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蔡明亮的《不散》:昔日光景不再的福和大戏院

作者:风影电影

《不散》结尾,我们在平静的镜头中骇然发现,那座刚刚还放映着《龙门客栈》的老式二轮戏院——福和大戏院,从明日起便暂停营业,这是它的最后一夜。这样潮湿阴暗、座位众多的胶片戏院早已被时代汰去,被光鲜的现代影院取代,昔日光景不再,最后消失得无声无息。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自然也没有不散的影片。蔡明亮取名的“不散”二字,是怀抱着留恋与感伤的任性。我们看着片子里的人物如幽灵般游荡在戏院里:陈湘琪饰演的跛脚女售票员几乎只身撑起了戏院的运转;李康生饰演的年轻的放映员百无聊赖地过着日子;《龙门客栈》里的剑客石隽和苗天沉醉在自己的旧日影像中无法自拔,时间却早已将他们抛在身后;神秘的日本男人找寻着自己的同类,却终究是一无所获。

蔡明亮的《不散》:昔日光景不再的福和大戏院

与鼎盛时期相比,福和大戏院银幕光影照耀下无比空荡的座位,显示出了它如今的落寞。出入其间的,其实都是孤独的人,那些不习惯夜里的都市繁华,想沉溺在黑暗里的人。或许,比起嘈杂与热闹,他们对眼下的沉寂也能欣然接受,心中却也不免怀着感伤。《龙门客栈》里的老演员们在戏院外再次相逢,无话好说,也只能叹一句“没有人看电影了”。

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预示着香港武打片的黄金时代,也是蔡明亮记忆中的年少时光。影院的落寞也伴随着港片的没落,成为了书写给那个时代的散歌。留下来的,是沉沦在散歌里的人,他们变成了这座戏院里的“病患”,无从发泄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

蔡明亮的《不散》:昔日光景不再的福和大戏院

《不散》可谓是蔡明亮创作生涯的转折点。在这部电影院里的电影里,他没有放置入那些引诱人进行解读的符号,就是纯粹地用一个个静观式的长镜头,让我们凝视着电影放映时的黑暗中所发生的一切。我们与片中的人物们一起经历着《龙门客栈》的放映,并跟随着他们亲历福和大戏院里的每个角落,破败的、隐秘的、暧昧的、不安的——这座已经消失在历史之中,被雨水冲刷殆尽的老式电影院,有着干净的新式电影院所无从相比的魅力。

观众为什么还要带着情怀走进老式电影院?旧日辉煌的衰颓,不由自主地将答案引向了消极地带。我们其实没有选择的权力,因为绝大多数老式电影院都步入了它们的风烛残年,情况甚至还不如《不散》里的福和大戏院。如今,大部分观众的记忆里早已没有了这种老式电影院的踪影,他们也不再把看电影当成是最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大众趣味的分层变得愈加泛化。

零零落落的观众在放映期间相继离场,福和大戏院迎来了凄冷的收场。六十年代的老歌响起:“一半是辛酸,一半是甜蜜,一年又一年,长叫我留恋”。这是蔡明亮对老式电影院的回眸一瞥,也是那个时代为我们留下的最后的留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