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制作教学研究考试复考分数线及导师介绍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字)
只考虑研究推荐阅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博鳌亚洲论坛北方电影研究助理
【专业介绍】
学院:摄影系
研究方向:电影制作教学与研究
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的核心目标是为有志于从事研究工作、探索事物基本规律的学生提供扎实严谨的初级学术培训,使他们在三年内具备学术界认可的基础科研能力,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进一步学习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报名后,学生将依靠摄影系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对电影制作教学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在跨学科团队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现有知识和技能的优势,结合电影制作的学科特征,现代教学法的新概念和各种技术手段,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实证改进,或对电影本体进行深入分析。非常欢迎跨学科的学生申请这一研究方向,特别是那些具有教育学,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设计,心理学等背景的学生,并愿意迎接跨学科的挑战。
商业课程2 标题:电影制作教学与研究基础
商业入门第二课:
本商务课程主要考察学生一般意义上的基础学术研究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学术阅读能力、学术理解能力、学术分析能力和思维深度、学术表达能力、跨学科知识转移能力等。考试语言为中文和英文。具体知识点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一般研究技能。推荐阅读:The Craft of Research, 4th., Wayne C. Booth et al.;
2. 胶片基础知识。要求和推荐书目与商业课程1:艺术和电影的基本理论(学术)相同;
3. 教育学基础。推荐书:《学习教学》,第10期,理查德一世·阿伦兹;
4. 统计依据。要求:相当于大学文科数学课程中的概率和统计学,注重对概念的理解,能够使用计算工具来估计参数和假设检验。
一、近三年国家线对比
总的来说,国家线显示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每年申请考试的考生人数有很大关系。顺应这一趋势,今年全国线可能会上升。
二、摄影系电影制作教学研究与复考分数线对比
今年,北电摄影系的学术方向发生了变化,可以参考往年的学术复考分数线。
01
复审过程
1. 全面的质量评估
笔试和面试,笔试30分钟。此评估不定量计入复试结果,但未通过评估结果的考核者将不予录取!
2. 外部汉语测试
听力测试为15分钟,口语测试为5分钟
3. 专业面试
10个专业问题中的2个将得到解答,讲师的问题将同时得到解答
02
计算总成绩的方法
考生总分(满分100分)=初试成绩(满分500分)/5×50%+复试成绩(满分100分)×50%。
其中,公共行政硕士总分(满分100分)=初试成绩(满分300分)/3×50%+复考成绩(满分100分)×50%。
03
讲师介绍
李伟1993年至199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1997年至2000年在电影学院获得摄影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摄影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他在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工作,2004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北京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培训。2006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他目前是摄影系副主任。讲授的课程:摄影系本科生的"故事片摄影创作"课程,本科生的"电影欣赏"选修课程,以及导演和国际学生的"电影摄影基础"。创意作品电影:1997年,他被拍摄为35毫米毕业作品"待避免"的摄影师,该任务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电影基金铜奖。1997年6月,他为电视剧《四季之恋》拍摄了电影片段,并担任摄影师。1998 年 4 月,他为柯达摄影师 Donald L. Strine 制作了一部手持视频,拍摄了柯达教学的演示影片。1998年底,他拍摄了电影《国旗》,并担任助理摄影师。1999年6月,由青鹰工作室拍摄了故事片《爱的漫漫长路》,并担任摄影师。2000年,他拍摄了北方电影制片厂的故事片《永远在一起》,并担任助理摄影师。电视剧:1997年7月,以摄影师身份参与拍摄电视剧《中州警花》。2003年6月,他以摄影师身份拍摄了电视剧《雷霆探3》。2003年6月,拍摄电视剧《十月怀孕》并担任摄影师。2006年7月,拍摄电视剧《大祖堂》并担任摄影师。电视电影:2000年黑客,摄影师。2001 《寒而声》,摄影师,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电视剧。2001年《雨季》摄影师。2002年《振珍》,摄影师,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百合奖二等奖。2002年《为奴的母亲》,摄影师,百合奖一等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电视剧,戛纳电视节最佳电视剧,艾美奖最佳电视剧提名。2003年春天,摄影师。2003 City Without Horizon,攝影師。2003年《吊剑》,摄影师,百合奖一等奖。2003 杂货店,摄影师。2003 Three Forks,摄影师。
导师:范华华,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原学院科研信息化部副主任。教育背景:1997年至201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11年起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工作。教学经验: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先后教授摄影技术基础、数字图像处理、摄影师基础技术、数码光敏材料、数字曝光控制、高级代数、计算机基础(Linux)、C编程、学术论文写作、经典文学导论、学术研究指导(研究生)、摄影技巧与欣赏(公开选拔) 课程);在清华大学、中国民生银行研究生院、北京时装技术学院、青岛理工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等高校先后讲授了以下课程/工作坊:交互设计、微电影制作、教师教学法培训、文化遗产研究、html5网页制作、控制原理、随机分析、金融数学、复杂系统分析、 并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北京第二十二中学等中学讲授过以下选修课:微电影制作、纪录片制作、剧本写作培训、文影视语言比较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1)利用人工智能探索电影美学 2)新一代教学法研究 3)专题 人口(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教育部分代表性学术成果:[1]伊恩·马尔克斯、程珊珊、范华。《黑豹》电影《勇士之王》摄影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8(04):164-169.范华,刘霆,程珊珊.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为例,浅谈艺术院招生与教学管理的关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8(02):157-164.范华.数字时代的形象工作者培养[J].当代电影, 2012(09):130-132.[4] 范华、任勇、单旭明.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TCP/RED方差估计[J].