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花样滑冰运动员坦雅.哈丁(Tonya Harding)涉嫌参与袭击竞争对手南茜.克里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体坛丑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传记电影《我,花样女王》的上映,事件舆论发生反转。
人们对谭雅的关注从未停止,而50岁的她,默默活成了让人羡慕的样子。

谭雅是妈妈阿丽森与第四任丈夫所生,家境十分贫寒。随着父母离婚,爸爸离家出走,谭雅短暂的快乐童年戛然而止。她展现出超出常人的滑冰天赋,是她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谭雅4岁的时候开始接受专业的花样滑冰训练,妈妈为了让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物超所值,对谭雅十分苛刻,非打即骂,甚至连厕所都不让她去。在阿丽森眼里,谭雅或许是她改变命运的筹码,所以谭雅必须成功。
但是,花样滑冰是一项非常烧钱的高雅运动。以谭雅的出身和气质,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别人穿着动辄几千上万美元的定制演出服,而谭雅只能穿妈妈给她缝制的廉价服装。别的选手选择莫扎特,谭雅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摇滚乐。
不管是外形还是品味,花滑总会对谭雅都不待见。这也导致谭雅就算技术过硬,分数也不高。谭雅这个倔脾气,决定练习难度超高的三周半跳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而且她做到了!
谭雅成为了全美第一个完成三周半跳的女子花样滑冰选手,并如愿拿到了冠军。
事业刚有了起色,生活却很拖垮。
不幸的原生家庭,冷酷暴躁的亲妈,谭雅一直渴望被爱。当她遇到了杰夫,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杰夫并没有比亲妈好到哪里去。
采访中谭雅说:“我妈妈经常打我,所以当杰夫打我时,我觉得这很正常。”
听起来心酸又无奈,谭雅一次次原谅杰夫并回到他身边。陷入了争吵、分开、复合的怪圈中。但是随着杰夫行为的升级,谭雅忍无可忍提出离婚,甚至申请了人身禁止令。
但是!花样滑冰作为一项完美人设的“贵族”运动,岂能容忍谭雅的家庭环境。当原生家庭的贫穷成为原罪,婚姻美满是花滑总会的底线。如果想要代表国家出战,谭雅需要跟杰夫继续生活,可以不复婚,但是要恩爱。
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谭雅为了参赛选择妥协,却给自己惹了大麻烦。
在女子花滑锦标赛(为冬奥会选拔人才)前一天,南茜被一个陌生男人打伤右侧大腿。南茜退赛后,谭雅获得第一名,于是外界纷纷猜测袭击事件背后的主谋是谭雅。
很快,袭击者Stant被抓,并指出主谋是谭雅的前夫和保镖肖恩。
那么谭雅是否知情?
在新闻发布会上,谭雅否认自己参与了袭击计划,回家之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顶多是知情不报。
但是杰夫坚称谭雅参与,且受害者南茜一口咬定谭雅一定知情,再加上两人天差地别的形象。一个是爱说脏话的粗人,一个是名媛淑女,固有印象加上风向引导,大众更愿意相信谁?
更讽刺的是,由于谭雅能做到三周半这样的高难度动作,即便chou闻缠身,照样参加了冬奥会。但是心理压力巨大,加上鞋带出现了问题,仅排名第8。
等比赛结束被拉清单,走了司法程序。
最终谭雅以不再被起诉为条件认罪,被判了3年缓刑、10万罚款、500小时社区服务,并支付诉讼费用1万美元和捐赠5万美元给慈善机构。M国花滑总会取消了谭雅的冠军头衔,并终身禁赛。
换句话说,谭雅的花滑事业彻底玩完了。
电影《我,花样女王》对事件的还原采取了大量喜剧元素,据称由谭雅的口述改编。
毕竟时间会冲淡记忆,再加上主观判断,很难说清楚真相如何。但是不难发现谭雅对杰夫的维护,当年谭雅就说过相信杰夫无辜,电影大体亦是如此体现。
袭击事件的核心人物是肖恩,他是杰夫的跟班,给谭雅做过一次保镖。根据电影版本,谭雅先接到了恐吓信,她希望“回敬”对手,发出警告。但是杰夫在传达命令的过程失控,肖恩自作主张雇人教训南茜。
做着特工梦的肖恩,还以为自己替天行道成了英雄,很明显这是荒诞又可悲的猪队友事故,但其中有着4个不容忽视的逻辑争议。
第一,南茜在锦标赛前一天受伤,却因为伤情不重,依旧成为冬奥会代表。这么看来,南茜也是既得利者,她不止没有错过重要赛事,没影响体育事业,还把对手谭雅推向风口浪尖。
第二,南茜受伤的位置很微妙,是膝盖上侧,大腿出现瘀伤但没有实际上的器质损伤,就像商量好的一样。随着网络的发达,开始有了南茜自导自演的声音。
第三,谭雅从4岁开始参加比赛,她的竞争对手不只有南茜一人。而南茜受伤却是谭雅唯一的“污点”,为什么偏偏是南茜?换句话说,一直遵守体育精神的人会突然放飞吗?
第四,已经成功完成三周半的选手,可以在技术上碾压对手,何必搞小动作。
由于众多解释不通的细节,越来越多人认为谭雅是被冤枉了。不幸的原生家庭,虐待型且嫉妒心强的无用老公,谭雅却从未放弃上进和努力,天才的陨落着实令人扼腕。
但也有网友认为电影有洗白嫌疑,人在冲动时没有逻辑可言。
不能滑冰的谭雅后来做了职业拳击手,可惜天赋不能转移,谭雅没能扬眉吐气、东山再起。不少媒体把谭雅说成沦为拳坛大妈,既然职业不分贵贱,体育项目又何来高低。谭雅只是不甘心就此沉沦,渴望证明自己而已。
虽然南茜事件让谭雅损失惨重,但是借着这份关注和热度,谭雅参加了不少节目。其中包括跳舞和烹饪真人秀,成功转型的谭雅还收获了甜蜜爱情,并有了一个儿子。
翻看谭雅的社交媒体,她的笑容充满阳光,圣诞节、复活节、母亲节各种仪式感都不落下。看起来充实且幸福,一张她与父亲的合影说明谭雅已经与过去和解。
看得出来,谭雅与父亲的关系不错,是支离破碎家庭难以收获的那份理解和平静。
稳稳的幸福是很多人追求的生活状态,谭雅不止抓住了当下,也没让过往拉后腿。
社媒上的粉丝数量虽然不多,却能像家人朋友那般相处。在退出冰坛将近30年后,还有留言说“你是我最喜欢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对于谭雅来说,这就足够了吧。
《我,花样女王》豆瓣高达8分,超越77%的传记片。除了众多1:1还原的场面,演员的演技,更多的是相对客观的陈述。对谭雅性格中高调、直接、不掩饰、不讨喜的地方毫不避讳。电影不是法官,也不负责破案,更不需要站队,它需要提供的是思考与讨论。
我认为电影完成得最好的地方在于事件还原本身,虽然有参与者的主观陈述,但是更多的是机遇与情绪的叠加、巧合。而且不同观众,对杰夫的动机和处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从谭雅的童年到职业巅峰,再到被迫离场,《我,花样女王》是关于谭雅的故事,也是关于“美国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