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民俗广场项目位于一里沟口至城东小学路口之间。两侧广场布置文化长廊展示墙,建成展示县城文化底蕴的休闲广场。工程主要内容有:新建窑洞40孔,改造窑洞20孔,浆砌挡土墙4500立方米,绿化2600平米,广场硬化铺装6300平米,高压入地工程,亮化工程,乡镇局立面改造及小企业局改造工程,概算投资2千万元。

<h1>蒸花馍</h1>
乡宁花馍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馍,也叫馒头、卷子。通常有软、硬面之分;有实心和包馅的区别;还有分层垫油,拌调和的花卷。长期以来,馍是我国黄河流域居民一日三餐的主打食品。很早以前,盛产小麦的乡宁,便注重琢磨了蒸馍的技巧和捏制花馍的手艺。星移斗转,时序迁变,精致的馍文化在一代代农家主妇的巧手捏制当中,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致。
<h1>手工月饼</h1>
乡宁空心月饼,相传五百年,享誉八百里,盛名两世纪,这是几千年古老文明为我们留下的优秀的传统美食和文化遗产,是一代代乡宁人民不断传承、不断创新、引以为豪的无价财富,乡宁空心月饼不仅制作特殊、形状特别,还表达了人们对中秋佳节合家团圆的浓浓情意,而且其营养成分,也符合了现代人低脂肪的要求。
<h1>油糕</h1>
山西人取“糕”为“高”的谐音,把吃油糕当作一种吉利象征流传下来,油糕也成为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只是不同的地方糕面的材料稍有不同。人们婚嫁迎娶、盖房上梁、小孩满月等宴席上都少不了油糕、以及大年三十人们还要吃接年糕,寓意“步步高升”。乡宁油糕尤以“皮脆肉软,味道甜美”而享有盛名。这就是山西人用油糕来祭祀晋大夫荀息荀息的由来。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民间便以炸油糕方式繁衍了古庙会的特定风貌。庙会上乡宁人就架起油锅,亮出自家手艺,吸引来自四邻八乡的人们赶集吃油糕。
<h1>饸饹面</h1>
乡宁饸饹面的做法很简单,把面粉倒入盆内,加温水揉成面团,放盆里醒一会儿,趁这个时间把水烧好,面醒好以后切成大小差不多的条状,在国上架上饸饹床,在饸饹筛孔片上抹油,条状面条放进去压好粗细均匀的10mm的长面条,热水里煮熟过凉水。当然,在面煮好之前,得把菜备好,土豆丁,胡萝卜丁,豆腐块,香菜,葱段,西红柿粒,肉粒,往锅里倒油,油热后,先放肥肉编出猪油,再放入瘦肉煸炒,加入酱油,确定熟了之后,放切好的葱姜蒜,爆香后,放辣椒面,变红后,放提前准备好的土豆丁,胡萝卜丁,西红柿粒,撒盐,继续翻炒。炒的差不多了加入清水,没过菜,水稍微放多点,熬熟以后放入豆腐,关火。把面盛入碗中,浇菜。端上桌之后,撒上一点葱末一点香菜,一圈醋,一根麻花,一个卤蛋,乡宁饸饹面的标配。
(原创图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