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作者:八月老喻

1944年9月,新上任的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在一分区司令部所在的小兰村忙完就去平西了,杨成武也离开一分区核心地区,在满城县的慈家台焦急等待消息,准备去冀中军区就任司令员。

在抗战开始后的整整7年时间里,杨成武都是极为硬气的,要求主力部队平时必须穿军装,以便跟游击队区分开来,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从不脱下那身军服。这倒不是他讲究战争规则(鬼子也从来不讲),而是他有一种信念,认为正规军就得有正规军的样子,穿着便装只能方便逃跑(侦察或突击部队除外),老百姓看不到八路军,心里就没了指望。而只要视野里还有穿军装的人,大家就会明白,自己还有依靠,因为杨司令的兵就在那里,不用慌!

有鉴于一分区经历过几次大扫荡,杨成武一直认为,自己也是见过大场面的,相关要求不算过分;所以当初听说李振军化装突围时,他气得七窍生烟,认为这是战场叛逃性质的行径。现在,轮到他也要去冀中了,这才知道,自己先前那一套,实在是太教条了。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此刻的冀中早已普遍伪化,到处是林立的据点和一道接一道的封锁沟,虽然拼死开辟出了一些游击区,却还没有成片的正式根据地。便装游击队出来活动,日伪军倒不太干涉,但正规军想要公开出没,还是不大靠谱的。

杨成武接到调令的时候,新组建的冀中军区连落脚的地方都还没确定,晋察冀军区也没有办法,只希望杨成武能发挥1937年带着115师独立团刚到晋察冀时的水平,给他一个机会,上缴一系列奇迹。

杨成武也希望二次创业顺利。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偌大一个冀中,此时竟然放不下一套八路军军装!倔强的杨成武只好在慈家台呆着,等待顺利上任的机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武工队传来的消息却依然没有变化,总之交通线不稳,无法保证司令员穿军装通行。

从9月到10月,又从10月到11月,最后,杨成武拖不下去了。因为冀中也要打仗了。

由于鬼子又对冀东发动了扫荡,军区要求各军分区发起进攻,配合兄弟部队反扫荡,冀中自然也不例外。

军情紧急,大家都在等着司令员做主,杨成武只好先派黄寿发开路,然后又派李志民第二批出动,两批人都穿着便衣赶到冀中,在那里顺利安置下来,开始指挥冀中的部队。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现在,轮到杨成武出发了。11月27日,一直保持军人仪容的杨成武终于向现实妥协。他心有不甘地脱下穿了7年的军装,换上便衣从满城进发徐水。

一路上,由武工队引路,三团掩护。12月2日夜半,过了平汉铁路的封锁沟,冀中九分区的领导班子已等在那里迎接。

第二天来到白洋淀,才算到了安全的地方,正式开始冀中军区司令员生涯,这时已经快到1945年了。

杨成武终于没能穿着军装上任。但杨成武比郭天民要现实得多,郭天民以为成立一个冀察军区,就可以跨军分区调动军队,最后手上还是只有一个教导队。杨成武带了一整套班子上任,一到冀中,立刻将他们任命为军区、军分区及各武装部队的领导人,保证令行禁止,没有人敢打马虎眼。

无论如何,1944年还是蛇头虎尾地过去了。

这一年开初,一分区根据地几乎全部沦陷,大家都是伤痕累累,只能把年度计划定在训练恢复上。而到了年末,整个晋察冀军区都在大洗牌,到处是收复失地的大反攻,日军退却的消息每天都有,让人振奋不已。只是杨成武却脱下军装走了,换上了新任的一分区司令肖应棠,还有冀察军区的司令郭天民。

这种调动是好是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至少在这一年,一分区不像1943年饿得那么厉害,却是不争的事实:

1944年,一分区部队在战后开展大生产,仅上半年就开荒10017亩,收获小麦39.46石,大麦174.55石,蔬菜10万斤,还建立了372个手工业生产小组,生产手工产品42种,加上副业和运销业的收入,大大改善了连队生活。此外,还完成上交公款375万元,驻涞源部队(主要是二十团、四十五团,以及二十五团几个连)平均每人每月能吃到4元副食、2斤肉。