《亚洲控制学报》,第14卷,第2期,第454-465页,2012年3月。[5] 范华,单秀明。利用SDE实现TCP/RED流的稳定统计分析[C].第八届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WCICA)论文集,2010年7月,3565-3571。范华,单秀明,任勇,袁健.广义输电控制协议流量控制方程的方差稳定性[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28(11):1627-1633.范华,李丽,袁健,单秀明.互联网流量控制的浪轝湾模型及相变分析[J].物理学报,2009,58(11):7507-7513.[8] 李毅鹏,任勇,袁健,王磊,范华,单秀明.网络相变的非线性发生及分布式代理对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08):1131-1134.研究项目:高新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中国电影谱系研究(AI部分);国家文物局项目: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与应用;北京电影学院:本科生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北京市教委研究项目:电影制作关键过程控制研究。创意体验:电影故事片《大明劫案》特效技术指导 电影故事片《与你共生》摄影
导师:袁家平
199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获电视编辑学士学位。同年,留任教,并担任北京广播大学电视学院支部委书记。他是"摄影基础"和"曝光控制"的主要发言人。200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攻读电影摄影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研究生学位,200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传播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摄影系。 在那里,他教授"摄影技术","相机和镜头"和"胶片摄影分析"。2006年调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攻读电影摄影艺术理论研究方向博士学位。他对摄影教育事业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所学的摄影技术课程有着认真严谨的态度,以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欢迎。同时,他还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拍摄了许多影视作品。教学经历:1998年毕业,留校,任北京广播大学电视学院支部委书记;1999年讲授"摄影基础"组织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游行",获优秀个人奖;2000年讲授"摄影基础"、"曝光控制",举办北京广播大学电视学院成立三周年庆典晚会;主讲"摄影基础"、"曝光控制",2001年举办北京广播大学电视学院四周年庆典晚会;《曝光控制》2004年获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摄影系,2005年任"摄影技术"、"相机与镜头"、"胶片摄影分析"、"电光源"讲师,2006年转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摄影;电视剧《初夏》摄影 2002年电视剧《爱过笼子》摄影;电视剧《金锁》(22集)摄影;2003年重庆五龙旅游图片广告摄影剧照;MV"幸福来临"摄影;北京警察学院形象宣传片摄影2004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毕业联合作业《再见童年》;"起跑线"摄影;北京首都机场安全形象宣传片 摄影电影《我的法国岁月》执行摄影 电视电影《江孜之战》 副影业 2005电视电影《红烧面馆》摄影 荣获第十三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第六届电视电影百合奖澳门国际机场形象宣传片摄影"梦佳娜"口腔营养品广告摄影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宣传片 摄影 2006年 数字电影《请相信我》摄影 高清纪录片《爱丁堡天空》 摄影 电视剧《一吻》(20集) 摄影 2007电影《天下第二》摄影 中国戏曲学院图片 宣传片
导师:王静
1966年生于江苏。199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后,一直从事纪录片和故事片创作的教学,开设了"纪录片创作"和"故事片创作"等课程。在创作实践中,他积极参与编剧、导演、摄影、广告等领域,并将创作经验融入教学中。学术上,他专注于电影形象理论和电影导演创作理论,他的著作包括"纪录片创作六讲"和"故事片创作六讲"。纪录片作品:《姚》(入选2001年纽约独立电影节)、《爱丁堡天空》(2009年中英合拍片)。2008年,他作为创意总监参与创作了《永恒之火——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故事片作品:《方便面时代》(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导演奖)、《神殿》(入选2005年意大利远东电影节及台北国际电影节)、《全年》、《隐形杀戮》(入选200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儿童物语》(2010年在戛纳电影节上映, 2011年金鸡奖最佳剧本和最佳儿童电影提名,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儿童物语》(2010年戛纳电影节上映,2011年金鸡奖最佳剧本和最佳儿童电影提名,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我是植物人的孩子》(201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媒体类大奖最佳影片提名)、《一万支心箭》(2013年金鸡奖最佳中、中档电影、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大明大劫案》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提名(2013年第9届中美电影节优秀电影奖)。
导师:林涛
林涛,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影视摄影师协会会员 北京电影协会会员 公开派往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学习,深入研究美国电影导演和摄影创作、海外拍摄和国际团队合作经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摄影系,文学学士、文学硕士 创作:电影《失控的幽灵飞车》(中德合拍片),电影导演《完美青春》,制片人电影《棉花白》,摄影片导演《隐私保险箱》,摄影纪录片《鄂尔多斯20+10》导演,新媒体影像《变形系列》导演, 入选参加"艺术北京/形象北京主题展——'同构'图像现象展"(主办单位:艺术北京学术委员会)专著:"用光绘画",中国电影出版社《科幻电影启示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影像创作》,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影摄影的应用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翻译:"拍摄现场: 《与优秀电影摄影师的对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主修课《现代影像创作》(又名:《造型艺术构思》)被评为北京电影学院"优秀课程"。除了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外,他还承担了中国第一个电影制作专业"国际班"专业课程的教学(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用英语授课)。
北京电影学院信息目前已更新,更多信息可在微信公众号上找到:博鳌亚洲论坛北方电影研究助理
祝您考试顺利!在这里,我们可以让您拥有更高的效率,可以让您一次实现梦想,可以让您的生活无悔,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