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作者:冷门佳片推

2016年德国电影《托尼·厄德曼》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终极奥义的故事:你幸福吗?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来源:豆瓣影评

你幸福吗?这是一个被很多人问起,甚至被很多人恶搞的话题,但是当看完这部片子,会发现一个恐怖的事实,当你问自己幸不幸福的时候,你甚至不知道怎么回答,反而觉得人活着其实并没有意义。

女主角Ines忙于工作,看似接触上流社会,每天工作忙碌,不缺钱花,实则成为了工作的奴隶,毫无私生活可言。而当偶然的一次机遇,父亲突然造访。 女主角面临的绝对困境在于,由于疏于经营关系而产生距离的父亲,要在她的城市和她共度一段痛苦的时光。

父亲有他独有的那份粗犷的体贴,他以自己的方式笨拙地照顾女儿,可是这样不合时宜的体贴让女儿彻底崩溃了,她的完美生活被不情愿的一点点撕破,露出内里的丑陋与不堪。

女儿崩溃,父亲意识到他毁了她的生活,决定离开。

有趣的是,正片这才开始。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在女儿和闺蜜们抱怨着度过了一个如何如何糟糕的周末,父亲突然出现,化名为“托尼·厄德曼”。他有了各种各样伪装的头衔,成为能言善辩的泡妞高手,德国大使,商业顾问……想成为谁就是谁,他以这样搞笑的,无厘头的方式融入女儿的生活圈子,而在他的女儿心里,他就是一个除了卖弄自己无厘头的幽默一无是处的人。他只能孤独无聊到开快递员的玩笑,被前妻排挤出女儿的生日宴会,像自己的老狗威利一样睡在草坪上,充满不安和伤感。

父亲和女儿,他们对立的身份使他们的感情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我们有多少个角色?我们有多少张面孔?我们有多少种生活?我们是否每天游走其中,将它们频繁切换,并为这种驾轻就熟而沾沾自喜?

孩子总是赤裸着出现在父母面前,而后逐渐将自己层层包裹,直到令他们难以触及。

父亲一直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他试图让接近女儿的内心,并试图带她走出看似华丽实际却失去方向的生活。在父亲的伴奏下,女儿在一个陌生人的一场家庭聚会上放声歌唱。她唱到:

不论成功失败

至少我依自己的信念而活

不论我被夺走了什么

夺不走我的尊严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最终,那个丑丑的长毛怪出现了,它笨拙的弯下腰,挤进了房间,想要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又默默地辛苦离开。她的搞怪父亲,她几乎在他出门后的下一秒就意识到了这个真相。

她追上了长毛怪,迟疑,后来坚定地,用力的抱住了这个傻乎乎的怪物。这个拥抱,一下宽恕了过去与未来。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影片没有任何配乐,另辟蹊径,被刻意加强的环境音,“空气声”,突出了现实世界的嘈杂。一些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声音也是被带到观众耳旁,使画面张力十足。

距离感贯穿影片始终,通片白描,没有厚重的色调,并固执地使用标准镜头,影片企图最接近第三观察者的正常视角。

托尼·厄德曼|戛纳场刊最高分,为何全程尴尬,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活有什么意义?生活是吃好一日三餐,是做你爱做的事,是珍爱身边的人,是拥有独立人格,是追求美的过程,是珍惜时间,是祈愿世界和平。而不是后知后觉,随波逐流,徒劳无功。因为死亡紧随生活本身,所以听从内心。“憧憬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