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话 希捷商丹:中国正处在赶超智能制造阶段,产业升级可以应对供应链挑战

作者:酒死了

记者|徐世琪

编辑|

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正在长沙举行。在智能制造分论坛上,业界和学术界共同探讨了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电动汽车之父"陈清泉表示,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制造只是一个物理系统,而智能制造是物理系统、信息系统和人类系统的深度融合。

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轮制造商Fincantieri亚太区负责人表示,曾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造船业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AR/VR、工业仿真、信息软件等已应用于造船业。例如,工程师可以使用AR应用程序与在建船舶进行远程交互。

保时捷(中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赵家璇表示,"黑灯工厂"是智能制造的愿景,但也造成了"美丽的误区"。黑光工厂是指工厂全自动化生产,实现非管理化。"这是近期难以实现的状态,着陆黑灯工厂的方向是危险的。工厂应根据目前的技术能力优化人机比,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灵活性,精益管理、绿色、自动化三个方面相结合。

希捷在全球拥有七家工厂,包括中国和泰国的无锡,希捷技术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兼总裁孙丹说。"工厂智能化改造越快,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

会后,孙丹接受了界面新闻的独家采访,她认为界面新闻在情报方面正在赶上中国工厂。大企业是智能化的先行者,但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投资、人才、运营等都是转型的挑战。她说,产业升级不是一场单打独斗的表演,"上游和下游是一个学习过程,例如希捷使用自动化生产流程,需要供应链上游和下游的数据协同工作。这是升级的过程。"

孙丹认为,智能制造包含四个重要要素:一是机器人基础设施,二是大数据,三是连接物联网,四是先进制造技术。

疫情爆发造成的供应链不稳定正在全球发酵,孙丹说,这需要大公司平衡全球供应链。这包括选择多个供应商来"备份"供应链,例如,使用大型,稳定的跨境物流服务提供商。

此外,针对中国供应链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孙丹认为,小工厂的转移比较容易,但大中型工厂的搬迁非常困难,"这需要整个供应链的合作。"如果工厂有5000人,但供应链可能是5万人。她指出,产业升级是应对之道。

希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硬盘制造商,在国内爆发的云计算业务中也发挥了作用,它是腾讯、阿里、百度等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孙丹说,建设数据中心的成本是巨大的,也是最大的挑战。她说,希捷在八九年前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云计算团队,通过定制软件和升级存储容量,帮助合作伙伴优化数据中心的成本并节省能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