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大臣李东阳,为何屡次提出辞职,却还能长期担当要职呢

作者:如日中天54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明代中期的大臣,名字叫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他比较奇特的经历是,在朝为官后曾经向二位皇帝,总共19次提出辞职,皇上不仅没有批准,而且还让他长期在朝廷中担当要职,结果他立朝50年,其中进入内阁18年,成为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位内阁首辅。

明朝大臣李东阳,为何屡次提出辞职,却还能长期担当要职呢

李东阳

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李东阳不平凡人生经历的故事。

一。少年就刻苦读书,以科考好成绩入仕

李东阳,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六月九日,出生在京师的玄武湖西浒,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他出生时其父亲已经31岁,这在古代算是老来得子吧。

李东阳从小非常聪敏,刚3岁时就能作直径一尺大的书法,被人们称为神童,明景帝听说后下召验试后,还给了他赏赐。之后,李东阳学习更加刻苦认真了,长到8岁时,景帝下旨将李东阳以神童身份,进入顺天府学习。

进入顺天府得到良好教育的李东阳,在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中异常顺利。在天顺六年(1462年)八月,他参加顺天乡试,中举;第二年又参加会试,中185名;在第三年殿试中,李东阳取得了二甲第一,被选入翰林院任职,从此踏入仕途。

二。成化期尽职尽力,弘治期入阁,因病请辞职

以科举好成绩顺利入仕的李东阳,在踏入其政治生涯之初,即明宪宗的成化一朝,其升迁并不顺畅,基本上是九年任满一迁,而且他做了很长时间的侍讲学士,却仍没有进入关键部门任职。

明朝大臣李东阳,为何屡次提出辞职,却还能长期担当要职呢

李东阳画像

但是年轻的李东阳,对官职的升迁毫不在意,他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曾参与修纂《英宗实录》;并有《南行稿》一书、《祭外舅蒙泉先生文》一稿等个人作品问世。他以宽阔的心胸和难得的政治成熟,坦然面对现实状况。

弘治元年(1488年)闰正月,明孝宗下召让李东阳充当纂修官修《宪宗实录》。历经三年后,《明宪宗实录》编制成功,李东阳以纂修实录有功,职位升为太常寺少卿。并从此得到孝宗的重用。

弘治八年(1495年),李东阳与谢迁受命入内阁参预机务,开始进入内阁。李东阳没有辜负皇命的信任,他与徐溥、刘健、谢迁受命为总裁官,修撰《大明会典》;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衔兼文渊阁大学士负责教导皇太子出阁读书。

正当李东阳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没想到他因劳累过度,得了痔疮、昡晕等疾病,以至于影响正常工作。弘治十四年(1501年),三月,李东阳以得病不能工作为由申请辞职,皇帝不准。后来四月、五月他又两次上疏请求辞职,皇帝还是不准。这说明此时的孝宗皇帝已经离不开李东阳了。

明朝大臣李东阳,为何屡次提出辞职,却还能长期担当要职呢

李东阳剧照

李东阳只得带病坚持工作,他除了多次担当殿试读卷官外,曾参与编纂的《大明会典》也已经成书;他还与刘健、谢迁上言请求编写《历代通鉴纂要》,获得皇上批准。

明孝宗为表彰李东阳的功劳,曾赐玉带织金衣及红蟒衣各一件。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到弘治十八年(1505年)的二年间,李东阳因身体原因又曾5次向孝宗请求辞职,但都没有得到批准。列数弘治一朝,李东阳曾向皇上提出总计8次辞职报告,都没有得到孝宗的恩准。

三。正德期11次提辞职后,方得告老还乡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明孝宗下召李东阳与刘健、谢迁入乾清宫共同领受顾命。当明孝宗死后,明武宗即位。七月,李东阳以辅导太子之功与谢迁同升少傅仍兼太子太傅。