易县人多地少,开办了白铁社、缝纫组、打绳纺线组、卷烟组等等。战线剧社生产的“红牛”牌香烟远销平西、平北地区。

在极度困窘的情况下,八路军不得不展开生产经商活动,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解决了最紧急的吃饭问题。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各团不仅是作战单位,也成了经营单位,连带着自己的一大拨作坊、田地等家当,逐渐滋生出了各种地盘、势力和腐败。

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并最终影响了晋察冀部队的战斗力。

1945年到了,尽管成立了四个二级军区,但因条件有限,部队仍然需要通过军分区进行管理,虽然没有搞成希望中的野战军,各主力团还是十分踊跃,奋力拨除小炮楼,孤立大据点,打不跑鬼子也要饿跑他们。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此时的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也迎来了最好的形势。在前任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坚持下,中国军队付出极大努力,同美军、英军一道奋战,终于在1945年3月份打通了缅甸的国际通道。虽然说,这条中缅公路的运输量并不大,但是它的战略价值绝不是一条公路,而在于扫清了沿线的日军机场,从而使得美国运输机不用通过驼峰航线冒死高空飞行,可以直接通过中低空把物资送到云南昆明。

随着美军每月对华空运量从5000吨上升到15000多吨,并且很快上升到5万吨,不少国军部队都装备了崭新的美制兵器,火力大大加强。虽然说,国军的战力比较渣,但再渣也是美式装备,鬼子不能不认真应对。

另一方面,苏联对德国的战争也接近尾声,斯大林很快就能腾出手来分兵远东,关东军连年抽调南洋,并且基本上是有去无回,急需从中国内地抽调兵力加强东南亚的防御。所以,晋察冀的压力,越来越轻了。

尽管八路军前两年损失惨重,新编入的部队装备、经验都不够,但鬼子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华北方面军110师团已经调走,接防的63师团是一年前才成立的新师团,1945年3月又调去了东北,大片防区只能交给伪军接管。在这种情况下,晋察冀开始了全面反攻,最活跃也最出成果的,自然是冀察军区第一军分区。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1945年3月,鬼子不得不放弃灵丘全境,西至山西广灵县大营镇、东至河北易县紫荆关的日伪军先后撤退,涞源周边的敌人也相继撤退,第一、五、十三军分区终于联成了一片。

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毫不手软,向察南地区发起进攻,收复怀安、涿鹿,并切断了涞源同张家口的联系,把涞源日伪军变成了一分区包围中的孤军。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时任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前排左二)。1955年上将

4月2号,八路军收复紫荆关。这时涞源县城的鬼子仍不肯走。5月,一分区集中主力部队和涞源支队,开始包围涞源境内的大小据点,进行耐心而细致的各种攻打。5月27日拂晓,涞源城的日伪军终于吃不住劲,弃城北窜到蔚县九宫口、西合营一带,涞源县全境宣告解放。

如果回顾一下历史,九宫口正是驻蒙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接防涞源后,开始修公路进剿的地方。

从这条公路开始,先后发生了麻田岭的袭击战、白求恩大夫感染身亡,随后是雁宿崖的激战、黄土岭的传奇,百团大战的壮烈,还有1940年一团强攻涞源城的失利。此后,一分区被迫转入易县狼牙山,甚至被逼到满城,涞源只留下曾经的辉煌。

7年一晃而过,现在,八路军终于杀回来清算血债了。他们唱着嘹亮的军歌、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华北的原野到塞外的山岗,都是解放的战场。这些不屈的战士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用实际行动告诉每一个战火中的同胞:我们从无畏惧,绝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随着涞源、涿鹿、广灵三个县的全面收复,冀察军区六个主力团声威大振。他们一口气消灭了一千多名日伪军。一分区迅速组建了三个新团,决心再接再厉,把整个晋察冀都变成鬼子的坟墓。

