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为了穷人干革命,民族团结一路行(三)

作者:兰州八办纪念馆

在爱国进步人士协助下奔赴延安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为了穷人干革命,民族团结一路行(三)

杨德亮

甘肃工委始终把不断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领导兰州地区各民族抗日救亡活动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重视推动西北回族中国民党军政要员及上层人士参加抗日工作。兰州回民特支的统战对象主要是与国民党当局、封建顽固势力有矛盾的回族地方人士,如马锡武,宁夏驻兰办事处主任马锐,商人包子明,光明火柴厂经理张善卿等,这些人士都对“两会”(伊斯兰学会、回民教育促进会)的活动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杨静仁和回民特支还对思想较顽固的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委员马焕文(河北回族)和胡宗南部的杨德亮(云南回族)也进行了统战工作。通过做工作,马焕文在他负责的《民国日报》上每半月或一月给“伊斯兰学会”一栏位置,以发表动员回族人民抗日救国的文章;杨德亮也为“两会”资助过一些经费。回民特支对回族人士的统战工作,为兰州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40年6月,中共甘肃工委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破坏,工委主要领导及成员数人先后被捕,党中央立即指示停止甘肃各地党的活动,严密隐蔽党的组织,调动已暴露身份的同志到延安。在此形势下,经甘工委同意,杨静仁以回民教育促进会募捐教育基金会的名义去宁夏住了半年,于是年冬潜回兰州。此时环境已万分险恶,中共甘肃工委指示杨静仁尽快离开甘肃去延安。但这时国民党特务对他已严密监视,脱身非常困难。危急中,杨静仁想到开展上层统战工作时认识的两位回族人士,一个姓武,是宁夏统税局长,一个姓杨,是国民党驻军旅长(即杨德亮,此时已为军长),这两人曾为杨静仁说媒。杨静仁借此给他俩发电报,对方回电:“婚事已成,办法函详”。有了这份电文,杨静仁在《民国日报》上登出订婚启事,还张扬打听首饰、衣料价钱,拿些布料样子给特务们看,使特务们对他要去宁夏结婚之事深信不疑,而他暗中却托人买了去平凉的车票。等杨静仁离开兰州后,国民党特务才发现上了当,赶紧向上级报告,国民党省党部马上给驻军发电报,命令沿途捕捉杨静仁,缉拿到案立即就地正法。在兰州的国民党第八战区长官朱绍良给杨德亮发来一份密电,说兰州青年学生杨希珍(杨静仁)逃向陕北,投靠共产党,着该军长在平凉堵捉送部。李敬宝当时是军部机要室主任,副官组长。军部往来电报都要经过他的手。当他把这份译好的电文送给军长杨德亮时,杨神色严峻地说,杨希珍是共产党,不可泄露,由你负责把他送出平凉。给兰州方面回电,说:“未见杨希珍过平”,又补充说此事一定要严守秘密。李敬宝只知道杨德亮在兰州驻防时,因为与杨希珍同是回民,经常上清真寺有所接触,关系也好,但他不知道杨希珍是共产党,也根本不会朝这方面想。军长把这样的机密都向他交了底,可见他与军长的关系非同一般。他悄悄派人把杨希珍送出平凉,并向兰州朱绍良回了电。杨静仁离开平凉转道西安,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41年3月中旬到达他向往以久的革命圣地延安。

文武双全的回民骑兵团政委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为了穷人干革命,民族团结一路行(三)

1941年担任回民骑兵团政委的杨静仁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为了穷人干革命,民族团结一路行(三)

1941年6月,宁夏海(原)固(原)回民第三次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团长马思义率领余部230多人冲出国民党军队的重围,投奔陕甘宁边区,被整编为骑兵团。这些回民士兵当初是抱着八路军帮他们打国民党的愿望进入边区的。然而,当时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八路军不能出去打国民党。再加上他们思念家乡和亲人,边区生活又很困难,许多人思想波动大,总想离开边区。如何稳定这一批人,使他们转化为抗日力量,在当时便成为边区政府的一个大难题。最后,中共中央西北局选中了杨静仁,派他到回民骑兵团担任政治教官。那年,他刚24岁。杨静仁走马上任后,整天和回民骑兵团的官兵们在一起,一面给干部、战士上政治课,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劝解他们,一面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文化,使他们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情绪逐渐稳定下来。1941年底,团长马思义因家中老幼惨遭杀害,不经请示上级批准,擅自率部离开驻地准备返乡报仇雪恨。杨静仁得知后带上经费和礼品赶去劝说,苦口婆心讲清此次行动的危险,劝其不要草率行事;同时也表明,如决心回去决不加阻拦,老幼病残如愿留下,将妥善安排。结果马思义一出边区即遭国民党军队围堵截击,部队一触即溃,最后仅剩下几十人返回边区。杨静仁代表组织热情欢迎,仍然让马思义担任团长,让回民骑兵团广大官兵真心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随后,杨静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教育训练计划:政治上抓抗日爱国教育,军事上抓步骑兵队列教练,文化上抓“三会”(即会读、会写、会用)。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回民骑兵团有很大的进步,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革命武装,在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领导同志接见马思义,每次都由杨静仁陪同。在杨静仁等人的努力下,这支由回民游勇组成的部队,被改造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人民军队。1947年在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犯延安时,杨静仁率领这支回民部队参加了冷腰子阻击战,掩护中央机关从延安撤退。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为了穷人干革命,民族团结一路行(三)

1958年杨静仁以全国青联副主席身份访问苏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静仁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处处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等职务。1978年3月,杨静仁被任命为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之后又兼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80年9月,杨静仁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民族和政法工作。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为了穷人干革命,民族团结一路行(三)

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时杨静仁的委员证照片

杨静仁,这位从陇原大地上走出去的民族骄子的传奇革命故事,一直在老百姓中间广为传颂。热土蒸蒸的朱家沟不会忘记,黄河岸边转动的兰州水车不会忘记,砥砺奋进的陇原大地不会忘记。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为了穷人干革命,民族团结一路行(三)

杨静仁与夫人吕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