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第三十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东京奥运会正式在日本东京亮相,共有204个国家与地区参与了此次奥运会,争夺共33个大项,339枚金牌。
在此次奥运会上,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参赛单位,一个是俄罗斯奥运代表团,由于曾经的兴奋剂原因,他们并不能采用俄罗斯国名参加,而是以ROC为参赛组织;另一个则是难民代表团。

难民代表团顾名思义,都是由一些饱受灾祸的国家与地区的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2015年的时候,国际奥委会表示,欢迎一些因国家无法参加奥运会从而缺失参赛资格的个人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参赛。
东京奥运会的难民代表团共有29人,来自十多个不同的国家,包括阿富汗、南苏丹、叙利亚等。这些难民代表团的运动员比起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运动员来说,在水平上的确有较大的差距,但他们那颗热爱运动,并且希望通过这个国际大舞台代替自己的国家发声的心,却不输给任何一个国家的运动员。
看着那些乘坐了十多个小时的飞机,没有教练陪伴,只为了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上场机会的运动员们,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以及那两位中国参加奥运会“第一人”,刘长春与吴传玉。他们虽然没有获得奖牌,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英雄!
为什么明明是两位运动员,却要用“第一人”来形容?继续往下看,你就能知道答案。
刘长春:
1932年7月,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此举行,在张学良的主张下,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这是一支东拼西凑的中国队伍,一共只有6人,开幕式中国旗手为此次参赛的唯一运动员,刘长春,其余则为中国队的代表。
刘长春是辽宁大连人,毕业于东北大学体育系,是专门进行短跑的运动员,曾在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上打破短跑100米、200米和400米的全国记录。当时除了刘长春外,原本还定下了一名名为于希渭的运动员,但由于日本方阻挠,最终于希渭没有成功参赛。
在刘长春从上海出发的那一刻,有2000多人前来送行;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中国代表团是乘轮船前往美国,7月8日出发,堪堪在运动会前一日,也就是7月29才抵达洛杉矶。长达近一个月的海上漂泊耗尽了刘长春的体力,原本参报的100米、200米、400米三个项目最终只决定参加100米和200米项目。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再加上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刘长春最终没有获得奖牌,100米预赛位列第五名,200米的成绩则位居第四。这的确不是一个好成绩,却是刘长春在强忍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所能发挥出的最好的成绩,他虽然没有拿到奖牌,却迈开了中国走向奥运会的第一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英雄!
吴传玉:
如果说刘长春是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那么吴传玉就是新中国参加奥运会第一人。1952年,在芬兰举办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新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在奥运会中完成亮相,参加奥运会比赛项目。
可惜由于接到邀请时间比较晚,中国方只临时凑齐了40个人的参赛代表团,火急火赶到赫尔辛基时,奥运会都已经到达了尾声,已经没有几个比赛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唯独吴传玉参加了男子100米仰泳项目。
但与刘长春相似的是,路途跋涉极大耗费了吴传玉的体力,他在预赛时就遭到淘汰;尽管如此,作为新中国在奥运会上留下第一个比赛记录的人,吴传玉的奥运精神依旧值得我们去铭记。
顺便一说,在赫尔辛基奥运会次年,也就是1953年,吴传玉在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游泳比赛中拿下了男子100米仰泳金牌,这是新中国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但可惜的是,1954年,吴传玉在前往匈牙利进修时因飞机失事去世,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