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大气层消失会怎么样?会影响地球生物生存吗?

想要弄明白以上的两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弄明天大气层是什么,又对地球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h1 class="pgc-h-arrow-right">什么是大气层?</h1>
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就如同一层厚约1000千米的气盾护罩一样包裹着地球。
大气层的组成主要成分为:氮气78.1%、氧气20.9%、氩气0.93%、剩下的0.07%由少量的二氧化碳、微量气体以及水蒸气组成。
大气层共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以及最外围的散逸层。而每一层都起着不同的作用。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最低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我们常见的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该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平流层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一般在这一层中飞行;另外,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了90%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的有害辐射。该层中温度随高度迅速增高。
中间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为190开;空气分子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后可发生电离,习惯上称为电离层的D层;有时在高纬度、夏季、黄昏时有夜光云出现。
电离层是指从80km到约500km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散逸层又被叫做外层、逃逸层,也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使质子和氦核的含量大大超过中性氢原子的含量。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大气层对地球起着什么作用呢?</h1>
大气层对于地球的作用上述已经描述了大概,这里也可分5层理解!
(1)维护水圈循环
(2)维护地表氧气过度
(3)吸收紫外线短波辐射
(4)确保液态水体的波动性
(5)阻隔外太空物质
<h1 class="pgc-h-arrow-right">如果大气层消失了会怎么样?</h1>
如果大气层消失,那么地球就会无法抵消外太空物质,水氧也会停止循环,失去了气罩的地球将会受到太阳紫外线100%的直烤,灾害会一波接一波的刷新着地球。
那么大气层消失会发生吗?理论上是不会的,但是毕竟是理论,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最大时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南极臭氧层破洞示意图
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其中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其厚度也不过仅有3毫米,可见其量之微,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灵!
近年被人们关注的臭氧层出现空洞,实为某个区域的臭氧含量,降低到不足以拦截紫外线到使它不能危害于生物的程度。由于地球大气圈中的臭氧在不断地分解和重组,科学家分析得出结论;这种结果很有可能是人类导致的。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科学家表明:如果人类采取措施减少直至消除破坏臭氧层的人类行为后,这种“空洞”可以而且正在补上。 臭氧层中的臭氧是在离地面较高的大气层中自然形成的,其形成机理是: O2 +hv→O+O (高层大气中的氧气受波长短于242nm的紫外线照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O2+O =O3 (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结合就生成了臭氧,大气中 90%的臭氧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 O3是不稳定分子,来自太阳的短于1140nm射线照射又使O3分解,产生O2分子和游离O原子,因此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取决于其生成与分解速度的动态平衡。
大气层消失可能是痴人说梦,但是臭氧层是会被污染破坏的,南极就是很好的例子,好消息是南极上空臭氧的破洞正在慢慢愈合,近几年来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也是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保护生态平衡,才是生命物种持之以恒的生存根本!
2020年南极臭氧层破洞情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