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4月16日上午,在延庆区燕水河畔,3万条北京二级保护鱼被释放回大自然。本土鱼类的"归乡"对改善北京地区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濒危鱼类种群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玉水河畔,波光粼粼。工作人员和市民将北京的3万条二级保护鱼放入河中。回到河边的鱼苗散开,散落。鸢尾飞鱼和山河的融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生态图景。
瓦斯特洛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本土鱼类,分布于黑龙江、辽河、黄河、海河等河系,较好生活在冷水的中上层。在北京地区,这种鱼曾经分布在永定河上游和官亭水库,但由于人为和自然变化的影响,其自然分布面积和种群数量正在减少,近年来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采集活体是在2002年至2010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野生鱼类资源调查中收集的,2012年,《北京市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将该鱼列为急需保护的鱼类之一。
"由于对水质的环境要求很高,这种鱼通过放生来恢复,相当于在水环境上安装一个生物报警器,有利于利用生态鱼来监测水质,确保水环境的安全。据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援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放生采用抢救中心的自繁殖、自育幼苗,与以往不同,此次放生比往年提前近两个月,可以降低鱼类的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 更好地恢复生物多样性,净化河流和湖泊的水质。"
延庆区是北京西北部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要比赛区。通过本土珍贵鱼类的繁育放养,打造清澈水碧绿、水底浅的生态之美,是绿色北京建设的最好见证,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最佳背景,也是国际朋友的最佳生态名片。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国产鱼类资源普查已纳入北京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重要工作,并将对北京五大河系河流、水库和大小湖泊中的细鳞鲑鱼、多鳞白龟、华尔兹尼斯等国产鱼类资源进行调查, 找出北京本地鱼类资源的底数,建立本地鱼类资源管理数据库,增加本地鱼类种群数量,保护北京天然水域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