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安人文:晚清长安乡贤善行义举,这才是发自内心的慈善行动

作者:西安—丰镐遗子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

西安人文:晚清长安乡贤善行义举,这才是发自内心的慈善行动

【乡贤文化,民族瑰宝】

古代“皇权不下县”,乡里以士绅治之,士绅又称“乡贤” ,多为乡间“德高望重”的人。其核心文化为:耕读传家、知书达理、勤俭持家、与人为善、以孝为先、扶危济困等思想。大多乡贤以守护一方为己任,以维护正道传统为职责,有以忠勇为村人称道,有以博学为乡民赞扬,有以孝贤为乡邻称颂。村有乡贤,村人无比荣光,优秀的乡贤文化是乡间一种骄傲的传承,是村人学习的榜样,是需要弘扬的正能量。西安先贤文化2:晚清长安东南片区乡贤义举,看看有没有你们村?西安先贤文化1:不为人知的西安晚清乡贤义举,真正的有德之人!

西安人文:晚清长安乡贤善行义举,这才是发自内心的慈善行动

【丰镐故地,周礼之乡】

西安:为雍秦之首邑,帝王之故都。长安丰镐之旧壤,自文王作丰、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士尚气节,人多醇朴,市交不欺,多集商贾。乡民衣履,大半布素,屋室质陋,家具多瓦瓷,而唯重教育,此风俗之最美者。西安府长安县知县张聪贤云:西乡地衍濒沣,而土田沃饶,民重稼穡,士习《诗》《书》有丰镐之遗风。土人俗尚勤俭、鲜争讼。今《两县续志》摘抄部分乡贤,供乡人知其义举,学而习之,弘天地之浩然正气。

西安人文:晚清长安乡贤善行义举,这才是发自内心的慈善行动

【长安沣西,沃土吉壤】

张士魁: 长安沣西马王村人。创修沣水河堤、灵沼河堤,附近农田无水患,居民赖之者数十年。道光间人,卒年七十有一。

柏松龄:长安沣西冯村人。曾祖柏自为,有义行。祖父柏万青,孝友性成,父世朴,事迹俱载县邑志。柏松龄生三岁而孤,少读书,务求大意,无益之书不读,非关世道人心之文不阅。侍奉老母至孝。母病,亲侍汤药,昼夜不离。母恐其劳累,让其休息,松龄终宵侍奉门外。

柏松龄与堂弟处数十年如同胞。其人乐善好施,凡乡邻有寒苦,免费赠与衣。遇灾荒之年,典当自己衣服赈济乡邻。家中有乡邻借券数千金,召人焚毁,不留后世。有乡邻戚某家贫,寄食其家三十余年,其父、母、叔父赡养丧葬,皆柏松龄为之操办,后又给其良田五亩,使其自力度日。

柏松龄与人交往,绝无戏言。自学习医,善婴儿科,从不受谢,贫苦者免费赠药。其人品端正,以忠孝节义训子弟,年六十而卒。生二子:长子柏景伟,次子柏景倬。

柏景伟:关中大儒,号沣西老农,咸丰五年中举人,入左宗棠幕府,深受器重。后辞官讲学于泾干书院,主持关中书院。辞归在冯村东门外半里许,修建学舍,教学孩童。天花肆虐,孩童多死于非命,又在冯村创办“长安牛痘局”,长安西部和户县、咸阳附近方圆十里孩童受益匪浅。为预防大灾,柏景伟又在冯村修义仓。几年时间积存粮食1000多石,解救数百户贫困户者之春荒。柏景伟儿子柏震蕃,出资疏通苍龙河,两岸得其利无洪涝之灾。

柏景倬:柏景伟之弟,笃于内行,事兄惟谨。兄病,亲视汤药百余日,终夜不寐。凡兄景伟修寨、义学、义仓之义举,皆紧随继之。光绪庚子年大饥荒,与村人张希文合力捐粮赈灾,每日煮粥,雇人担送,来者皆食,行之数月,救人无数。柏景倬儿子柏震菼,国子监典簿衔,继承伯父柏景伟遗愿,同周围10个村协商,筹资1万两银元,开办“长安县私立沣西高等小学”。

