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国时期赵齐魏楚都有公子,为何还是亡国了?

作者:历史八卦谈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八卦谈。 我们知道,在战国后期,秦国实力已经强大到足以吊打山东六国,但好在赵齐魏楚都有养士数千,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下面的四公子,既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这位公子身边也是人才众多,对自己的国家也是有所作为,按说这四个国家在这这个公子的辅佐下,也足可以抵挡得住秦国的进攻!可为什么,最后这四国还是被秦国给灭国了?难道这四位公子闻名天下的美名都是徒有虚表吗?我们不妨从这四公子的美名中去找找答案。 先来说信陵君。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那个了。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快抵挡不住的时候,几次三番派人去向魏国求救。 我们都认为,魏王响应了赵国的求援派兵,但同时也害怕强大的秦国报复,就让派出的援兵按兵不动驻扎在邺城。而信陵君却坐不住了,因为唇寒齿亡的道理,不救赵国,魏国也就危险了;救赵等同于救魏。因此上,因此信陵君的门客就给信陵君出了一条计策,求魏王的爱姬窃得兵符,去解赵国之围。

战国时期赵齐魏楚都有公子,为何还是亡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窃符救赵虽然是信陵君人生的高光时刻,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信陵君站在个人的观点来看的。如果把信陵君的个人观点放在魏国的利益上开看待的话,信陵君的做法就是在破坏魏王的对整个国家的战略部署。 一是魏王既然派出了大军前去支援赵国,就是知道唇寒齿亡的道理。二是魏王让晋鄙大军按兵不动也是不是害怕帮了赵国,回头会引来秦国的报复,要不然也不会派出大军了,至于魏王让大军驻扎在邺城就是为了从这场战争中为魏国谋得利益最大化,一来可以让秦赵两国互相消耗实力,二来也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总之不管怎么说魏国敢派大军出去,就不怕得罪秦国,驻扎在邺城只是在等待时机,让魏国利益最大化。可信陵君盗符杀晋鄙,让大军立即支援赵国,打乱了魏王的计划,更让魏国平白无故失去一位大将,要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信陵君窃符救赵看似美名远扬,其实是让魏国失去了一次踩着其他国家,称霸战国的时机。魏国还不如没有信陵君。

战国时期赵齐魏楚都有公子,为何还是亡国了?

关于孟尝君的典故可真不少,最出名的便是“鸡鸣狗盗”这个故事,说的是困于秦国的孟尝君,被会鸡鸣和狗盗的两位门客救出秦国。这个故事让孟尝君赢得了不小看任何的美誉,虽然孟尝君的这个美誉让后世的我们津津乐道,但是孟尝君在这个美誉之下,在赵国滥杀无辜。

说是当孟尝君逃出秦国后,来拜访赵国的平原君,赵国的老百姓知道了,便纷纷前来观看,路上被堵的是水泄不通,都想看看这个大名鼎鼎的孟尝君。 孟尝君本人名气是挺大,但是外貌不行,人丑身矮。这让前来观看的赵国老百姓大失所望,在他们心中逃离秦国的大英雄孟尝君应该是个身材魁梧的男子汉,可在见识到现在这个外貌的孟尝君。心理巨大的落差感,让那些赵国老百姓不由得窃窃私语起来:“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因为孟尝君的封地在薛地,又称为薛公。

战国时期赵齐魏楚都有公子,为何还是亡国了?

赵国的老百姓虽然说的都是实话,但是谁又能忍受别人的非议呢?孟尝君本人也不例外,便“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这大名鼎鼎的孟尝君很是愤怒,便带领门客,砍杀了数百个前来围观自己的老百姓后,扬长而去。

从孟尝君屠杀赵国老百姓这件事来看,一方面说明了孟尝君是个心胸狭小的人,因为赵国老百姓的一句话就发怒屠杀一县之人的人,怎么可能带领国家富强?而且通过孟尝君带领门客砍杀老百姓的事件,也不难看出其门下的门客大多都是不仁不义之辈,这样的一群人又怎能助齐国强大起来?司马迁在写《史记·孟尝君列传》时就说:“吾尝过薛,其俗间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一个地方引进的不是治国的人才,而是“暴桀子弟”,要想治理好,那也是难啊难!齐国有此孟尝君还不如没有。

战国时期赵齐魏楚都有公子,为何还是亡国了?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那可是个历经磨难的人。他与当时还是楚国的太子完一起在秦国做人质,寄人篱下的日子叫一个惨啊。有一天听说楚王快不行了,便找人去跟秦王说好话,想让在秦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完回国争王位。可是秦王这边就是不答应。为了楚国太子的王位也为了自己的前途,春申君便让太子完来了个金蝉脱壳之计,自己也是命都不要留在秦国稳住秦王,也要让太子完回到楚国,当上国王,这就是后来的楚考烈王。

战国时期赵齐魏楚都有公子,为何还是亡国了?

