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作者:胖虎说史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妇孺皆知,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面对那些恩将仇报的人,大家都会将其孤立并且抨击他。一切事情、一切事物,都总是会有反面的例子。三国时期有一个叫做笮融的人,便是典型例子。

他做尽了恩将仇报之事,真的是人人唾弃的无耻之徒。可出人意料的是,笮融这种阴险小人却受后人所敬仰,并且许多百姓为其立碑歌功颂德,把其当成英雄来供奉。这其中,究竟还发生了什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4">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h1>

笮融是三国时期的人,平时仗义结交各路英雄好汉,在乡间素有威望。时逢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笮融也招募了数百人加入了黄巾军,成为了一路英雄豪杰。小有名气的他后来投入了陶谦麾下,由于笮融本来就小有名气,所以陶谦十分宠爱于他,还委以重任。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徐州陶谦十分看重他的才干,笮融也屡建奇功,于是陶谦便重用了他,让他负责多地的粮草运输。如此的信任笮融,结果却让陶谦大失所望。笮融在陶谦手底下当差,也并不服从陶谦的管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处理事情。

一次,陶谦让笮融押运了大量的钱财珠宝,但是笮融却居心叵测,将钱财独吞了,他将钱财占有之后,并没有把钱用来招兵买马,也没有用来买武器和粮草。笮融此人是个佛教的忠诚信徒,他对佛教的痴迷信仰程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人对佛的崇拜。他在陶谦手下任职期间,曾经多次收敛钱财在徐州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并且花巨资铸造了大量的金佛。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笮融除了大肆的修建佛塔寺庙,他还会多次组织佛教宣讲活动,每次活动都会找来成千上万的僧侣,还会让他们穿上准备好的华丽金装的袈裟,并且每次活动都要举办盛大的宴请场面,大家敞开吃喝。如此金碧辉煌、玉盘珍馐、奢侈铺张的场面在当时难得一见。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h1>

笮融压榨百姓得到的钱财用来如此铺张花费,并且常年克扣管辖之地所得到的钱粮,这种做法导致徐州国库亏空,曹军举大军来犯徐州城时,笮融丝毫不做任何抵抗,甚至直接弃城而逃。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百姓知道了之后,都开始反感笮融的所作所为。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百姓纷纷高举义旗开始讨伐他。这时的笮融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像一只丧家之犬,有家回不得,只能南下撤退,来到了广陵郡。

广陵郡太守赵昱此时还并未知道笮融的丑事,并且以礼相待,摆下宴席盛情款待笮融,一向爱财且不忠不义的的笮融没有将曹军来袭之事告诉赵昱,还找机会刺杀了赵昱。然而笮融并没有因此善罢甘休,而是带着手下的小兵在广陵郡烧杀抢掠,洗劫一空之后,才打算撤离,然后去往彭城。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彭城太守薛礼是一个不折不扣、老实巴交的人。薛礼认为大家都是徐州老乡,也没有对笮融怀有一丝一毫的戒备之心,但是笮融却是贼心不改。他用相同的手法杀害了薛礼,然后又一次率领士兵将彭城的钱财尽数抢劫。

这之后笮融又开始接近下一个目标——扬州刺史刘繇、刘繇手底下的谋士出众,有人知道了笮融之前的一系列丑行与恶名,但是刘繇却不以为然,并没有重视起来。在投靠刘繇之后,笮融依旧是贼心不死,陷害死了豫章太守,刘繇通过这件事才反应过来,并且派出士兵一路追杀笮融。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笮融本人阴险至极,但是手下军队却很弱,最终寡不敌众,逃往深山躲藏。山民们都知道笮融的一系列丑行,早就恨之入骨,于是便替天行道杀了他,笮融就这样死于非命,结束了自己荒唐的一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功过是非自有定论</h1>

按照常理而言,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应该为后世所不齿,还要被后人所唾弃,但是笮融死后,仍有不少百姓为他歌功颂德,这真是有违常理。原因是这样的,笮融贪污了大量粮饷钱财,其中有一些被自己挥霍浪费了,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用来修建佛寺,并且修建得豪华无比,并且花费了大量钱财举办佛教活动,在佛教宣扬与传播上面可谓是倾其所有。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在佛教层面上而言,虽然他本人凶狠残暴,但是他实实在在促进了佛教推广发扬,这样来说,功大于过,为其立像塑碑纪念,也正是想要彰显其功德无量。

笮融的一辈子就这样草率地结束了,但是他留给后人的东西以及留给史册的脚印却没有随之消亡。他对佛教的广泛传播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在后世的佛寺、佛塔的保存上居功甚伟。据史料记载,笮融多在南方一带活动,而南方则一向作为佛教主要阵地。南京的佛学也是由笮融引进来的,他也算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传教大使,促进了佛教兴旺发展。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结语</h1>

当我们对一个历史人物做出评价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其做出的错误事情,还要能看到其功德。笮融虽然对百姓造成了无尽的荼毒折磨,并且一次又一次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做出了许多有违天理人情之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巨大的客观贡献。

三国恶人笮融,压榨百姓克扣粮饷,为何死后却被当成英雄供奉?初出茅庐,竟是白眼狼丑行败露,最终身首异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结语

我们应该秉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态度去看待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盲目地带有感情色彩对其下结论。还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历史作用做出正确的评价。从多方面思考一个人,这样的评价结论会更加全面客观。

感谢观看。关注我,看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