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作者:人民艺术家

有这样一位老人,战年时,他是一个热血少年,用画笔代替枪,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期走过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用漫画作品鼓舞人心;在和平时期,他是一位动画大师,以动画展现民族风,创造了"中国类型"。他就是特维。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蒂威的旧照片

<h1>David Rowe(中国)</h1>

特伟,本名盛松,1915年8月22日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

家庭扎实幽默的氛围,给了盛松美好的童年,也塑造了他乐观的性格。他学生时代,喜欢看各种歌剧、电影剧、杂耍表演,尤其是电影,只要有新电影上映,电影院永远是他的身材不可缺少的,时间最多,他一个月看二十九部电影。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从1928年开始,盛松父亲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家庭也遇到了经济困难,盛松在初中毕业前就辍学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在一家广告画公司当学徒和绘图员,在一家制药厂画广告,在博物馆里当艺术官员。

后来,一部名为《中西科学比较》的漫画作品《盛公牧(当时的宋昕笔名)》发表在上海《新闻日报》的增刊上,盛松成为上海漫画界的菜鸟。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当时,盛松痴迷于英国著名漫画家罗大卫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结合社会需求,开始以国际时事漫画为主要攻击方向,还以"大卫"的名义在《上海漫画》和《大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 引起关注的《大晚报》,曾被舆论称为中国的"大卫罗"。

<h1>使用漫画作为武器</h1>

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918战争中武装占领东北后,入侵中国北方领土,国家危机日益加深。上海的爱国漫画家们把笔头对准了日本帝国主义,相继创作了无数反映抗日斗争的漫画。

7月7日事件后,上海市文艺界救世协会下属的上海漫画救世协会成立,以"拯救死者漫画"为立场,宣传抗日运动。《入侵之路》等漫画作品。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Tevi Comics《供不应求》

不到半年,上海沦陷,《拯救死者漫画》停刊,特伟加入了叶千羽率领的"抗日漫画宣传队"。

1937年9月18日,漫画宣传队在南京新街口大华影城举办了全国首个抗敌漫画展,展出了匆忙制作的漫画和宣传海报200多幅,参观者络绎不绝,每天接近2万人,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此后,曼轩旅被列入军委政治训练部。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1937年9月18日,抗敌漫画展在南京举行

不久,南京沦陷,团队搬到了武汉。在参与漫画宣传队工作的同时,特伟还担任了《反战漫画》的主编,先后出版了《谴责之声无法掩盖大炮声》、《震撼人心》、《敌国精神动员》等漫画作品。

中国宣传队的工作还参加了1938年中国空军的著名行动,人道主义轰炸计划,在武汉对七十架日本飞机进行不分青红皂白的轰炸后,中国军民愤慨,中国空军最初提出轰炸日本大陆的计划,而不是在日本上空散发两百万份传单。这是当时日本第一次遭到外国飞机的袭击,漫画界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Tewe也没想到,漫画家手中的画笔竟然能发挥出这样的力量。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漫画宣传队创作的巨型壁画"抵抗战争到最后"(后来被日军摧毁)

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反共,漫画宣传队被迫解散,特伟、张罗、叶轶群等滞留在重庆的进步人物避难香港,为《大众生活》创作漫画,与张光宇、黄新波、余峰一起组织了"新艺术绘画社", 胡高、卢志宇、丁聪等,创办了《新艺术周刊》,由黄新波以夏衍为名编辑的《华尚宝》创办了《新艺术周刊》,还出版了自己的两张专辑《特伟讽刺画集》和《风云合集》。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特维漫画《搁浅》

香港沦陷后,特伟搬到了桂林和重庆,几年后又回到香港。在这个文艺界人士聚集的敌后战场上,特伟与木雕家、共产党人新博一起,组织"人画社",聚集滞留在香港的进步画家,号召大家拿起画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为解放战争的宣传作出贡献, 赢得了大家的一致支持。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特威政治喜剧创作的鼎盛时期。他们定期见面,热情地讨论艺术创作,举办展览,并成立了漫画书研究部门,自筹资金出版《这是一个漫画时代》,作为发表文章和作品的幌子。「人画社」很快成为香港艺术家的活动中心。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Tewe Comics 《Stealing the Day》

