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算诸葛亮荀彧鲁肃,三国九大谋士法正排第四,郭嘉只能排第七?

作者:半壶老酒半支烟

在宋朝以前,文武不分家。我们熟知的“三国顶级谋士”,在正史中都是武职,比如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诸葛亮,奋武将军司马、镇东将军司马荀彧,赞军校尉、横江将军鲁肃,说他们是谋士,似乎十分不贴切。

这里要解释一下的,就是荀彧一开始的“司马”之职。曹操当奋武将军的时候,用荀彧为司马,曹操当镇东将军的时候,还是用荀彧为司马:“司马主兵。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其不置校尉部,但(只有)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后汉书·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不算诸葛亮荀彧鲁肃,三国九大谋士法正排第四,郭嘉只能排第七?

找后汉三国年间的纯粹谋士,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如果把尚书令的荀彧、当了丞相的诸葛亮、曾单刀赴会怒斥关羽的横江将军鲁肃都排除在外,或许在选择上的难度就会降低一些,剩下的九位“谋士”,比较起来就容易一些了:根据正史记载来排序,三国九大谋士中,帮助刘备夺得汉中并得到曹操赞誉的法正或许能排第四,而被很多网文极力推崇的郭嘉,或许只能排第七——这个排行,似乎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在很多读者眼里,张昭张子布都是吴国首席谋士,但是张昭一天丞相都没当过,他以孙策的长史、抚军中郎将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又以吴大帝孙权驾前辅吴将军的身份谢幕,他的谥号是“文侯”,这可能也是他被称为“文臣谋士”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让子布先生最先出场,是因为此公的谋略似乎经常出现偏差,连孙权都对此颇有微词:“如果我当年听了张昭的建议投降曹操,我就当不上吴国的皇帝了!”

不算诸葛亮荀彧鲁肃,三国九大谋士法正排第四,郭嘉只能排第七?

张昭对后汉天下大势判断失误,尽管他资历深威望高,但却一直不能开府拜相,最后跟刘备驾前的辅汉将军糜竺一样,坐高位、拿高薪,但却不掌握实权。

张昭虽然大事没猜对,细节也没处理好,但大家都比较承认:张昭是东吴文官第一人,对孙家的贡献,并不比周瑜鲁肃小。

不算诸葛亮荀彧鲁肃,三国九大谋士法正排第四,郭嘉只能排第七?

张昭的大局观,远不如曹魏的侍中刘晔——有人说刘晔名头不大,但是其对三国形势的把控能力,是要远超郭嘉郭奉孝的。他是汉室宗亲却经常给曹操曹丕出谋划策,所以史学家和小说家都故意淡化了刘晔的形象,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汉室宗亲都支持曹操,岂不是说明大汉气数已尽,曹魏兴起是大势所趋?

刘晔的深谋远虑,在《三国志·卷十四》中有明确记载。曹操征张鲁,吃光了粮食想撤兵,主簿刘晔力主最后一搏,结果打赢了:“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虽出,军犹不能皆全,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

不算诸葛亮荀彧鲁肃,三国九大谋士法正排第四,郭嘉只能排第七?

拿下张鲁之后,刘晔力劝曹操趁热打铁,被刘备也灭了:“刘备,人杰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一向精明的曹操犯了糊涂(太祖不从,大军遂还),结果刘备在西川和汉中站稳了脚跟,进位汉中王,开始跟曹操并争天下了。

除此之外,刘晔还准确预测了孟达降而复叛、刘备为关羽报仇而伐吴、孙权口服心不服,曹丕对刘晔的料事如神十分佩服:“卿策之是也。当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

不算诸葛亮荀彧鲁肃,三国九大谋士法正排第四,郭嘉只能排第七?

刘晔对曹魏集团的贡献,是远大于郭嘉郭奉孝的,所以刘晔的官职和爵位都远高于郭嘉——郭嘉在曹魏集团混了十二年,一直是军师祭酒而没有升迁,这说明在曹操眼里,郭嘉抄袭荀彧的策略,并不值得升官加禄。

除了刘晔,在曹魏集团还有一位被忽略的谋士,那就是毛玠毛孝先,很多人之所以知道毛玠,是因为《三国演义》里提了他一句,那就是曹操杀蔡瑁张允之后,诸葛亮幸灾乐祸:“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

事实上曹操根本就没杀老朋友蔡瑁,还经常去蔡瑁家做客,让毛玠于禁带领水军,在正史中也没有记载,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毛玠对曹操的贡献,不亚于朱升之于朱元璋,要是没有毛玠,曹操根本就想不要把大汉天子刘协当王牌抢到手里。

不算诸葛亮荀彧鲁肃,三国九大谋士法正排第四,郭嘉只能排第七?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敌人骂他的时候说的,毛玠当时给出的建议是这样的:“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毛玠首倡“奉天子以令不臣”,让曹操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拥有汉室宗亲身份、占据天府之土的刘备,也无法击败曹操,这就是毛玠的功劳。

毛玠是曹操的大功臣,在诸葛亮归附前,刘备的首席谋士是徐庶徐元直,当然,他的原名可能叫单福。

不算诸葛亮荀彧鲁肃,三国九大谋士法正排第四,郭嘉只能排第七?

如果没有徐庶的初期辅佐,刘备能不能在荆州站稳脚跟,还真是个未知数。

这样一算,剔除荀彧、诸葛亮、鲁肃,跟前面咱们提到的四位能一较高下甚至略胜一筹的,还有贾诩,荀攸,郭嘉,法正,庞统,这五人也绝非泛泛之辈,他们的事迹,读者诸君都耳熟能详,就不用笔者废话赘述了。

但是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贾诩、荀攸、法正、庞统、毛玠、刘晔、郭嘉、张昭、徐庶这“九大谋士”,按照对各自阵营的贡献与能力,又该如何排序?如果以笔者罗列的姓名先后为序,郭嘉郭奉孝仅能排在第七位,而让法正法孝直和庞统庞士元位列第四第五,是不是有很多人会不服气?如果让郭嘉取代荀攸给曹操当参谋长,他能在智斗中打赢哪几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