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儿子获奖发明与父亲研究所成果高度一致,老师:属大手拉小手

作者: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李思文

儿子获奖发明与父亲研究所成果高度一致,老师:属大手拉小手

刘某阳荣获烟雾检测装置奖

中国科学院实验室研究成果已变成高中生科技竞赛作品?父亲的团队专利结果与儿子的"发明"高度相似吗?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理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所长刘建国接触到利用自己和实验室团队的科研成果为儿子获奖并进一步深造。

儿子获奖发明与父亲研究所成果高度一致,老师:属大手拉小手

刘某阳的发明装置(左)与某研究所科研成果装置的外观高度一致(右)。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调查发现,2015年,刘建国之子刘某阳发明"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检测装置"(又称"便携式多组分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获考入合肥重点高中168中学。

但在名称、工作原理和外观方面,该发明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的科研成果高度一致。当时,刘建国担任研究所副所长,科研成果所属项目的主要完成者。

2017年合肥市168名中学科技生报名名单中关于刘某阳的信息

此外,2018年在合肥168中学学习的刘某阳再次获得多项奖项,并因发明"酒后驾车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而获得国家专利。巧合的是,该发明也与刘建国2011年申请的国家专利"激光酒后驾车侧在线监控系统"的原理高度相似。

刘牟阳当时的班主任证实,这项发明确实是由刘牟阳的父亲刘建国在研究过程中指导和帮助的,"它属于'大手握小手',他也可以参与父亲的项目,相当于父亲为他做了点什么。"

针对上述情况,澎湃新闻记者多次致电中国科学院合肥物理科学研究所,但并未联系刘建国本人置评。

儿子获奖发明与父亲研究所成果高度一致,老师:属大手拉小手

2018年,刘某阳凭借酒后驾车筛查系统再次获奖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干部为儿子拿科研成果获奖和继续深造?

2015年,合肥市13岁初中生刘某阳因发明便携式烟雾检测装置而获得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方网站报道,刘某阳发明的名为"便携式烟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检测装置",它利用大气污染气体对紫外线和可见光的"指纹"吸收光谱特性,可以快速识别和定量检测大气中二氧化硫等10多种污染气体成分, 二氧化氮、臭氧、苯、甲苯、二甲苯等,为污染企业排放物检查、大气污染源头诊断提供了依据。

在合肥新闻网2015年3月20日的一篇报道中,刘某阳还将该发明称为"便携式多组分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该装置描述为"长20厘米,宽50厘米的矩形锡壳,上面有两个手柄,总重量约为10公斤"。刘某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光学知识,并征求他人的意见,花了一年时间才在多方面成功实验。

凭借这项发明,初中一年级的刘某阳在合肥市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入围省级大赛,获得第30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发明类一等奖, 2016年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合肥市蜀山区第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区市长奖。

不过,澎湃新闻指出,早在2012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光研究所")就发布了两项最新科研成果,其中一项是"便携式多组分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

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官网介绍,"便携式多组分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是安光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工业源多组分气体污染排放现场监测设备"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的重点课题之一,采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紫外多反射池技术和光纤光谱仪技术可实现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SO2、NO2、苯、甲苯等)的现场快速监测。

刘某阳的发明不仅与设备同名,工作原理相同,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官网的另一篇文章中,安光研制的"便携式多组分气体紫外场分析仪"也与刘某阳发明设备的外观相同,两台设备上印刷的文字和字体是一致的, 而安光装备研究所的"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职位,成为刘某阳设备上的黑色装饰带。

更巧合的是,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官网发布的一份文件中,安光研究所开发的"便携式多组分气体紫外场分析仪"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是时任安光研究所副所长的刘建国(2012年)。在刘某阳高中就读的合肥168中学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一篇长征文章中,刘某阳的父亲也叫刘建国。

澎湃新闻记者通过合肥168中学教师刘某阳证实,刘某阳的父亲是曾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工作的刘建国。在刘晓波2015年获奖时,刘建国已被提升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长。

凭借他的发明,刘某阳荣获多项殊荣,根据2017年合肥市168中学科技生宣传名单,刘某阳还荣获"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被合肥168中学录取。

儿子获奖发明与父亲研究所成果高度一致,老师:属大手拉小手

刘建国2011年国家专利(左)和刘某阳2018年国家专利(右)

课堂老师:刘某阳的发明过程确实是父亲的指导和帮助

2018年,合肥168中学一年级的刘某阳再次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创新成果大赛三等奖、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1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发明"酒后驾驶安全激光快速筛查"重庆理工大学特别奖"和"中明科技特别奖" 系统"。

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介绍,本发明主要利用酒精(乙醇)挥发性气体的特性,具有特征性的"指纹"吸收光谱,用激光直接穿过载体,通过分析探测器接收信号的光强变化来确定是否存在乙醇气体并计算其浓度值。

澎湃新闻指出,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的"专利库"中,还有一项名为"激光醉酒驾驶路边在线检测系统(专利号201110453189)"的专利,第四位发明人是刘建国。此外,在2012年至2014年间,刘建国发表了几篇关于激光检测酒精的论文。

2018年,刘某阳申报国家专利"新型酒精光谱吸收特性论证与验证系统"。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介绍称:该专利主要利用酒精(乙醇)挥发性气体的特性,具有特征性的"指纹"吸收光谱,利用激光直接穿过载体,分析探测器接收信号的光强变化,判断是否存在乙醇气体并计算其浓度值, 并利用1.39um和3.35um两条吸收线来反转酒精蒸气的吸收特性。

在刘建国于2011年申请的国家专利"激光酒后驾车侧在线监测系统"中也进行了介绍:本发明利用在全频吸收带的近红外1.392um处具有相对明显的酒精吸收峰特性来反转酒精浓度(即特征"指纹"吸收光谱)。

不难发现,这两项专利的共性在于采用红外激光作为光源,使用相同的1.39um光谱,使用激光直接通过车厢在线监测,并通过分析探测器接收信号的光强变化来确定是否存在乙醇气体并计算其浓度值。

针对上述情况,澎湃新闻记者10月26日就此事致电合肥市第168中学,刘某阳的班主任在学习期间表示,刘某阳与父亲的专利相似性也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属于'大手握小手',父亲从事这个行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影响,他父亲的项目他也可以参与,这相当于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一些事情,类似的科研成果都是由一个团队做出的。他说,在刘某阳发明的过程中,确实得到了父亲的指导和帮助。

10月26日,澎湃新闻记者多次就此事致电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但刘建国本人没有联系到他置评。

主编:唐玉兵

校对:张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