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年关刚过,日军便开始大范围“扫荡”晋东南八路军根据地。敌人的进攻八路军队伍带来了巨大的伤亡,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也在敌人的扫荡中壮烈牺牲。
左权将军是我军牺牲在抗日战争战场上职务最高的将领,也是我党我和我军在战争年代的一个重大损失损失。
左权的牺牲给彭德怀等八路军高级指挥将领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可是痛定思痛的彭德怀又不得不面临一个重要的难题,那就是——左权原来的职位应该由谁来接替。
在左权牺牲之时,他身上肩负着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和前方指挥部参谋长两个重担,而这两个职位都是关乎着八路军生死存亡的要职。
加上当时八路军所面临的处境十分艰难,所以彭德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要深思熟虑一番。

图|抗战时期的彭德怀
最后这个任务落在了滕代远的身上。
左权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他没有牺牲,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定会被授予很高的军衔,就算不是元帅也一定是大将级别。
而戏剧性的是,接替了左权职位的滕代远,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也没有得到任何军衔,至于他未被授衔的原因,就是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临危受命</h1>
当初在接替左权参谋长一职的候选名单上,彭德怀写上了三个人的名字:叶剑英、林彪和滕代远。
三个人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在八路军内部都是数一数二的,想必接替左权的职位也定能胜任。可是一番考量下来以后,还是只有滕代远一个人最为合适。
图|青年时期开朗爱笑的滕代远将军
彼时,叶剑英正担任八路军参谋长一职,同时还兼顾着中央军委参谋长以及军事学院副院长的职务,虽然是能者多劳,但是任务艰巨量多实在是分身乏术了,如果再让叶剑英到前线去奔波,无论怎么想都不现实。
叶剑英被排除以后,还剩下林彪和滕代远。
可是林彪身上也有要务,他要跟周总理一起在重庆奔波谈判,如果临时抽调林彪回来,那就要再找一个人却接替林彪的位置,实在麻烦;
如果想要等林彪谈判结束也并不现实,彼时周总理等人在重庆已经周旋了一年多,没有人知道谈判什么时候能结束。
图|忙碌工作的周总理
所以,选择滕代远来接替左权的前方指挥部参谋长一职是最优解。
而且,滕代远与彭德怀还曾经联手进行过反围剿战争,是一队配合默契的老搭档,让滕代远来配合彭德怀,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
就这样,滕代远成为接替了左权的职位,成为了前方指挥部参谋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0">与朱毛彭并列</h1>
如此一来,可能很多人觉得滕代远接替了左权的职位是“捡漏”,其实不然,能上彭德怀的候选名单,对滕代远的能力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肯定。
要知道,滕代远也是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1904年,滕代远出生于湖南省麻阳县下玳瑁坡村。“九·一八”事变以后,滕代远远赴苏联学习,并在此期间创作了一本近20万字的著作:《中国新军队》,用来宣传增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日救国必定胜利的信心。”
图|滕代远正与毛主席交谈
从苏联回国以后,滕代远与陈云一起在新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并于1937年离开新疆,前往延安。毛主席在延安亲自接见了他并提议他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在抗战时期,滕代远为我党、我军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是我党的重要元老,也是为我军变大变强的重要元勋。
1938年1月15日,中央军委电示前后方:任命滕代远为中央军委参谋长,协助中央和毛主席等指导全国抗日战争中我军军事行动。
滕代远首先紧紧抓住军委参谋部一局(作战局),通过他们把敌、伪、友、我军的部署与动态摸清楚,做出综合分析。
他几乎每晚11点至12点都向毛主席等汇报,为中央军委、毛主席制定战略方针和对敌斗争的决策,及时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滕代远正在跟战士们了解情况
与此同时,滕代远很重视军委参谋部二局(技术侦察局)工作。他要求对通过技术侦察获得的情报,作综合分析,加强研究,反复验证,使情报更准确。
对于参谋部三局(通信联络局)工作,滕代远等也很重视。
1938年以后,三局直属队已有6个无线电分队,分别负责联系党的系统、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八路军总部及其所属各师、新四军、留守兵团等电台及新闻发报台等。
滕代远针对当时我军通信器材短缺,电讯设备十分不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经周恩来批准,军委参谋部派员两次赴香港采购通信器材。
图|滕代远与战士们一起劳动
军委参谋部四局负责全军的干部调配、管理和干部的教育、训练。
