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散文《捉迷藏》董凯

作者:天眼文化
散文《捉迷藏》董凯

  捉迷藏,这是它的学名。在我们东北,人们都管它叫一一藏猫猫。

  60年代末,我才10多岁,刚上小学四年级,一个半大小子,真是疯淘风炸的年龄。

  到了秋后,打完场了。生产队的场院里,稻草一垛垛,稻乱儿堆成山……

  这里成了我们玩耍的好场所。

  每天晚饭后,黄昏降临,夕阳西下,我们一群小伙伴儿,叽叽喳喳的,就像一群小麻雀,从各家各户″呼拉拉″飞到场院里。然后,就兵分几路去捉迷藏。

  我们这个小队伍,大约有20左右人。每4人一组,共分成5、6组。每个组里的4人当中,首先由两个人先藏,另两个人去寻找。就这样循环往复,一直玩到大半夜。直到月上中天,我们才满心欢喜地各自回家了。

  由于场院面积大,草垛一垛挨一垛,稻乱子铺展成小山坡……

  有个地方就能藏下人。藏的人随处可″猫″,找的人无从下手,像提"逃犯"一样,真的太难找。如果藏的人无声无息地猫在那里,不主动发出信号暴露自己的目标,寻找的人,转了半宿也不会找到。

  为了大伙儿,在玩游戏时都能尽兴,我们事先就有约法三章。5分以后找不到人,要自己发出信号,否则,视为违规,今晚你就不能再″猫″了。所以,谁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人,这事不存在。

散文《捉迷藏》董凯

  在当时,有件事让我记忆深刻。虽然,时令上到了秋后,都以收藏备库了。可场院里,还有稻苗、稻乱子。因此,防火是件头等大事。看场院的更夫,还在日夜坚守。用他的话说:″场院里没啥可丟的,就怕稻草垛失火。″因此,我们每天去那里玩耍,更夫一再嘱咐:"你们咋玩都行,可不能玩火!″所以,在我们每天进场院时,他都像看守一样,把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里外外搜查一遍,就担心我们兜里有火柴。我们心里,你打更老头真多事!"水火无情,人命关天″,这些话老师和家长,都讲了有100遍了,我们的耳朵里,都听出膙子来了。我们大伙儿,几乎是异口同声:″请你老放心吧!″″你们好好玩吧!″

  一个月后,再去看场院里。稻草、稻乱子全都没有了。稻草都分到了各家,稻乱子都给五保户送去了。宽大的场院空空如也,只剩下一圈儿土墙。让我们这帮小家伙儿,心中无比失望。心里说,我们再也没有藏身之地了,这捉迷藏也就划上句话了。

  捉迷藏,这件事已经过去50多年了,现在回忆起来,心中还充满少年时的乐趣儿……那一幕幕的场景仍在大脑的屏幕上浮现着……

  2021.1.23.15.38分于盘锦

———————————————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盘锦市儿童文学学会会员,盘锦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电影家协会会员,2018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盘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散文《捉迷藏》董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