相比郭天民的南征北战,杨成武相当窘迫。1942年五一大扫荡之后,冀中军区六个主力团都被吕正操带走了,此刻各分区只能白手起家、各自为战,尽快拉起自己的一片根据地。

杨成武不是孙悟空,也没有撒豆成兵的本事,他能尽的最大努力,就是成立一个练兵团,自己亲任团长兼政委,同黄寿发一道练兵,同时把各军分区教导队集中成教导团,轮训连排班各级干部,陆续把游击区队扩编成主力团。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冀中军区的底子实在太薄,杨成武拉起了架子,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把游击队变成正规军。好在不久后,冀中第五团等部队从陕北调了回来,军区总算有了骨干力量,杨成武这才松了一小口气。

最后的时刻却突然到来了。1945年8月15号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而在这一天上午,蒋介石也发表了《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美国总统杜鲁门则向全国宣布了重大消息:日本投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从1937年带着独立团跨过黄河起,杨成武就盼着这一天。他从蔚县打到涞源,又从涞源退到易县,在狼牙山吃黑豆嚼树叶,同鬼子死磕了8年,无数官兵倒在战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都是为着胜利的这一天。谁也想不到,才刚刚转入反攻,对手就宣布投降。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中国终于赢了!晋察冀边区振奋不已。然而短期的兴奋过后,他们却发现,胜利竟然仍是那么艰难。

日本天皇刚宣布投降,各地的汉奸头目却摇身一变,纷纷变成了国军中坚,代表民国政府进行接收,四处勒索行骗。随后是想方设法赶来的国军,从这些汉奸头目手中接管政权后,重新接收勒索一遍。沦陷区本来已经痛苦不堪,此时的蒋委员长带着手下穷凶极恶地跑来搜刮掠夺,吃相甚至比鬼子还要难看。

收到日本投降消息的时候,郭天民还是很冷静的,颇有一点名将之风。他收拢了军区的部队,准备就近攻击保定,拿下这个一直威胁自己的堡垒城市。但很快,晋察冀军区就下达了全面接收日伪军投降的指示,保定城也不要了,改成由郭天民、刘道生集中一分区、十一分区几乎全部兵力一万多人,前往房山、涿县一带,准备强行进入北平!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郭天民的目标并不止一个北平,他还派了参谋长易耀彩带上教导大队和警卫营,北上张家口、宣化,准备同平北十二分区、察南十三分区一道,收复张家口和宣化。

此时,杨成武也奉命集中了冀中军区所有的“主力部队”,准备强攻天津。

可是,鬼子依然很嚣张。郭天民费了半天劲,也没能攻进北平,眼睁睁看着太阳旗在城头飘扬。

杨成武就更惨了,他的所谓主力团枪械破旧、弹药奇缺,有的团只有一门迫击炮,有的连只有一挺轻机枪,许多战士都是刚参军的农民,三分之一的战士连枪都没有,只有手榴弹当武器。

杨司令带着他们一路进攻,只有九分区贾桂荣的第三十八区队冲进了天津城,在同日伪军僵持半天后,被迫撤出。

平津两地都落了空,本来可以拿下的保定也成了国民党军的,除了几个小县城,八路军可谓一无所获,把聂荣臻气得七窍生烟。

好在这时有一个消息值得安慰:冀察军区拿下了张家口。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张家口的收复,是苏军同八路军共同完成的。但在当时,故事的主角并不是他们,而是日军独立第二混成旅团。

这是一段让人感触的历史。早在8月9日,苏军二十七摩托化旅、三十摩托化旅和蒙古第七装甲旅、第三炮兵团就向张家口进军了,此时驻在张家口的,是独立第二混成旅团的五千日军,代号“响”兵团。由于其他战场打得太过激烈,独立混成旅团不少部队被抽走,响兵团的主力是现地征发的侨民新兵,一个步兵中队只有约一百人。

在标准情况下,日军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54人的小队。

现在一个中队才一百人,还以新兵为主,显然鬼子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如果没什么意外,这种部队是拦不住苏蒙联军的。但是驻蒙军司令根本博知道,此时还有四万日本侨民,需要经张家口撤到北平,如果落到苏军手里,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立刻下了命令,独混二旅团同大同的独4警备队进入战争状态,无论如何要挡住苏军和八路军。

