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说三国:三十 刘虞之死

作者:秦时汉唐

幽州牧刘虞本就与公孙瓒不和,公孙瓒数次与袁绍相互攻击,刘虞禁止无效,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刘虞便逐渐减少对公孙瓒的粮草供应。

公孙瓒大怒,不再听从刘虞的命令,还经常劫掠百姓,横行无忌。

刘虞制约不住,派使上奏朝廷,控诉公孙瓒残暴掠夺百姓的罪行。

公孙瓒也上书,状告刘虞克扣军粮。

两人不断上奏,相互攻击,东汉朝廷也没办法,只能和稀泥,敷衍了事。

后来,公孙瓒干脆在蓟城的东南修筑了一座小城,率军驻扎,自立门户。

刘虞几次请他会商,他都称病不往。

刘虞见公孙瓒这个样子,料定他迟早叛乱,于是率领部下十万大军,计伐公孙瓒。

从事程绪劝阻,被刘虞斩首。

从事公孙纪,因为与公孙瓒同姓而一向被公孙瓒厚待,两人很有交情,趁夜跑到公孙瓒处告发了刘虞的计划。

史说三国:三十 刘虞之死

公孙瓒没想到刘虞会抢先下手,没有任何防备,部下都分散在外,仓卒之间自觉不敌,打算逃走。

刘虞这人宽厚仁慈,对部下管束不严,部队纪律性差,又缺乏训练,将士都不善打仗,战斗力非常低。

刘虞又爱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许纵火焚烧城池,还告诫士兵说:“不要伤害其他人,只杀公孙瓒一人。”

这种部队,如此攻城,结果可想而知,面对公孙瓒那些久经战阵、凶狠残暴的兵士,纵有十万大军,一时之间竟无法攻克。

公孙瓒挑选了几百名勇士,顺风放火,乘势突击,刘虞军一触即溃。

刘虞与部下向北逃走,逃到居庸关。

公孙瓒随后赶来,围攻居庸关,三日后攻下,把刘虞及其妻子儿女捉回蓟城(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仍让刘虞作名义上的领导,作为傀儡,签署州府文书。

东汉朝廷不知道两人开了战,派使者段训来幽州,宣布汉献帝的诏书,增加刘虞的封邑,让他总管六州事务,任命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

公孙瓒乘机将先前袁绍想立刘虞当皇帝的旧账翻了出来,诬告刘虞与袁绍等人谋反,要自立为帝,胁迫段训在蓟城的闹市处死刘虞全家。

前任常山国相孙瑾,掾张逸、张瓒等人,一同自动聚集到刘虞周围,破口大骂公孙瓒,与刘虞一起被杀。

公孙瓒把刘虞的头颅送往京城长安,被刘虞的旧部尾敦在半路上截下,送回安葬。

刘虞为人宽厚,广施仁义,深得民心。

幽州的百姓,无论是当地土著,还是流亡来的外乡人,对他的惨死非常同情,无不痛惜。

史说三国:三十 刘虞之死

刘虞的手下有个从事叫田畴(169年-214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县(今河北玉田县人)人。

此人年少时喜好读书,善于击剑。

汉献帝迁都长安后,刘虞找来部下商议,叹息说:“贼臣叛乱,朝廷流亡失所,天下纷乱,谁都没有坚定的信念。但我身为皇室宗亲,自然不能与众人相同。我想派使臣前往京师长安,觐见皇上,尽尽我作为忠臣的礼节。你们看看,谁能担当这不负使命的人呢?”

众人一阵议论,都说:“右北平人田畴,今年二十二岁,虽然年轻,但很多人称他是个奇人。此人必能担当如此重任。”

刘虞派人带着礼物,礼貌周全地请来田畴相见,十分满意,于是任命他为从事,置办车马,准备出发。

初平二年(191年),将要动身之际,田畴说:“如今道路阻断,盗寇横行,如果以官方使者的身份公开招摇,肯定会成为他们劫掠的目标。我不如扮成平民百姓,私自前往,只要能到达长安就行。”

刘虞同意了他的建议。

田畴从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了二十名骑士随行,刘虞亲自祭祀路神,为他送行。

一行人一路从居庸关出塞,沿阴山直抵朔方郡(治五原县,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再走小路到达长安,向朝廷呈上刘虞的奏章,完成了使命。

汉献帝下诏,任命田畴为骑都尉。

田畴认为皇帝流亡在外,蒙受垢辱,尚未安定,自己不能承受这样的荣宠,坚决辞让不受。

三公府也同时征召,他都没有接受。

他拿到朝廷回复的章报后,就快马加鞭,一路马不停蹄,急速赶回幽州,但此时刘虞已被杀害。

田畴到刘虞墓前祭拜,呈上朝廷的章报,并汇报其中内容,痛哭一场后离去。

公孙瓒知道后,勃然大怒,悬赏捉拿田畴。

捉到田畴后,公孙瓒问他:“你为什么独自前去哭祭刘虞,却不把朝廷的章报送给我?”

田畴理直气壮地说:“汉朝王室势力衰微,人人都怀有异心,只有刘虞没有失去忠贞的节操。章报对将军没什么好话,将军恐怕也不想看,所以,我没有送来。如今,将军杀害无罪的上级,对固守节义的臣僚又轻视打压,在我看来,恐怕燕赵地区的豪杰之士情愿跳到东海里淹死,也不会有人肯追随将军。”

公孙瓒被田畴说得无言以对,不敢加害,只好将他释放。

史说三国:三十 刘虞之死

田畴回到无终县,聚集宗族及归附他的数百人,扫地盟誓说:“刘虞之仇不报,誓不为人!”

誓毕,带领众人进入徐无山中,在险要之处找到一块平地,安营扎寨,居住下来。

他亲自进行耕作,奉养父母。

百姓闻讯,纷纷前来投奔,数年间竟达到五千余户,俨然建成了一个新城镇。

田畴对父老乡亲说:“大家聚集到一起,慢慢地已形成一个村镇,但大家各自为政,不相统一,没有法律约束,这样恐怕不是长久之计。我有一个计划,愿意与诸位父老一起实施,可以吗?”

大家都说:“可以。”

于是,田畴制订法令,凡是打架斗殴、偷盗抢劫,以及谩骂争吵的人,按照情节轻重予以处罚,最重的可判处死刑,一共定了十余条。

他又制定婚丧嫁娶、聚会宴请的礼仪,还有兴办学堂传授知识等等。

法令制订后,颁布施行,大家都自觉遵循,整个村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安定祥和。

北方边塞地区的人听说了田畴的事迹,都十分敬佩信服田畴,乌桓、鲜插部落分别派人向田畴致意,并送上礼物。

田畴对他们一律安抚接纳,使他们不再侵扰作乱。

袁绍几次派遣使者前来招请,授予将军印,以便安抚田畴统治下的百姓,田畴都拒绝了,没有接受。

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尚又来征召,田畴始终未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