<h1>墨迹动画的鼻祖</h1>

1949年,特伟被中央电影局局长袁牧之介绍到东北电影制片厂(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艺术电影组工作。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1950年,Tevi(前排左四)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合影留念

当时,除了东方影制片厂的艺术电影团队,除了雍永仁(方明饰)和妻子,培训班里只有少数学员,实力十分不足,但他们已经拍了木偶片《皇帝之梦》和动画片《瓮里抓龟》。

特伟到那里后,不断向方明要一些制作漫画的技巧和方法,久而久之,他爱上了动画。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艺术电影团体在东方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以特伟为首。1950年3月24日,特伟率领一支只有22人的队伍南迁至上海电影制片厂旗下的上海。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特伟创作中国特色动画电影的决心,源于中国首部获得国际奖项的彩色动画电影《为什么乌鸦是黑色的》。

1956年,钱家军的《为什么乌鸦是黑色的》参加了第8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展,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但由于其动画风格模仿了苏联动画片《灰鸭脖子》的痕迹,一度被误认为是苏联制造。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为什么乌鸦是黑色的》剧照

虽然是"中国制造",却没有"中国魅力",这让Tewei和许多为它努力的员工感到失望。从那时起,Tewe决定制作自己的中国漫画。

同年,特伟执导动画电影《骄傲的将军》,带领主要创作人员到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收集了大量的古画、雕塑、建筑等资料,还去了绍兴汇济山脚下的大禹墓, 浙江省,亲身体验4000多年前的古风俗。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骄傲的将军》剧照

这部以京剧为主基调,从人物造型、背景设计到动作、语言、音乐等方面,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戏曲表现手法,上映后好评如潮,迈出了中国特色动画的第一步。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为合资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特伟担任首任导演。

此时,工厂里有近两百名员工,而特伟在艺术界的朋友,如黄永宇、张光宇等艺术家,也愿意前来帮忙,美国电影制片厂的实力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1960年1月,上海美国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举办"中国美术电影展",展览最后一天下午,陈毅副总理前来参观,对展览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在展板上看到了齐白石的画,当他听说工厂想做水墨画实验时,他立即说:"如果你能让齐白石的画动起来,那就更好了!"

消息传回上海后,特威立即成立了水墨动画实验队,并亲自担任组长,以工厂为家,带领团队开始一个又一个实验。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1960年,根据齐柏石的《青蛙声十里出山泉》等花鸟画改编,中国首部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母》(集体编舞)上映,由特伟担任艺术总监,钱家军担任技术总监。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小蝌蚪找到妈妈》剧照

齐白石的青蛙、蝌蚪、虾蟹等小动物在银幕上栩栩如生,产生浓墨轻墨和虚拟现实的效果,打破了动画电影"单线平画"的传统方法,宣告了一种新型动漫在中国的诞生,震撼了国际动漫产业, 并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1964年,特伟和老朋友钱家军执导了以李克寮的水牛为题材的水墨动画电影《木地》,改变了《小蝌蚪找母》幼稚的纯真,心情平静悠闲,犹如唐代诗人写的田园诗。这部历时两年、二十分钟的电影是特维动画电影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长笛》剧照

退休后,不愿放弃动画的特伟担任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顾问,他的办公室从原来宽敞的厂长室搬到了动画大楼五楼的水桶房。面对各种差距,特伟并不在乎,甚至暗自庆幸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做动画。

1988年,特威一行人花了两年时间,推出了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风景与水》,获得了十几个国内外奖项。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风景与水》剧照

可以说,在几十年的中国动画发展过程中,正是特威带领老一辈动画师打造了"中国画派"。为了表彰他对动画产业的贡献,1995年,国际动画协会(ASIFA)授予Tewe终身成就奖,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中国动画也曾闻名世界,陪伴几代小观众长大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都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中国的大卫·罗以漫画为武器水墨动画鼻祖

1995年,Tewell获得国际动画协会终身成就奖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九十岁的特伟因意外摔倒而住院,醒来时,他想和工厂里的同事谈判拍摄一部水墨动画短片;当他感到困惑时,他会把病房当作工作室,要求大家开会"学习和学习"......他为中国动画而生,他用画笔创作的卡通形象仿佛是他的孩子,展现了他天真乐观的内心世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