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作者:新周刊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温通纳油

是不用智商税来玩后悔,要玩后悔的"高针"?

2021年8月4日,新华社发表题为《身高焦虑论'高针'?危险!文章,让"高针"热浮出水面。

它提到,一位父母每年花费48万元来保持儿子的高个子。据武汉协和医院儿童内分泌科的林明医生介绍,现在是暑假,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要求更高的注射量,"不需要更多的人,父母对孩子的身高太过焦虑。

林明医生每天接待50次就诊,如果是星期天,则多达70或80次,每周只能在星期六休息。

所谓"增强针",其实是一种医学上已知的药物,叫做"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侏儒症。今天,它被用作一种新兴的通用药物,迅速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举起针头真的有效吗?还是智商税引发了焦虑并急于收获?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相比不长的痛苦,

什么是注射?

2020年8月,石少心和妻子带着女儿进入青岛三佳医院儿童卫生科,正在那里进行专家咨询。

石少新身高约1.7米,妻子身高1.58米,正是数据中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在青岛,平均身高似乎略显不足,女儿3岁,身高90厘米,比同龄人略矮。由于他们的女儿是早产儿,他们总是特别注意。

这是一个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的自愿咨询,医生和专家将免费评估儿童的存在,父母回答问题。

虽然是自愿咨询,但也要支付一些基本的考试费用。进行骨龄测试,血液测试,做MRI...这一系列测试的结果将决定小女孩是否需要注射"增强针"。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一旦他们出生,父母就开始测量孩子的身高。/ 人物蠕虫创意

提高 - 基于身高焦虑的简单主张几乎是绝对"正确"的。

身高是一个没人能回避的话题。童年时期对身高的记忆是许多孩子对数字的担忧的开始 - 庆祝一点点的进步。很快,纸上的数字将同样强大,成为一个人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人才市场和婚姻市场,身高的影响最为明显。有的公司会直接要求应聘者达到特定数量的高度,而更是不成文的门槛——不合格的人会直接被拒绝,往往不会被告知真正的原因,但双方都知道。

在约会信息表上,身高更是要求。那些参与约会的人比企业招聘人员更直接,更冷酷无情。

身高对男性来说尤为重要,在流行文化中,"高富帅"是蔑视高素质人类男性代表的顶端,其中身高与财富与外貌并存。"高"相当于男性男子气概等正面评价。这在择偶市场上尤为明显,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女性的配偶要求写道:

"我个子不高,所以我想找一个高位的物体来改善我家的基因。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身高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事业和婚姻,两者都不是人生的大事。人们对身高的焦虑并不难理解。

根据《中国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20年)》,中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0厘米。虽然近年来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但在人们口中,要达到理想的身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2020-2021年男性和女性的理想身高。/DT金融

哪里有焦虑,哪里就有市场。"生长激素"已成为这种需求的解毒剂。

过去,作用于垂体的生长激素已被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特纳综合征,慢性肾功能错乱,同源性侏儒症,垂体功能障碍等。

阿根廷足球运动员莱昂内尔·梅西(Lionel Messi)崛起的故事曾经将生长激素放在祭坛上。

有一次,梅西被诊断出患有"侏儒症"或合成症。在治疗开始时,他只有1.27米高,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注射生长激素。出于这个原因,梅西的父母每月花费约1000英镑。2001年,13岁的梅西加盟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支付了所有的治疗费用。

随着梅西的官方身高现在定为1.7米,这个传奇已经成为生长激素的最佳广告。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梅西因为质量低下而被当地俱乐部抛弃。/ 视觉中国

数据显示,中国生长激素产业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9.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1.8亿元,同比增长359%。

越來越多對身高感到焦慮的人渴望嘗試"提高針頭",即使他們沒有被診斷出患有這種疾病,也想奮鬥並長大。与此同时,许多人开始担心 - 这种焦虑是否掩盖了注射生长激素的健康风险?

在医生和家长的建议下,另一位受访者陈欢在第二年注射了生长激素,但无济于事。考虑到可能的不良反应,一年后她停止服用该药。

唱歌的制造商

在诊所,史先生和夫人对女儿的身高表示担忧。然后,专家指示他拨打以"400"开头的电话号码,自己买药,然后在家里给女儿注射。

当史少新问专家,如果问这个问题,医院是否会负责时,专家回答说:公司负责。

这让史少心对会诊的信任度降低,尽管专家也自称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哪里是正确的做法?"专家并非不饱和。"

新周刊记者以购买生长激素为由,拨打史绍新提供了电话号码,联系金赛药业销售人员。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金赛制药公司是最大的激素生产商。/ 视觉中国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注射生长激素主要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短效可分为粉剂和水剂。长效和短效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每周注射一次,而后者需要每天注射。

生长激素的剂量基于体重, 所以成本随着孩子长大而增加.长效水剂是最贵的,价格大约是短效水剂的两倍,短效水剂的价格是粉剂的两倍。金赛粉每10个单位约130元,按重量分,每公斤需打0.15个单位。无论您选择哪一种,都不是一笔小费用。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针的类型和价格。健康保险的纳入因地而异,记者联系的几位受访者表示,生长激素不包括在当地健康保险中。/网络截图