鬼子战败的最后日子里,关东军是不管侨民死活的,任凭他们自生自灭,甚至自相残杀后自杀。但驻蒙军却是另类,根本博收到天皇的投降诏书后,咬着牙下了命令:一定要保证四万侨民安全撤离张家口,哪怕背上违命的罪名也不用怕,一切后果由我负责!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此时苏军已经攻到了离张家口44公里的地方。根本博的这个举动,简直就像是自杀;而四万日本侨民一直到8月20号才带着盒饭,开始了乱糟糟的撤退。

此时郭天民的平北军分区已经赶到,开始进攻张家口了。八路军的攻坚能力有限,所以日本侨民仍然能挤上敞篷火车,拚命逃往北平。驻蒙军考虑得十分周到,他们给火车补充了大米和压缩饼干,防止有人挨饿;只是天气炎热,车里温度高达40度,饮用水奇缺,只能在沿途看到果园就停下来,大家下车摘点水果解渴。

这是不折不扣的最后时刻。鬼子侨民只顾仓惶逃命,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安全撤到北平,是因为铁路两侧的冀察军区教导大队网开一面。看到敞篷火车经过时,有人向火车射击,指挥员立刻拦了下来:车上都是女人小孩,不能开枪!

日本侨民乱哄哄地逃往北平的时候,苏蒙联军发起了进攻,阻击他们的,是独混二旅团的四个步兵大队、一个速射炮中队和两个野炮中队,一个工兵中队。一线指挥官是退役军人永松大佐,由现役军官辻田新太郎少佐辅助,在草原上迎战对方的装甲集群。

晋察冀故事:反攻刚开始日本就投降,八路收复张家口吃上了烙油饼

鬼子的新兵率大概有70%,不少人没有反坦克训练,但对面的苏军明显斗志不高,不愿意直接派坦克冲击日军战壕,只管用122榴弹炮等大小火炮不停地轰击。

8月19日夜里,苏军步兵突进日军第三中队阵地,第二天上午被击退。

8月21日,两百名苏军再度冲入,再度被击退。下午,日军右翼阵地被突破,两军展开刺刀战,日军战死3人,苏军战死6人。

苏军枪炮打得震天响,进展却如此缓慢,里面是有原因的。

关东军已经投降,张家口对他们并不重要,鬼子的阵地布在地势险要的狼窝沟,而他们正好奉命前进到狼窝沟一线,反正战争快要结束了,谁也不愿意这个时候送命。但无论如何,为了掩护侨民,不惜跟机械化部队拚刺刀,独混二旅团的战斗精神还是值得记上一笔的: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

3天激战,日军在苏蒙联军炮火下的损失,是死60人、失踪7人、伤50人。

对这个结果,我们千万不要嘲笑,因为一年后,冀察冀部队占据着日军的既设阵地,阻击傅作义的部队,只用了大半天时间就招架不住,只能沿着公路节节抵抗,给军区撤出张家口争取时间,相关情形比日本这个老对手,要狼狈多了。

由于后方侨民已经脱离危险,日军少佐辻田新太郎决定撤退,火车自然是坐不上了,只能顺着铁路线行军,经过宣化、下花园、怀来、东花园到南口。

由于行动迅速,他们没有碰上冀察军区的主力,8月27日在八达岭关口下的青龙桥,受到驻蒙军参谋总长中川的热烈欢迎:三天以前,四万日本侨民已经安全抵达北平、天津!

日军到达沙河后,住进了清河兵营。1945年10月,他们同侨民一道陆续返回日本。

杨言信前辈对此评论称:看到这一段历史想起了什么?想起了一分区反扫荡,每次后面都跟着逃难的老百姓。一个国家的军队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与老百姓之间的密切关系。每逢危难之中,救老百姓出水火的只能是军队。

由于日军主力部队都在北线对抗苏军,增援张家口的日军118师团又在塘沽被美军缴械,张家口城里的鬼子并不多,主要守军都是伪军,斗志不高,所以郭天民很轻松地攻进了张家口。

几乎就在同时,他收到警报,傅作义的部队马占山部,也要来接收张家口。此时城里只有八路军的五千疲兵,而城外有傅作义的骑兵,还有上万土匪虎视眈眈,眼看事情要遭,他不得不下令,附近各路部队不要再管北平、天津了,赶紧来保张家口!