滕代远很关心干部的成长和提高,尤其关心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他带头并组织参谋部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等重要军事著作,还组织大家到抗大去听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讲课。
滕代远还协助毛主席积极做好统战和外事接待工作。
中共中央于1938年9月至11月在延安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滕代远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会议期间,滕代远抓紧时间与来自华北、江南和大后方的军政领导人频频接触,了解前线和敌占区的敌我情况,分析研究各根据地、各战区的斗争形势,为中央军委指挥对日作战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搞摩擦的军事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军事资料。
图|滕代远与毛主席等人合影
在敌机轰炸延安以后,滕代远以防空司令部司令员的名义发出公告,宣布敌机袭击延安的情况及造成的损失。
随后,根据损失情况加强防空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严格遵守防空司令部的各项指令,迅速落实包括疏散方案在内的防空措施。
1938年冬,滕代远与林一在抗日战争烽火在结为革命伴侣。
1939年12月,由于阎锡山制造“十二月事变”,而贺龙、关向应率晋西北的八路军120师主力正在冀中对日作战,晋西北八路军和新军又急需解决统一指挥。
图|滕代远与家人合影
中共中央一面电令贺龙率部返回晋西北,同时决定滕代远参谋长作为中央军委代表,前往晋西北指挥反顽斗争。
新婚不久的滕代远匆匆离开延安,奔赴晋西北战场指挥。
到山西以后,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精神,滕代远宣布成立晋西北行动委员会,负责指挥八路军和新军,处理军事行政事宜,解决了八路军和新军的统一领导问题,从而保证了反顽斗争的胜利。
1940年5月,晋西北局势已经趋于稳定,根据中央军委、毛主席电令,滕代远前往太行山八路军前方总部接受新的任务。
图|滕代远与客人合影
1940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调滕代远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总校副校长。敌后办学是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
但敌后斗争十分艰苦复杂,要在日伪和顽固势力的包围中生存、发展,只能是边学习,边战斗。
滕代远等总校领导人,不得不频繁地组织指挥全校师生向安全地带转移。他在抗大总校工作期间,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物质条件空前困难的时期。
为了从生活上保证教学,滕代远号召和组织全校人员开展生产节约运动,实行严格的预算、决算,提出:“节约一分钱,增加一分抗日力量”。
在生产上,他号召各伙食单位蔬菜自给、烧柴自给。师生们利用驻地房前屋后以及附近山上荒地,种植瓜菜,喂猪养羊,自己舂粮磨豆,自己砍柴挑煤。
图|“抗大”旧址
滕代远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逐步形成了他特有的“严、实、深、细”的治学思想和风格。
他按照加强正规化建设的规划,对学校教学研究、教材编印和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在抗大成立五周年的前夕,他花了很大精力,组织各方面干部,全面总结抗大创办五年来的成绩与经验,经集体讨论研究,最后写出小册子《抗大五年来工作经验》,上报中央军委,下发至部队领导干部和各分校。
滕代远特别强调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生活的日常养成,十分重视制式教练(即队列教练)、军事技术和军事体育训练,认真组织近乎实战情况的军事演习,严格坚持早操及内务制度。
图|滕代远正在讲话
滕代远在抓教学的同时,根据当时战争环境,迅速、及时、准确地掌握驻地周围的敌情动态。
他听取汇报,研读敌伪报纸有关报道等。每晚把收集到的敌情动态,及时综合向总部汇报,并向校部及各大队发敌情动态通报,使学校各单位能在对敌人保持高度警惕的情况下进行工作。
在敌后办学的日子里,最艰苦的是1942年“五月反扫荡”。
在抗大第八期开学不久,日军驻华北司令官声称:“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边区的一半”,“宁肯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的干部。”
图|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本军
抗大总校在晋冀边境与敌人周旋了两个来月,边战斗、边教学。
最后,又胜利地回到了浆水镇。抗大的一些老同志回顾说:
在这次反“扫荡”中,抗大是敌人合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稍有疏忽,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幸亏滕代远等校领导,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多次组织近似实战的军事演习,周密地制定了作战预案,在战斗中,决策果断,指挥若定,才能在危急中保全了抗大总校的大批干部和学员。
