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拉练式、强制式……变味的企业团建问题出在哪?

引体向上,强迫,填鸭式...各种企业团队建设活动本应增强团队凝聚力,但在实践中往往不合时宜,使员工难以达成一致。

团队建设有什么问题?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访。

缺乏深厚的关怀

刘丹宁在一家民营企业做销售,公司负责人倡导奋斗文化,锤炼意志,认为团队建设最好的形式是军事训练。"他对现场的统一性和禁制特别满意,觉得士气突然高涨,率先喊出了成功的口号,令人尴尬。

近年来,作为员工福利,团队建设活动不断翻新,受到企业的高度追捧。然而,许多员工认为,虽然团队建设是活跃的,但它并没有体现出深厚的企业关怀。根据一家职场社交平台发布的《2021年互联网人民生存调查》,只有20%的90后专业人士喜欢团队建设,而这一数字的00后工作者只占10%。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刘俊珍表示,企业集团是1990年代从欧美引进的,其原本意是以集体合作的形式开展好玩活动,给充满刚性约束的职场注入一些活泼的元素,其具体的发展形式往往取决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 创始人的风格和创业过程。

"体育比赛在企业中最受欢迎,最受员工接受的是旅行。肖黑,团队策划师,从业5年,服务过近100家公司。她告诉记者,团队建设大部分是由企业负责人直接决定的,只有极少数是由员工投票决定的。"许多商业领袖热衷于攀岩和徒步旅行,他们希望下属互相帮助,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但对于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高强度运动往往是难以忍受的。"

不应是服从测试

一家外国公司的员工张浩文经常为这个项目组织郊游,但他和他的同事们并不买账。"周末团队建设两天,早点起床,去免费景点,中午吃盒饭,晚上睡在大通店,甚至需要AA系统。每个人都表面上享受它,但私下里抱怨。"

无意义的活动,占用的假期和周末,自筹资金...对工作场所社交平台的调查显示,这些通常是员工对团队建设感到不满的重要原因。而一些以团队建设的名义发明的测试服从和忠诚的活动,让员工更加痛苦。

"你必须有耐心和妥协,才能让新团队被接受。李聪斌去年加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回忆起公司组织的"破冰团队建设",至今身体不适。"培训师带我们去玩真心话大冒险,设置的许多问题都涉及隐私并挑战底线,这真的很难接受。

因为行为过于克制,李聪斌在团队建设活动结束后接受了人事部的采访:"你太内向了,和大家丢了面子,以后也不会有隔阂。他感到羞辱和困惑:"在公共场合暴露隐私是'破冰'吗?我不擅长言语,但这并不妨碍我与同事相处融洽,工作得好。"

"团队建设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公司对管理的理解。闽大学劳动与人事学院教授孙建民指出,团队建设作为一种离岗培训,削弱了正式组织活动中的距离感。然而,一些企业缺乏现代管理意识,不掌握团队建设的界限,开展团队建设活动会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侵犯员工的权益。

如何实现双赢

什么样的团队建设才能实现员工和老板的双赢?

"可以提前收集员工意见,提供几套方案,让员工投票。李聪斌希望员工在团队建设中能有更多的发言权。

"即使你拒绝参与,也没有隐藏的代价,你也不必担心被贴上'缺乏团队意识'和'不善于交际'的标签,这将影响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张浩文希望员工在参与团队建设时有一个选择。他觉得自己看重的是公司的价值观和同事真诚的沟通,而不是一两个心血来潮的团队合作。

小黑总结说,她规划的大多数较成功的团队建设形式新颖,在食宿方面条件良好,公司希望帮助员工消除身心疲惫。"例如,去岛屿,游乐园旅行,或精心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寻宝和其他主题活动。员工可以快速到位,不需要做太多的指导。"

"团队建设的前提是尊重。刘俊珍认为,企业首先要尊重员工的人格、隐私和多元人格,对参与者的民族禁忌和风俗习惯要足够敏感,在设计活动时避免粗俗的形式和空洞的内容,让员工真正有所收获。此外,要树立法律意识,尊重和保障员工的休息权、名誉权、健康权。

"团队建设的目的是增强同事的感情,塑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合作和思考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孙建民认为,健康的企业文化将体现在组织成员的言论和行为中,渗透到日常工作习惯中,固化为明确、正式的规章制度。"这才是真正的团队建设,也是公司生存的基础。(记者 陈曦)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