最先赶来救驾的,是平西部队。他们在柴沟堡筑起阵地,死死挡住马占山的骑兵。不久后,一分区的部队也一路腹泻一路行军赶到了张家口(沿途生水不干净,只能边拉稀边赶路),先去兵营里的陆军医院止泻,然后挣扎着赶到战场,一个侧击把马占山赶到了渡口堡。

马占山退了,可是还没走,于是平西部队跟一分区联手向渡口堡发起进攻。这一仗平西主攻、一分区侧击,打得极为漂亮,硬生生把马占山的家底都打垮了,后来在内战中再也没恢复元气。八路军这才算正式收复了张家口。

这是八路军收复的第一座中型城市,也是唯一的一座中型城市。即使是区区一座中型城市,八路军也是欣喜若狂。因为,他们在张家口找到了70多座日军仓库,所有物资都码得整整齐齐!

这下发达了。

伴随着胜利的欢呼声,大家一齐向物资仓库冲去。先是张家口的市民哄抢日侨落下的行李和被服,接着八路军开始哄抢各种仓库。

出现这种情况,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以往,八路军打下据点后,一贯政策就是召集群众分东西,其中枪弹军械归军队所有,剩下的木料砖瓦甚至家具等物件,都是谁要谁拿,甚至八路军帮着抬,总之老百姓占点便宜不要紧,只要能拆光这个据点、尽快搬走所有物资,就是胜利。

如今拿下了张家口,大家仍然按照老套路办事,丝毫没有想到里面有什么不妥。最初的哄抢过后,有人开始冷静下来。很明显,如今是胜利阶段,鬼子再也不会来了,也不需要搬完物资尽快转移,换句话说,这些仓库里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了!

意识到这一点,大家又激动起来。抗战8年,俺们几乎都是吃的黑豆糊糊,如今可算见着白面了!而且不是一斤两斤,而是几千斤几千斤地堆着,随便怎么吃!于是冀察部队陷入了另一种幸福的疯狂,所有人都抱着白面不放手,伙房天天做烙油饼加军用肉罐头,不要钱管够了吃。

大家还发现日军存有大量军用砂糖,这可是当年弄不着的好东西,人人都忍不住裹了几包,想办法带给山区的穷兄弟,甚至喝水也要放几勺糖,品着甜味不肯放杯子。

总之,要把那几年的苦日子补回来。

吃饭是这样,穿衣服就不用提了。能弄到军装的,都给自己弄了几身鬼子大衣,不少人还有新靴子,指挥员也尽量搞到望远镜一类稀罕物件,不用动不动手搭凉棚学孙猴子了。

从军械库换到崭新三八大盖的士兵更是激动,由于子弹数量极多,他们拿枪当成炮仗,整夜整夜地打个不停。单纯看过去,这些做法确实有点浪费,不过回过头来看,似乎也不算什么。毕竟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八路军实在是太苦了,对比国民党的疯狂接收和贪污腐败,八路军改善生活时浪费点仓库物资,实在应该理解。

一片祝捷声中,聂司令带着晋察冀军区进驻张家口,八路军同苏军正式会师,大批部队从这里源源不断开往东北。

蒋介石堵住了北平、堵住了天津,偏偏漏掉了这个通道,从此中国近代历史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解放战争。

抗战结束了,大家终于可以从山沟里走出来,享受胜利果实了。每个八路军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喜悦。

易县的老百姓都是实在人。知道东洋鬼子打败仗后,他们敲锣打鼓地送来了猪羊搞庆祝,天天大肉管够。一片喜庆声中,一分区的官兵们接到了去张家口的调令。

于是大家互道珍重、依依惜别。想起8年时间里一道喝黑豆糊糊的情形,不少人泪流满面。沿着山沟走出老远,还能看到老乡送别的身影。而这一分开,很多人都再也没能回来。

本文作者:天涯红朝笑笑生

摘编自《虎踞狼牙》

版权作品,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