变乱,甚至出现不坐果的现象。发病后期叶片就会变成像小猫的耳朵一样卷曲萎缩,腋芽不断萌发,出现很多像扫帚一样的丛生的细密枝头。一开始可能是有单枝开始发病,但是到后来就会逐渐的扩展到整个桑树植株,整体树势衰亡很快,一般2~3年后就会出现死亡的症状。因此桑黄化型萎缩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桑树病害,必须在发病初期就及时进行防治,否则的话会导致整片桑园染病。

桑黄化型萎缩病对桑树有何危害?其传播路径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一、什么是桑黄化型萎缩病?二、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侵染路径有哪些?三、桑黄化型萎缩病该如何有效防治?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侵染路径有哪些?</h1>

1.通过桑树嫁接传染

在桑树的嫁接过程中,如果砧木已经染病或者说接穗已经染病都有可能导致嫁接后的桑树患上桑黄化型萎缩病。但是在两者传染率与时间上面却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砧木本身已经患病,通过嫁接方式采用健康的接穗嫁接之后的桑树,任何时间都有可能患病。但是如果砧木本身健康而接穗带有传染源的话,那么接穗选取时间的不同导致嫁接后桑树传染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如果是5~10月份剪取接穗,传染率能够达到100%,而从冬天12月份到次年的4月之间剪取接穗则几乎不会传染。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加接2~3周之后,就能看出是否有传染症状。

桑黄化型萎缩病对桑树有何危害?其传播路径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一、什么是桑黄化型萎缩病?二、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侵染路径有哪些?三、桑黄化型萎缩病该如何有效防治?

2.通过虫媒传染

很多病都是通过虫媒来传播的,而根据研究,桑黄化型萎缩病的昆虫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凹缘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两种。一般情况下,这两种昆虫可以在病桑上吸食2~4天就可以获得毒源,在经过20天左右的循回期开始传病。这两种昆虫在桑园内传病的时间,大概从6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为止,其中9月中旬是传病的高峰期。而且一旦带毒,其传播能力可以持续到死亡为止。值得注意的是,桑树感染之后不可能立即发病,因为它有一个潜育期,这个潜育期为20~300天不等。也就是说,桑树被感染之后有可能当年发病,也有可能到第2年的桑树夏伐之后才会出现严重的病症。

桑黄化型萎缩病对桑树有何危害?其传播路径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一、什么是桑黄化型萎缩病?二、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侵染路径有哪些?三、桑黄化型萎缩病该如何有效防治?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桑黄化型萎缩病该如何有效防治?</h1>

1.针对桑树嫁接传染的防治方法

如果是因为桑树嫁接而传染了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话,我们就需要从源头做起,严格控制毒株的来源。

首先,要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在桑树嫁接过程中,接穗最好是以本地为主,如果从外地调运的话,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没有病毒来源。对于已经出现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园区,不允许接穗和苗木向外调运。对于砧木同样要进行严格的巡查,要彻底清除病苗。

其次,要及时推广抗病品种。在综合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过程中,采用抗病性能优良的品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目前,“胡桑7号”、“育2号”和“胡桑199号”都是非常不错的抗黄化型萎缩病的品种,可以适时推广。

再次,要及时采取脱毒技术。所谓脱毒技术,就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桑树苗体内的病毒去掉,比如包括热处理,茎尖培养和其他的脱毒法等,以此来培养健康无毒的桑苗,这样做可以有效切断桑树嫁接的传染源。

桑黄化型萎缩病对桑树有何危害?其传播路径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一、什么是桑黄化型萎缩病?二、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侵染路径有哪些?三、桑黄化型萎缩病该如何有效防治?

2.针对虫媒传染的防治方法

如果桑黄化型萎缩病是由虫媒传染,则必须从源头将传播媒介切断,做好杀虫工作。总体而言,消灭媒介昆虫,一年内至少要进行三次。

第一次灭杀若虫,在4月中下旬左右。我们可以采用80%敌敌畏乳油或者50%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者50%辛硫磷乳液1000倍液,或者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第一代刚孵化的拟菱纹叶蝉和凹缘菱纹叶蝉若虫进行灭杀。

第二次灭杀第一代成虫,时间在桑树夏伐之后进行。一般采用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就能有效的杀灭第1代成虫。

第三次灭杀第三、四代成虫,时间在中秋蚕结束之后。农药的品种可以根据药源来进行选用,注意做好用药的搭配,防止产生抗药性。另外,在冬天的时候要对桑园进行冬季重剪,将含有虫卵病株剪掉,带出园区销毁,以降低来年的虫源。

桑黄化型萎缩病对桑树有何危害?其传播路径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一、什么是桑黄化型萎缩病?二、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侵染路径有哪些?三、桑黄化型萎缩病该如何有效防治?

3.已患桑黄化型萎缩病桑园的防治方法

不管是通过桑树嫁接传染,还是通过虫媒传染,对于已经患有桑黄化型萎缩病的桑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进行防治,减少病毒传播,降低农民种桑养蚕的经济损失。

第一,采用土霉素防治。桑树患有桑黄化型萎缩病之后采用土霉素治疗,可以使桑叶病症暂时消失,治疗的效果跟土霉素施用的方法和浓度密切相关。一般以根部浸渍和根茎部打孔注入效果最佳,以茎叶撒布效果次之。用2000mg/kg土霉素液浸渍病苗3个小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用500mg/kg土霉素液喷洒病株,连续喷2~3次,间隔15天左右一次,也可以控制当季不长病因。

第二,彻底挖除病株。对于已经患病的桑树,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直接挖除,这样才能彻底的清除病源。尤其是对发病率高于60%的桑园,要整体进行挖除重新栽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早发现、及早挖、挖干净”,所以要加强对伤员的巡查工作,特别是在6~8月份桑黄化型萎缩病的高发期。

第三,加强肥培管理。这是一项辅助性的措施,虽然不能直接治疗桑黄化型萎病,但是却可以减少桑树发病的几率。在桑树进行夏伐之后,要及时进行夏季施肥耕作除草等田间管理作业,提高土壤的肥力状况。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氮磷钾的配比,千万不能偏施氮肥,这样才能有利于桑树的健康生长发育,提高桑树的抗病性能。

桑黄化型萎缩病对桑树有何危害?其传播路径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一、什么是桑黄化型萎缩病?二、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侵染路径有哪些?三、桑黄化型萎缩病该如何有效防治?

总之,桑黄化型萎缩病是在桑园种植管理过程中,对桑树影响较大的一种病害,所以一定要密切关注桑树的生长发育情况,尤其是在6~8月份的病害高发期。及时切断传染路径,做好桑园的田间管理和病害防治工作。只有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能真正减少桑树患病的可能,提高桑农种植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