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寒冷天气易发生心梗脑梗,这些因素会诱发心脏病要重点预防

作者:心内科苗阳
寒冷天气易发生心梗脑梗,这些因素会诱发心脏病要重点预防

北京刷新21世纪以来最低气温纪录。因受寒潮影响,北京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及持续低温天气。北京气象台预报显示,夜间北京最低气温在-16℃左右。寒冷季节是慢性疾病高发的时候,低温还易导致疾病加重,有人称,气温每降1℃,老年人就离危险更近一步。

有专家称,气温骤然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一些患者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容易发生破裂形成血栓。如果发生在脑血管,就会导致脑梗死;如果发生在心脏,则可能导致心梗或冠心病患者急性发作。不少心脏病患者在严寒天气,一出门就会感觉有心绞痛等症状,应引起警惕。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应重点防护。

1、心脑血管疾病。突如的降温会使血管剧烈收缩,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脑中风、冠心病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天气易发生心梗脑梗,这些因素会诱发心脏病要重点预防

2、冠心病。在寒冷刺激下,冠心病在冬季易加重,心绞痛也更易频发。冠状动脉斑块突然破裂或血管痉挛引发堵塞,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疾病发作,威胁生命。有专家称,在冬天,很多人都容易脚肿或者气紧、心累等,这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以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为表现,一旦出现症状最好积极看医生。

3、脑卒中。寒冷的天气会诱发脑中风,而脑中风最危险的发作时段在清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清晨时段,该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 倍。在一天中早晨血压波动最大,血压高且波动大更容易导致血管斑块破裂,引发心肌梗死,会导致中风(脑梗死或脑出血)。很多老年人都有早晨锻炼的习惯,最好避开危险时间段。

4、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压是多种疾病的祸首,也直接影响心、脑、肾的健康,控好血压是老年人或冠心病患者安全过冬的前提。因此,高血压患者日常要坚持测量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感染性疾病。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粉尘等会刺激呼吸道,容易导致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老年人遭受冷空气侵袭,很容易发病。也会加重老年慢支、慢阻肺等疾病的病情。而老年人免疫力差,最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

冬季哪些因素会诱发心脏病?

1、流感。冬季正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期,而免疫系统发生障碍时可影响心脏,特别是患有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后,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易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和心律失常。多数人感染恢复2~3个星期左右,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低。专家建议,在冬季要做好防范工作,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喝水,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能力,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流感高发期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尽量戴上口罩。

2、睡眠不足。研究表明,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达2倍以上。缺乏睡眠易引起血压升高和代谢异常,同时也会引起炎症反应,进而诱发心脏病。

寒冷天气易发生心梗脑梗,这些因素会诱发心脏病要重点预防

3、寒冷刺激或偏头痛。突然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过度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引起冠心病发作。冬季要防寒保暖,极度寒冷天气尽量不要出门,室温在18~23℃左右。有的人寒冷刺激会偏头痛,而偏头痛与心脏病也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两者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如熬夜、睡眠不足、压力过大、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应引起重视。

4、空气污染。吸入太多污染物质,不仅诱发肺部疾病,而且增加心血管负担。尤其是司机,特别是遇到堵车时心烦意乱,可增加心梗风险。因此,冬季驾车应高度警惕,保持乐观心态。

5、情绪波动大。大喜、大悲都会使得情绪发生很大波动,增加心脏负担,易引起应激性心肌病。也有些人大量吃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后,血脂浓度会突然升高,增加血液粘稠度,使得血小板急剧性增高,进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脏病。

6、哮喘。哮喘患者易出现呼吸困难或胸闷等症状,心脏病也易出现胸闷症状,人们往往把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混淆在一起,结果延误病情治疗。而且哮喘发作也易引起心脏血氧供应不足,加重冠心病症状,导致心脏病发作。

7、起床速度过快。人经过一晚上睡眠,早晨身体处于轻微脱水状态且血液粘稠度高。老年人或冠心病患者如果起床速度过猛过快,会突然引起心脏急性缺血缺氧,很容易引起心肌梗死。

如何预防心梗脑梗等心血管疾病发作?

因为温差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很重要的风险因素,温差越大导致血管痉挛的风险越大,发病的风险也就更大。

专家认为,冬季室内温度不要太高,在室内也不要穿得过厚。在必须要出门时,到户外之前最好在门厅、楼道或者地下车库等过渡一下,防止室内与环境温差过大对人体产生较大刺激。

寒冷天气易发生心梗脑梗,这些因素会诱发心脏病要重点预防

寒冷天外出,应穿上厚厚的羽绒服、保暖的靴子,也不要忽视“脸面”这个重要的部位。由于头面部血管非常密集,对于寒冷的反应非常敏感,头面部暴露在寒风中同样会引起血管收缩。如果戴上一顶柔软保暖的帽子,坚持规范佩戴口罩,不仅预防感冒、流感,还能有效地保护头部、面部免遭寒冷冻伤。

冬季也要多运动,不要整天待在室内。运动不但能迅速改善外周血液循环,长期坚持运动还能改善基础代谢和血液储备能力,让身体抗寒能力全面提升。虽然在大冷天做出运动有些艰难,但运动不久后便会手脚暖和起来,有时也会微微出汗。

如果长期在寒冷环境中,最好每隔半小时有意识地检查一下自己的手脚、鼻子、耳朵等,如有麻木、刺痛等寒冷刺激症状,要及时保暖,并且多活动活动。如果越冷越不想运动,越不运动越会寒冷,就会使得血液循环越来越差,很容易发生冻疮。

寒冷天气易发生心梗脑梗,这些因素会诱发心脏病要重点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