高针头市场是否受到监管是值得怀疑的,但昂贵的价格也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中国生长激素行业龙头长春高科202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的基因工程/生物药物毛利率高达92.27%。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利润的推动下,医疗代表将试图引诱医生推广"更高的针头",并承诺增加一定比例。金赛医药的销售人员曾建议新周刊记者参加一次慈善咨询,该会诊位于记者所在城市的公立三甲医院。

而网络上散布着各种各样的"出现",很难分辨哪个是真实情况,哪个是医学代表为了宣传"助推针"而捏造的故事。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资料显示,生长激素实际上是垂体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属于肽类激素。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了生长激素,后来在动物实验中被确定为促进组织生长,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和血糖升高。

然而,起初,这种激素只能从人类尸体的垂体中提取,并且具有更大的健康风险。直到1985年,礼来公司开发的第一款人类"基因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才上市。今天市场上的生长激素针头属于这一类。

目前,国内生长激素生产企业主要是安徽安科生物、长春金赛药业、上海联合赛尔、中山未命名海基生物,其中,长春高科核心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和安徽安科生物是龙头企业。

2020年,金赛药业实现营收58.03亿元,同比增长20.34%,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39.66%。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资料来源:Skyland Bio招股说明书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生长激素产业2020-2026年市场竞争现状与发展前景报告》,预计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将达到7个,分别为7.21亿元、95.74亿元和114.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80%、24.00%和19.74%。

新华社文章《身高焦虑论'助推针'?危险!网络发酵后,其影响直接体现在股市上:8月5日,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科直盘下跌,安科生物一度下跌15%,当日下跌10.52%。

对生长激素的担忧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就指出,"生长激素的作用被人为夸大",以提醒人们滥用的风险。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生长激素相关问题已在每周质量报告中多次报告。/ 程序截图

一位医生在回应《新周刊》的一名记者时表示,没有人能保证"助推针"的实际效果。虽然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生长激素而引起的疾病,但父母眼中的"矮小"并不意味着孩子"生病"。

事实上,生长激素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8500,绝大多数注射生长激素的儿童都没有达到疾病水平。

生长激素不是"神药",在功效上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许多父母在孩子不高的时候有心脏问题。/ 人物蠕虫创意

河南省洛阳市的父母周伟告诉《新周刊》,他的儿子从去年8月开始就一直在注射生长激素短效水剂,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

一年前,这位5岁的儿子身高102.7厘米,在被诊断出缺乏生长激素之前,支付了2000多元的检查费,医生建议至少两年的"助推针"。现在,儿子已经长了10厘米,花了3万多元。就目前而言,她非常满意。

但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幸运。

知道用户在咯咯笑着问"为什么很少有人打生长激素来让自己变得高大?该回应产生了13,000个支持,引发了关于生长激素实际影响的激烈辩论。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用户的咯咯笑声部分的答案。/ 了解截图

用户提到,他在15岁时做了一系列测试,预计会长到1.55米。由于对自己估计的身高感到不满,她开始进行数月的长效水基生长激素注射。针头每根5000元,每周注射一次,总费用为7万元。

然而,最终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到18岁时,她已经长到只有1.55米 - 无论是否演奏似乎都没有效果。

网友们也对咯咯笑的经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生长激素是由幼苗推动的智商税,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错失机会或个体差异的一个例子。

这似乎造成了一个悖论:注射后长不高的人总是被归因于玩得太晚,即使他们做了全套测试并听取了医生的建议;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来自其他用户的评论。/ 了解截图

命中与否,

这是一个问题

石绍新女儿的测试结果显示,她目前没有问题,不需要"助推针"。

尽管如此,专家们还是给了他们一种粉末状的药丸,他们说这将有助于他们的孩子在睡觉时分泌生长激素。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有报道称,金赛制药公司正在开发口服生长激素。/ 视觉中国

最近的报道阻止了一些父母考虑"举起针头"。

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股骨滑倒,脊柱侧弯,肿瘤诱导...虽然这些只是潜在的不良反应,但父母不禁担心其中任何一个都会落在孩子身上。

兰州父母小丹有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都注射了生长激素,一个月的药费近万元。小儿子于2017年7月开始注射,已经打了三年。连续三年,每3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赶上孩子生长发育曲线后中位线停药。

"这是最后的手段,注射会受到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以及风险副作用的影响,"丹说。为了孩子,妈妈只能选择这种方式。

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尽管提利昂·兰尼斯特在《权力的游戏》中很受欢迎,但对身高的歧视无处不在。/权力的游戏

一方面,有高昂的治疗费用,不可预测的影响和风险,另一方面,如果你不长大,你可能会面临歧视和后悔。

你想打仗吗?注射前每个人都纠结不清。

陈欢曾经说过,她担心钱不花会留下遗憾:如果我这生长激素很差怎么办?

有趣的是,一位在服用生长激素注射后考虑放弃的受访者告诉New Weekly,尽管他低于平均水平,并且因为身高而感到自卑,但这并不难接受。

"成功人士通常低于平均身高,不要相信你看这些企业家。正是因为外表缺乏吸引力,才会更加注重内在的魅力。我的女朋友和朋友都不认为我的身高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身高也帮助我过滤掉了人们的三种观点中的一些。"

(本文所有受访者均为化名)

请参阅文章

"身高焦虑论上'助推针'?危险!新华网, |

"百亿生长激素市场的多面性:身高焦虑,针头增加和智商税"|国家统计局新产品

《2016-2018年中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研究报告》|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