滕代远在敌后办学共两年零两个月,先后培训了近万名干部,为我党我军输送了大批优秀骨干。
图|日军正在打家劫舍
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由于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英勇牺牲,中央军委在8月25日发出通令,任命滕代远为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
在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追悼左权后,他离开了抗大到八路军前方总部赴任。
作为红三军团的创建者,又在军团任职数年,滕代远素来平易近人,爱护干部,关心群众,是接任左权职位的不二选择。
对他的到来,彭德怀也非常高兴,他认为,滕代远当过中央军委参谋长,胸中有全局,既有政治工作经验,又能打仗,而且一起领导过平江起义,相互了解,容易合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6">资历可当元帅</h1>
滕代远到前方总部任职时,前总各部门分布在晋中辽县(即因为纪念左权而易名的左权县)麻田镇及附近村庄。
图|彭德怀与滕代远合影
他到任后除协助彭德怀处理冀中平原主力部队转向山区根据地,余部开展游击战争以外,首要工作就是真正抓好精兵简政,以提高机关在新形势下的战斗力。
1943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太行分局与北方局合并,129师与八路军总部合并,由滕代远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邓小平为代理书记、滕代远等为委员组成北方局。
当时刚刚到北方局工作、担任秘书处处长的陈鹤桥回忆“滕杨方案”制订前首次见到滕代远的情景:
到了左权县麻田镇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正遇到滕代远参谋长和杨立三副参谋长,为了度荒亲自找农民调查,采集了二十多种能吃的野菜、树叶做样品,叫各单位行政管理干部来认识,指示他们抓紧时间带队去多多采集,以这些野菜树叶和粮食一起煮饭吃,借以度荒。
图|滕代远与战友们合影
1944年,国际反法西斯的斗争形势发展很快,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困境,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使中国大陆的日军与在南洋的日军联结起来,依靠中国大陆进行垂死挣扎。
从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接连发动了豫中、长衡、桂柳三次大的战役,国民党军队大溃败。与此同时,毛主席发出号召,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一切抗日力量,对日本侵略军展开局部反攻。
滕代远根据毛主席号令,和邓小平、杨立三等要求所属部队以临战姿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6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北方局、八路军前总部署太行、太岳区派遣两个小团挺进豫西,开辟河南敌后抗日根据地。
图|毛主席正在讲话
7月,邓小平、滕代远和杨立三向前来麻田镇受领任务的皮定均、徐子荣、方升普传达党中央的决定:组成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迅速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滕代远宣布八路军总部命令,任命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治委员并担任中共豫西地委书记等,方升普为副司令员,郭林祥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接着,他详细介绍了豫西的敌情,部署了部队进入豫西的战略任务。邓小平作了重要指示。
1945年2月,滕代远又专程赴太岳军区指导部队训练。为了改善部队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他亲自审定军工生产计划,研究自制武器发展方向。
图|抗战时期的邓小平
5月1日,军工部召开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大会,滕代远出席并讲话。
他扼要回顾了对敌斗争情况,介绍了军工生产为消灭敌伪军、扩大解放区作出的重要贡献,号召战斗在军工生产战线上的干部、战士、职工以实际行动为支援前线,准备大反攻作出新成就。
从4月至6月,滕代远主持前总指挥太行、太岳部队和八路军总部警卫团先后发起豫北战役、中条山西部战役、安阳战役等,收复失地。
这时,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6月,根据党中央通知,滕代远乘飞机离开太行前往延安,作为中央委员出席党的七届一中全会。
图|毛主席、周总理等在延安
期间,他当面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了华北前线军民抗战情况和重大胜利,并和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安排了所属军区、旅、纵队主要领导人人选。
8月9日,毛主席发表声明,号召全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进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接着,8月10日,延安八路军总部发布命令:解放区各军区部队,均须向本区所属范围之敌展开猛烈反攻,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迫使敌人投降。