话说回来太子完当上楚王后,自然是不会忘了拼命让自己当上楚王的黄歇了,国内大小事情都有他主持,还封他为春申君,至此,黄歇的付出得到了极丰厚的回报,可谓是名利双收。

要说这个黄歇也是个人才,掌握了楚国的实权后,为楚国做了很多事情,楚国也曾经一度有中兴的景象,只是这景象也是昙花一现,为什么会这样子呢?这还的从春申君养的门客说起。

赵国的平原君听说春申君在楚国说一不二,便派自己的门下的门客拜访春申君,以求楚赵两国交好。春申君自然是对这些使者热情款待了,让他们住在最上等的宾馆。反观这些赵国的门客,不知是自我表现欲太强,还是平原君的授意,向春申君提出要与其门客会见的要求,目的是向春申君的门客,夸耀自己作为平原君门客的富有,以此来彰显平原君善于养士的美德。

为了这次会见,平原君的门客特意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在腰中挂上剑鞘镶嵌有珠玉的宝剑,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气派来到大厅。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春申君也是有准备,来会面的门客都穿着用宝珠做的鞋子。就这一情景,使平原君的门客们自惭形愧。

春申君的门客在与平原君的门客斗富中胜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春申君当政前期呈现的中兴景象,后来又是昙花一现,因为权利使他膨胀了,后期只图自己的享乐,不再为楚国做实事,亲手为楚国的内乱埋下了种子,自己也被杀身亡。你们说楚国有春申君好还是不好?

战国时期赵齐魏楚都有公子,为何还是亡国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司马曾经对平原君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说赵胜是“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而后,司马迁说完赵胜的好话后,画风一转,说他“未睹大体”、“利令智昏”,并列举说由于“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

战国时期赵齐魏楚都有公子,为何还是亡国了?

长平之战的前因后果,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不妨来看看平原君另一个“未睹大体”、“利令智昏”的故事。相传平原君家旁边有一户人家里有个瘸子,这个瘸子总是一瘸一拐的,有一回这个瘸子出来打水,平原君的姬妾看到了觉得好笑,就笑出来。

这瘸子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就找上门来,要求平原君杀了这个姬妾,平原君敷衍的连连回答道:好好好。心理却想着,我姬妾笑一下你,就要杀了她,这个过分的要求,但是过了一年以后,平原君发现自己的门客少了许多,一问情况,竟然是因为自己失信于人,门客都觉的平原君不守信用,就都纷纷离开了。平原君就开始慌了,对自己的姬妾痛下杀手,又登门向瘸子道歉。

在相关的材料《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这本书中,司马迁把这个典故当作开头来写。不去细看还以为司马迁在夸平原君赵胜轻色重友,细细品味才觉得,司马迁在说平原君这人不怎么样。在这本书的结尾司马迁有说过这么一句话:“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在这里的“倾”字就是想告诉我们,这战国四公子为了谋得养士美名这个“利”,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其中的平原君赵胜杀姬妾,就是为了赢得这个“利”而采取的昏招,因为就算他杀了自己姬妾,门客也没有回来多少人,有这么一句话“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这里的这个“稍稍”真的值得细细体会!这一方面说明,那些门客离开平原君,是因为平原君做人确实有问题而且不信守承诺,根本怨不那个姬妾。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像平原君这样一个为了自己的名利而不惜杀掉与自己同床共枕的狠人,一个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的人,他的心是根本不会真的用在赵国的强大上。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平原君在战国执政,不仅不能使国家强大,更会使赵国昏招频频,后来的长平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赵国还不如没有平原君。

战国时期赵齐魏楚都有公子,为何还是亡国了?

在战国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这位四公子的能力人品,不仅不能使自己的国家强大,反而使自己的国家越加混乱,所以各国被秦国所灭,也在情理之中。

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了,谢谢观看,记得点赞关注哦,我们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