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赓与李克农、陈士榘去饭店吃饭,三人都没带钱,怎么解决的?

作者:历史客栈

上世纪50年代末,大将陈赓、上将李克农、陈士榘,一起去机场为一个外国的军事代表团送行。

代表团走后,陈赓突然提议说:“附近有一家西安饭庄,据说做的陕北菜很地道,我们离开延安这么多年了,一起去重温一下?”

李克农和陈士榘也欣然同意,于是三人就去了这家西安饭庄。

陈赓与李克农、陈士榘去饭店吃饭,三人都没带钱,怎么解决的?

三人点完菜后,服务员说:“我们这里是先结账的。”

三人赶紧凑钱,可是,这次出来得太急,三人身上都没有带钱,不禁面面相觑,都很尴尬。

眼看一场难得的聚餐就要泡汤,陈士榘说:“我家离得最近,我回去拿!”

就这样,陈士榘一路跑回了家,拿来了钱,三人这才吃完了这顿难得的饭。

这个故事是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记录的,后来说:“父亲这一代人,从来没有想过靠着自己的地位搞特殊,这三位将军个个都是位高权重,只要说出他们的名字,这家饭庄的老板肯定不会收钱,但他们谁也没有说,而是严格遵守规定,先交钱,后吃饭。”

陈赓与李克农、陈士榘去饭店吃饭,三人都没带钱,怎么解决的?

陈士榘是开国上将,工资一开始是425元,1960年之后降到了342元,虽然不低,但是陈士榘家的孩子多,还要经常接济亲戚朋友,所以每个月也是捉襟见肘,到了困难的时候,别说吃饱饭了,一天能吃上一顿饭就不错了。

但即使是这么艰难,陈士榘也从来没有向组织伸手,严禁任何人占公家的便宜。

陈士榘每个月的工资,都是由秘书去领,有一次,秘书去领工资的时候,却发现少了26块钱,就问出纳是不是算错了,出纳说没错,这26块钱是陈士榘将军要求扣的。

原来,陈士榘有一次要去外地办一件私事,因为时间很紧,就坐着专车去了,回来后,陈士榘专门让司机算了算这次的费用,共花了26块钱,陈士榘就主动去财务室,说自己这次用车是办私事,不能报销,费用从自己的工资里扣除。

秘书后来感慨地说:“其实陈士榘那次去办事,也不是什么私事,就是去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的,但陈士榘仍然认为不能占公家的便宜,坚决要从自己的工资里扣。”

陈赓与李克农、陈士榘去饭店吃饭,三人都没带钱,怎么解决的?

陈士榘将军不光严于律己,对孩子们的要求同样很严格,严禁孩子们跟着自己沾光,陈士榘有一辆专车,陈家的孩子们一次也没有坐过。

有一次,陈士榘的女儿陈小琴生病了,又不想耽误上课,就提出让父亲的车送她去上学,结果陈士榘一听就火了,严厉地批评她说:“老百姓家的孩子病了也有车送吗?这辆车是国家给我工作用的,不是给你们用的,以后再敢有这种要求,就给我离开这个家!”

就这样,陈小琴发着高烧,顶着大风,一个人走着去了学校,从此再也没敢提坐车的事。

别说这些原则性的事了,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东西,陈士榘也决不允许孩子们要。

有一年,工程兵部举行国庆晚会,陈士榘带着孩子们也去了,放完礼花后,地上有很多礼花燃烧后的小降落伞,很多孩子都跑过去捡,陈士榘的孩子也捡了几个回来,结果却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说这是公家的东西,赶紧给军务处送回去!

孩子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把小降落伞送到了军务处,结果军务处的人一看,都哭笑不得,说:“陈司令这要求也太严格了吧,这些东西没什么用,送回来我们也是扔掉的。”

其实,陈士榘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小降落伞没有用,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牢记一个原则:任何公家的东西都不能要!即使是没有用的东西,也不能要!

陈赓与李克农、陈士榘去饭店吃饭,三人都没带钱,怎么解决的?

在陈士榘的严格要求下,陈家的几个孩子也都养成了严于律己的作风,在上世纪90年代,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去参加一个会议,当地部门为了表示重视,安排了警车在前面开道,路上的行人也被护栏阻止在路边。

陈人康看到后,立刻下车,要求撤掉护栏,不能阻止群众出行,而且警车也要开走,不需要开道。

负责接待的人说,这是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等大家过去了,再让行人通过也不迟。

但陈人康说:“我们的时间是时间,群众的时间就不是时间了吗?如果因为我们来了,就耽误群众们的时间,我们还是共产党人吗?”

最后,在陈人康的坚持下,负责人只好撤掉了护栏,陈人康等人的车夹杂在群众们中间,一起走。

后来,陈人康说:“别说是我了,就是我父亲如果还活着,也绝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这不是让我们脱离群众吗?”

陈赓与李克农、陈士榘去饭店吃饭,三人都没带钱,怎么解决的?

1995年4月14日,是陈士榘将军的86岁生日,当时陈将军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大家觉得这很可能是陈将军的最后一个生日了,就决定给他办一场比较隆重的生日宴会。

因陈士榘的地位很高,有关部门也批示同意,并列了一份宴会预算,请陈士榘签字。

陈士榘知道后,立刻皱起了眉头,说:“这是谁让这样搞的?”

大家说:“这是大家的心意,有关部门已经同意了,就等您签字了。”

陈士榘把预算单子扔在地上,很气愤地说:“我陈士榘什么时候这样干过?不要因为一次生日,把我一生的作风改变了!你们应该知道,我们党历来有纪律,不能用公款请客吃饭,我一辈子都是这样遵守的!”

陈士榘很激动,喘息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听说全国公款请客一年就要花去上千亿元,这还了得?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可不是为了自己享受!”

陈赓与李克农、陈士榘去饭店吃饭,三人都没带钱,怎么解决的?

最后,陈士榘决定,所有宴会都取消,并让工作人员找来一个坛子,里面装上清水,寓意“清如水”,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就这样,在陈士榘的最后一个生日上,没有想象中的豪华大餐,只有那一坛清水。

3个多月后,1995年7月22日,陈士榘将军与世长辞,享年86岁。

陈士榘临终前,让夫人拿来纸和笔,颤颤巍巍地写了一首诗,就是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陈士榘将军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没有人知道,您知道吗?

(参考资料:《一生紧随毛泽东》《为理想而战斗》《祖国》)

——了解更多的开国将帅故事,可以看看历史客栈的专栏,共100篇开国将帅列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