滕代远和刘伯承、邓小平从延安电示晋冀鲁豫各军区:我应迅速准备夺取城;14日又命令晋冀鲁豫军区各部队迅速扩大解放区,扩充野战军,巩固和扩大人民革命力量。
图|剪彩现场的滕代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7">第一任铁道部部长</h1>
1948年11月,滕代远接到了周总理的口头指示:以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作基础,在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
1949年1月10日,滕代远正式接到了中央军委的委任令,担任军委铁道部部长一职。
接到命令后不久,滕代远立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向与会人员宣布了中央对于铁路建设的相关指示。
会议上,滕代远发表了重要讲话:
“从今日起……(我们要)依靠工人阶级,加强党的领导,发动广大的铁路职工,组织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定要大力抢修桥梁、线路和有关设备,把运输事业管理好,保证运输,尤其要保证军运、粮食和煤炭的运输,把新修的铁路建设好,把铁路机车、车辆工厂办好……有力的(地)支援我人民解放军的行动,做到军队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有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前进,实现全国铁路的统一领导,促进国民经济工作的发展。”
图|滕代远与铁路工人合影
彼时,中国境内的铁路大多都是自1876年开始修建的,全长大约26857公里。
从修建之日起到1948年,已经经过了七十多年的时间,很多地方都已经出现了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的现象。
1949年2月,滕代远率领数十人进入北平办公,最先将铁路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了解和计划,根据滕代远的了解,当时铁路的通车里程(为)12000公里,铁路职工40万人。
在西柏坡参加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之后,滕代远等铁路工作人员又亲自将毛主席等党中央及其机关工作的同志们接到北平。
北平、天津解放以后,滕代远又加紧了对铁路的抢修,在那之后短短的两个半月中,滕代远便带领着铁路部的工作人员将通车里程争取到了1000多公里。
图|毛主席出访苏联也是滕代远极力协助
一开始是将北平、天津附近的铁路修复好,接着就是北平经天津到山海关、到张家口、到平汉铁路涿州和天津到德州等线路。
虽然后来的滕代远并没有上场打仗,但是却成为了队伍后方最强有力的支援,他带领着铁道部门,不仅沟通了东北与华北,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还将顺利将第二、第三和第四野战军送抵长江,胜利地完成与保障百万大军渡过长江的作战,解放了南京、上海和武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从1949年3月起到1949年10月止,铁路职工和铁道兵团全体指战员抢修了通车里程4475公里。用实际行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图|滕代远正在视察工作
截止到1949年年底,共计抢修通车里程8200公里,超过年初计划3倍以上。
滕代远说:
“其中(有)3569公里的线路、桥梁、房屋、设备等被敌人破坏非常严重,(要修复)差不多(要花费)等于新建一段铁路所用的材料、经费和人力。敌人估计我们10年、20年时间都恢复不起来,而我们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就把它修复通车了。”
语气中满是自豪。
1949年10月19日,滕代远被正式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以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位。
图|滕代远将军旧照
备受器重的滕代远也觉得身上的任务更加重大了,也只能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组织上的信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4">没有军衔</h1>
到1949年底,我国人民铁路已经获得解放,归人民所有的铁路线是27794公里,已经办理通车的里程是21046公里。就是说,比1948年底通车里程,增加80%,我们的铁路职工也增加到50万人了。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让人很是意难平,那就是滕代远并没有任何军衔。
而他没有军衔的原因也很简单,毛主席曾经在评定军衔的时候说过:“转到地方工作的同志,原则上不参与评定军衔为好。”
而1955年的时候,滕代远已经少是铁路部的部长了,所以按照原则规定,滕代远是没有参加授衔的。
图|毛主席正在看报
滕代远听到了毛主席关于军衔评定的建议以后,也积极响应了毛主席的号召,主动放弃了自己的评衔资格。
很多人都觉得滕代远可惜了,可是滕代远却说:“我只需要在国家后面做贡献就行,军衔什么的,我不在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