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懂海珠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面孔|聚焦2021海珠“两会”

10月26日,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海珠区代理区长毛松柏向大会提交了政府工作报告。近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也展望了未来五年的布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涌现出一批新概念,从"新面孔"到了解海珠逐步建成了一个充满活力、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努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的新活力。

读懂海珠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面孔|聚焦2021海珠“两会”

"一区一谷、一圈"有新趋势

东迎南、东、西规划美食之路

"一区一谷一圈"的空间布局是解读海珠的"钥匙"。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优化城市区域的空间布局,要做好精心规划建设"一区一谷一圈",打造海珠发展的新优势。注重生产城市一体化,推进"一区一谷一圈"协同发展,错位开发、集中发展,培育更有实力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一区一谷一圈"是海珠发展关键词中的"老朋友",但新的变化却在各地发生。

"一区"漳州试验区声名鹊起,发动机的作用日益突出。2020年,漳州试验区营收突破27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数字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来自50多家龙头企业的总投资超过800亿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漳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熟悉海珠的人都知道,外界对漳州试验区的印象主要来自漳州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南部的漳州地区,漳州东部相对"低调",但这次明确了发展定位,"实实在在的秀容"。

读懂海珠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面孔|聚焦2021海珠“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漳州市南区完成土地出让,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多个产业项目封顶,建设创新融合扩张区;

当然,漳州西区的"优秀学生"应该走得更远,强调驾驶和领先。

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漳州西部地区示范驱动、产业溢出效应和龙头企业,聚合产业链资源,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力打造"数字化会展、总部、高端商务"融合创新产业的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收5000亿元以上,漳州西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打造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

"一谷"中国大学国际创新生态谷也有了新的定位,海珠将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枢纽、创新创业聚集高地、生态创新示范基地。

中国大学国际创新生态谷将整合新港路沿线高校、院落、高校的全方位资源,按照"1加2+N"模式建设示范园区,整合资源建设2个试点园区,建设生态创新示范基地。加快整地,筹建中国大学国际创新生态谷总部基地。全面加强与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建设高水平示范中学,为双创人才提供服务。全面推进海珠湿地圈水平发展能源水平,建设"湿地林荫大道和城区"发展布局。

"一圈"海珠新活力的文化与商务旅行的融合圈将融入广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品质消费体验,其抓手进一步清晰。

华南西街、红德巷、龙禺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注重保留城市记忆、遗产和文化语境的延续性,打造岭南文化遗产创新展示核心区。江南西等商圈着力提升企业服务水平,还将串珠串成链条,规划江南西-宝业路—金沙路—太古苍谷食品大道。

创新创业有四大项目

"聚能源""培优""效率""品质"全程保驾护航

海珠一直把工业作为经济基础。面向未来,海珠将坚定不移地聚焦高端高品质高科技,加大力度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以构建以总部经济为支撑,以战略支柱产业为主体,未来产业导向"1加6加N"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工业系统需要以创新为驱动力。近五年来,海珠的创新活力有所加快,如建立了5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6家空间,均是2015年增长的两倍多。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达3.6%,比2015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有629家高新技术企业,比2015年增长5.8倍。

读懂海珠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面孔|聚焦2021海珠“两会”

为了在创新道路上跑得更快,海珠将坚定不移地巩固创新的核心地位,以锐意进取,加强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铸造创新的新引擎。

一大招是开展"多能源"、"培育"、"效率"和"质量提升"等海珠创新四大工程,重点加强源头、教育主体、搭建载体、优良环境,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助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实施创新源"多能源"工程,注入创新创造"源活水"。

海珠将全力打造"一区""一谷"两大创新源基地,以新港科技创新大道为轴心,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链集团、标杆平台,勇闯广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领跑者。全力支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级实验室(广州)发挥引领作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成果中成为核心源平台之一。引导区域科研机构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研发,重点关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领先的研发成果。深入实施"光聚人才"规划,实施数字经济人才引进长效机制,提升海珠人才品牌,打造近月源人才高地。

二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北游"项目,推动创新,打造"玉龙出水"。

海珠将深入开展创新企业"三专项行动",推动创新主体成连锁集团。实施"专专新"中小企业苗圃行动,为"二高四新"实地选拔优质企业进入仓库培育,促进"专项新"瞪羚企业的实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企业质量法规拓展。实施独角兽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完善"六合一"综合支撑服务体系,力争形成独角兽企业在全球最直立的发展趋势。力争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独角兽企业和未来独角兽企业突破30家。

三是实施创新平台"增效"工程,使创新打造"线云流水"。

海珠将探索海珠科技载体模式的运营和发展,优化"苗圃-创意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园"孵化平台体系。以中国电气研究、中国电气科学七等科研院所为依托,整合资源打造专业孵化器。升级华新分公司冲岛(二期)、海珠与崇会(二期)等工业园区。大力推进研发平台建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创新机构高质量发展,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到2025年,力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0家以上。

四是实施创新环境"优质"工程,推进创新,打造"如鱼水"。

海珠将进一步发挥海珠基金和中国大学国际创新生态谷产业发展基金的引领作用,扩大区域内国有企业投资基金规模,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优势,有效扩大科技成果供给,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使用效率,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环基础。举办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大会、AI开发者大赛等系列活动,提升行业影响力,树立行业标杆IP。力争到2025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50亿元。

"买,买"这6个商圈

广州塔打造国家5A级景区,教育医疗更安全

广州正在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建设,海珠还旨在培育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区,注重创新和消费供给,引领消费升级,满足多元化需求,有效提升消费繁荣、商业活动,促进实现大众流动、产业、财富,打造全球消费资源聚集地, 引领消费趋势新高度。

读懂海珠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面孔|聚焦2021海珠“两会”

在海珠"买买"也有好去处。海珠将高标准建设国际商圈聚集一堂,以"一圈领先,五圈支撑"为整体布局,全面提升一个世界级商圈,成为广州塔-漳州地区商业聚集地,互动体验功能突出的世界级地标性综合商圈,培育和拓展5个区域特色商圈, 推动江南西-太古仓库、广纸-浸出、河滨、中国大学、海珠湿地面积优化。

有6个商圈要去,也有高端。海珠将以高品质打造消费标杆引领潮流。我们将很快开放漳州轮渡码头,并努力建立免税店供出发。支持广州塔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2年建成阳城广场运营,力争打造广州国际传媒港东塔等地标性商业综合体,吸引高能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开展全球、全国新产品首发、亮相、亮相推广。整合升级滨水资源,探索开发海珠岛水上旅游路线、系列江景景点,打造黄金旅游和消费之路。

在民生方面,海珠还将促进更具包容性和平等的公共服务。

未来,海珠的产业人才将再创新峰,预计到2035年漳州就业人数将达到80万人。对此,海珠将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房买房制度,力争5年内供应住房、人才公寓15万套以上。

未来五年,海珠将新建1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完成13个校园改造扩建工程。加强与三佳医院的合作,推动在市、区两级创建区属医疗机构三大重点专科。加强标准化建设,新增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层面推荐标准。推广家庭养老病床护理模式,新增2家"医疗护理"医疗护理机构。

一张图片阅读2021年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聚焦2021年海珠"两会"

傅鹏,南方日报,南方与记者

作者:傅鹏

资料来源:南方报业媒体集团南方+客户

来源:南方Plus - 创造更多价值

上一篇: 爱情的面孔

继续阅读