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斑病
褐斑病经常危害瓜果类、蔬菜类经济作物和花卉草坪等植被,是作物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防治要以物理方法和化学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为主。

一、危害特点
病菌开始出现若干个褐色小点,随着小点的不断扩大,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产生灰褐色霉菌丝,受害叶片从叶柄部开始,由绿色变为褐黄色提早脱落,严重时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四招认清褐斑病【以柑橘为例】
1.带尾须病斑
褐斑病菌主要危害嫩叶、新梢和幼果,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和枯梢。受害叶片上产生的褐斑常带有尾须,形成一个眼型病斑。
2.微凹陷,黄色晕圈
在危害部位会形成褐色至黑色小点或病斑,病斑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略微凹陷,有黄色晕圈。
3.枝梢弯折、枯死
嫩枝上的危害症状与叶片的相似,病斑在枝梢上数量不等,可沿输导组织扩散。当病斑环绕枝梢大半圈时,枝条弯折,环绕一圈时,枝梢枯死。
4.幼果表面木栓化龟裂
幼果谢花后立即发病,刚发病时病斑针头状,随后扩大成凹陷的黑褐色病斑,严重时幼果脱落。不脱落的幼果病斑随果实膨大而凸起,表面木栓化龟裂。
二、发生规律
褐斑病的侵染时间一般在5月中下旬,只要有10mm的降雨或者晚上叶片露水时间超过6~8小时,褐斑病就会侵染叶片。褐斑病菌的侵染是靠雨水传播,雨水落到地面飞溅到近地面的叶片上,先侵染近地面的叶片,而后向内膛及上部侵染。温度低潜伏时间长,温度高潜伏时间短。褐斑病发病的最适温度是20~25度。降雨与湿度大是褐斑病流行发病的条件,高温高湿为褐斑病爆发创造了条件。
三、综合防治
1、加强果园的肥水管理,提高果树抗病能力。这几年,给果园施肥采用平衡施肥的方法,将有机肥、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按照科学的比例和数量选择最佳施肥方式,补充给果树,从而满足果树对各种营养元素的最佳需求。这样做果树在生长季节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树势也健壮了,抗病虫害的能力就会得到增强。
推荐使用【COMPO施诺德复合肥+氨基酸叶面肥】
【氨基酸叶面肥】
1、 富含植物源氨基酸和高活性多肽,促进作物养分快速吸收利用;
2、蕴含光合诱导物质,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光合产物;
3、增强作物防御机制,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减轻低温、干旱等逆境对作物的损伤。
【高塔硝硫基复合肥】
15-15-15、20-5-15、15-5-23
1、高活性生物刺激素,提高作物抗逆性,能“防病”的硝基肥
2、促进养分吸收和转运,“增产提质看得到”的硝基肥
3、施诺德DMPP技术,稳定长效,“不怕徒长”、“果梢同促”的硝基肥。
2、每年果树落叶后,及时清扫果园内的落叶,深埋或浅翻入土,减少越冬病源。
3、调整果园内果树相互之间的密度,进行合理整形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
4、低洼果园做好排涝工作。
5、根据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应在春梢、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抓准时机施药,其中以春梢3~5cm时和落花期2次防治最为关键,秋梢期根据发病情况再喷药1~2次。
推荐使用【丰靓+中昇布津+阿卡迪安】
【丰靓】
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主要抑制病菌细胞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使用对西瓜炭疽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中昇布津】
1、对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同时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对作物非常安全,花期、幼果期都能施药。
3、混配性好。
4、对叶螨和病原线虫有抑制作用。
【阿卡迪安】
1、促进作物各个器官均衡健壮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促根壮杆,抗倒伏。
2、增强作物的生命力,抗病、抗旱、抗寒、抗盐。
3、增加叶绿素含量,使叶片增厚、叶色浓绿,提高光合效率。
4、缓解药害、肥害,趋避蚜虫、牛、羊等。
5、PH9-11中和土壤酸性。
【声明】
本文图片收藏自网络,曾尝试联系作者未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公众号,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