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东荪:只能“评政治”不能“干政治”,却被毛主席称赞立了大功

作者:覃仕勇说史
张东荪:只能“评政治”不能“干政治”,却被毛主席称赞立了大功

张东荪是个非常有性格的人。

首先,他的骨头很硬。

2015年,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老覃写了《隐忍与抗争》一书,书中开辟有一个题为《在牢狱中坚贞不屈的燕大师生》的章节,其中就写了张东荪在狱中坚贞不屈,与日寇抗争到底的事迹。张东荪甚至曾不惜自杀以明志,但被狱中难友救了下来。

除了与日寇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张东荪对老蒋的抵触也很强烈。

为抵制老蒋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他和张君劢组建了国家社会党(后更名为民主社会党),发表政治宣言,要求老蒋还政于民。

以此一来,张东荪和张君劢的声望大增。

抗战胜利后,老蒋一心要发起内战,为了占据舆论的制高点,捣鼓出了一个非法的国民大会,盛邀各党派参会。

张君劢经受不起老蒋的诱惑,拟率民社党参会。

张东荪义愤填膺,与张君劢绝交,痛骂张君劢 “想做官而出卖人格”,支持民盟将民社党开除出盟。

张东荪:只能“评政治”不能“干政治”,却被毛主席称赞立了大功

此外,张东荪率真直爽,说话快人快语,不计后果。

他早年在上海光华大学做教授时,光华大学有一个规矩,即每开校务会议,校务负责人都要恭读孙中山的遗嘱。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那会儿,张东荪参加过孙中山的临时政府,担任内务部秘书,他个人是非常推崇孙中山的,但校务负责人读孙中山的遗嘱次数多了,头皮就发炸。某次,忍不住站起来说:“下次再读遗嘱,我拒绝参会。”

这里补充一下,张东荪既然担任过孙中山的内务部秘书,他为什么不加入国民党而另建社会党呢?

原因很简单,短暂的从政经历让他看清了自己的能力特点:只有评论时政的脑细胞而没有投身政治的行动力。

因此,在南北议和后,他就走上了办报评政的道路,成为了报人、学者、政论家、哲学家和民主人士。

本来,张东荪也是我国传播社会主义思潮最早的宣传者之一,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在1920年抵达上海找到陈独秀商讨组党事宜时,曾把张东荪纳入了组党人员之中。

但是,张东荪坚持自己“只评论时政而不参加政治活动”的原则,最早退出了中共上海发起组。

当然,他虽然退出了发起组,却还是不断在报上大力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

话说回来,张东荪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就是成功地劝说了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

毛主席后来在颐和园一次会议上大赞张东荪,说“北平和平解放,张先生功不可没!”

张东荪也认为这件事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漂亮的事。

1949年6月15日,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张东荪以民盟中央常委身份参加了筹备会。

张东荪:只能“评政治”不能“干政治”,却被毛主席称赞立了大功

而在新中国政治协商第一届会议中,张东荪和周恩来、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陈毅、贺龙、叶剑英、聂荣臻、董必武、李立三、林伯渠、彭真、薄一波、邓小平等56人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张东荪:只能“评政治”不能“干政治”,却被毛主席称赞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