柏可道:长安沣西冯村人。村西近灵沼河,每当春夏之交,河水泛溢,民田多被淹没。捐钱捐粮,筑堤防护,亲督其工,数日堤成。又修桥于河上,自是冯籍村无水患而行人亦受其利。

袁汝桢 :长安沣西大原村人。有事赴三原,经过修石坡,地有白银数十两,汝桢拾而等待失主。果有一人,仓皇而来,嚎嚎大哭,袁汝桢问之,确为失主,举以还之。袁如桢之子袁籛,光绪丙子科举人。征修苍龙河,袁篯筹画周详,同甘共苦,修河之民,踊跃争先,通浚河底,修筑河堤,历时五月工程竣工。河水之患一变而为水利,至今沿河村堡犹追念其功。

西安人文:晚清长安乡贤善行义举,这才是发自内心的慈善行动

【晚清乡绅(网络图)】

薛文萃 :沣西马务村人。刑部尚书薛允升之堂兄。德高望重,在乡中设义塾收贫苦子弟入学,经长助桑梓贫苦之人婚嫁。同治三年,陕西饥荒,曾施粥数月。贫苦者购米,送其米而退其钱物;乡民不受钱物,则将钱藏于米中亲自送去。私塾教师张文轩死,薛文萃抚养其孤。族人薛珉亏官帑,欲自杀。薛文萃代其补空,随免牢狱之灾。临终前薛文萃将乡邻欠贷文书,悉数焚毁。

窦懋启 :长安沣东冯三村人。为人好义,经商于齐鲁、燕、豫、楚、蜀之间,常获奇利。同乡之人薛海航出资万金助其合股经商。其携重金出灵宝,道中遇贼人前来,同行者劝其弃金逃避。窦懋启曰:“你等可速速躲避,吾不可负薛君之托。”随携金坐于井边。若贼人前来,即与万金投井,贼人最后绕道而去。丁丑年大灾荒,村人戚某以地契抵押借粮,窦懋启不屑乘人之危,赠其粮食而还其地契。冯三村村西有涝池深潭,村中孩童往往坠落,其捐钱数百缗,令人以土填埋,此患遂除。

萧维善:长安子午南杜角村人:元代大儒萧贞敏公二十一世孙。敦品力学,为沣西柏子俊先生所推重。同治初年,关中大饥荒,村人杨法出远门,其母居家无法生计,随将家中田地六亩出售萧维善。七年后杨法归乡,而家徒四壁,萧维善知道后,将地全部还给杨法。萧维善后为太平军掳走,华阴人王化玉,怜其文弱,遇苦役则代替萧维善,因而惹怒太平军被杀。维善逃脱归乡,终身祭祀王化玉,并告诫子孙,常念大恩。

张天伦 :长安东大村人。光绪丁丑年大饥荒,张天伦率家属自食谷糠,以节约粮食赈灾,前后三月有余。辛丑年间又遇大荒,张天伦又舍粥赈灾达六月之余。同时有王屏藩、王士傑者,力筹赈灾钱粮,皆东大村人。

赵恒斌 :长安兴隆史鱼寨人。禀性慈祥,重义举。如遇荒年隆冬,必设粥厂施舍饿者。其于史鱼寨洨水渡、河迪村洨水渡、秦渡镇沣水渡三处,均为募资建桥。后又补修梁家桥、南高桥,便民之利尤为人所称道。

西安人文:晚清长安乡贤善行义举,这才是发自内心的慈善行动

作者简介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于2020年2月25日,张新武:世居沣西周礼之乡,长于长安物华之地,自幼好文笔。而立之年从军,归乡自诩:“宗周先圣遗民,丰镐故里之子”。随以“丰镐遗子”为笔名,醉心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因地理之便,对沣河两岸宗周丰镐故地乡土人文历史研究颇深,笔不辍耕,文章多发表于报刊,多次参与本地人文历史书籍编写、电视节目录制。现为长安作协、西咸作协、西安地名研究会会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