李东阳又向新皇帝提出了辞呈,刚即位的明武宗与他父亲一样没有同意。不仅如此,同年的八月十三日,李东阳与谢迁同授光禄大夫,勋柱国,皇帝还赐李东阳以己身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诰命。十二月,又诏命他修纂《孝宗实录》。

明朝大臣李东阳,为何屡次提出辞职,却还能长期担当要职呢

明武宗剧照

纵观正德年间,李东阳总共向明武宗提出过11次辞职报告,其中前4次仍然是因为他的身体原因,以及他对武宗逐渐开始信任奸臣的缘故;后7次则完全是因为宦官刘瑾把持朝政,他实在独木难支、无力回天而提出的。

明武宗执政之初,由李东阳与刘健、谢迁共同主政,朝廷还是风清气正的,但随着武宗开始放任宦官刘瑾胡作非为,刘瑾逐渐把持朝政,朝廷风气江河日下,正德元年(1506年)二月二十三日,李东阳与刘健、谢迁为了抵制刘瑾乱政,开始上疏请求集体退休,明武宗没有批准。

在之后的二月与十月,他们又二次向皇帝提出辞职,到最后一次,皇帝只批准刘、谢二人离职,却独留下了李东阳。李东阳非常无奈,他只能独立支撑大局,强忍着身体不适,留下来与刘瑾为首的“八虎”作针锋相对地斗争。

在接下来独立支撑局面的情况下,李东阳虽然贵为内阁大学士,但他平易近人广交朋友,在政治上更多采取的是忍让的态度,他不管和士林还是宦官、外戚等都能相处得不错,为了斗争策略的需要,他往往不轻意表达自己的个人主张。

明朝大臣李东阳,为何屡次提出辞职,却还能长期担当要职呢

刘瑾剧照

通过艰苦地努力,李东阳接下来成功保住了刘、谢二人的性命;还保障了名臣杨一清等免遭权臣迫害。在坚决与权臣作斗争的同时,李东阳还坚持为朝廷做好他份内之事。

正德二年(1507年),李东阳编制成《历代通鉴纂要》一书;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孝宗实录》一书成。他还为平定宁夏民乱、直隶、山东、河南、江西等义军叛乱献计献策,使得朝廷顺利平乱。

然而,李东阳越来越感到自己独木难支,对“八虎”乱正,武宗的昏庸实在无力回天了。所以从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至正德七年(1512年)十月的六年中,李东阳先后向武宗又提出过7次辞职申请,但都没有获得批准。

直到正德七年(1512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李东阳又以身老生病恳求退休时(第12次),皇帝这才予以准许,并赐敕褒誉李东阳,下令有司时加存问,给李东阳月食八石待遇,恩荫其侄李兆延为中书舍人。十二月三十日,李东阳上疏谢恩后正式退休。

明朝大臣李东阳,为何屡次提出辞职,却还能长期担当要职呢

内阁首辅李东阳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七月二十日,李东阳因病而寿终正寝。明武宗追赠李东阳太师,谥号文正。

李东阳除了政治成就突出外,其文学及书法成就也较丰厚。他是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个人作品有《怀麓堂稿》、《怀麓堂诗话》、《燕对录》等传世后人。

总之,明代中期大臣李东阳,在朝为官后曾经向二位皇帝,总共19次提出辞职,皇上不仅没有批准,而且还让他长期在朝廷中担当要职,这说明他能为国为民勤恳工作,贡献不小,皇帝离不开他。所以让他立朝50年,其中进入内阁18年,成为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位内阁首辅。

李东阳克服病痛,坚持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精神,值得人们称赞;他敢于并善于与权贵作斗争的优良作风,更加值得我们敬佩。我们应该保持强壮的体魄,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与反党、反社会的邪恶势力作长期地斗争,为国富民强作出毕生地贡献。

明朝大臣李东阳,为何屡次提出辞职,却还能长期担当要职呢

李东阳画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